F1賽事是沒有爭議的全球最高水平的汽車賽事,是與奧林匹運動會和足球世界盃並稱「世界三大體育盛會」的賽事。F1方程式錦標賽已經有超120年的歷史,能舉辦F1以及能參與F1總能夠為城市或車企帶來巨大的廣告效益,同時也可以將最高階的技術通過賽事進行驗證,並且將優秀的且成本可控的技術民用化。
比如48V-MHEV輕混系統正是簡配版的F1技術,電渦輪與廢氣渦輪的並用也源自F1;這些技術的驗證與普及能為車企保證全球C端市場領先優勢打下紮實的基礎,配合廣告效益對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這些車企則會有無法撼動的地位。這就是F1方程式錦標賽的價值所在,那麼有哪些企業熱衷於F1呢?
第一陣營:有些難以理解的組合
梅賽德斯奔馳法拉利紅牛對於F1愛好者而言總不會不了解這三大品牌,排名靠前的第一陣營少不了這仨。其中梅奔自然不用贅述,作為德系豪華品牌汽車的標杆品牌,不論在內燃機技術領域還是在底盤懸架的調校方面都有極高的水準(針對民用車討論);優秀的技術諸多來自賽場的驗證,同時也通過F1大放異彩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法拉利更不用多說,這是跑車領域的桂冠級存在,在任何公路賽道上拿到好成績都不令人感覺意外。而第二陣營有邁凱倫雷諾以及威廉士等車隊,對於這些廠商而言目的也比較明確,不過沒有什麼需要討論的特殊點。重點需要了解一下紅牛車隊的特殊性,因為這是一家賣飲料的企業,為什麼會和F1結緣呢?
紅牛的冷知識
紅牛是國內知名度幾乎最高的功能飲料品牌,能在國內大放異彩的品牌往往會讓大多數人聯想到歐美,因為白膚色的產品似乎總會讓一些人感覺高端,然而紅牛實際為泰國的品牌。該品牌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有華僑許書標打造;這一功能飲料的主要成分無非是糖和咖啡因以及一些維生素,作用說白了只是為了提神。初期的目標消費群體為一線工人與貨運司機,但為了擴大消費市場則必須要扭轉產品定位,那麼運動員則成為理想目標,因為在賽事中需要亢奮的精神狀態。
於是紅牛功能飲料將廣告投入轉向了各類極限運動賽事,意圖打造一種「紅牛無限可能」的產品定位。在目標確定之後則需要尋找各類賽車,而隨著全球性的消費升級汽車逐漸成為普通人的通勤代步工具,但汽車是自帶「競技屬性」的工業產品,從汽車誕生之初就有各種賽事隨著汽車的普及而出現。
所以消費升級帶來的汽車普及必然會激活各種高階賽車,其中F1方程式錦標賽與達喀爾拉力賽尤其引人注目,於是紅牛重資收購了多個車隊參與這些賽事;而這種廣告方案也沒有讓紅牛失望,通過重資組件與養成車隊讓紅牛在全球車迷心目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功能飲料的消費自然也形成了固定的消費方向。紅牛飲料在這種精明的營銷方式中早早地實現了百億罐銷量大關,年度銷售額也有數百億,當然近期的經營危機不是汽車領域的討論範疇。
總結:梅奔法拉利雷諾等車企致力於F1賽事只是為了車企的發展,而紅牛發力各類汽車賽事只是為了做廣告,但是效果非常理想。且極限運動不僅限於賽車,各類體育賽事都會有紅牛的身影,其中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項目如帆船、衝浪、滑板、自行車等也多為紅牛贊助,這就是紅牛的實力。但作為功能飲料實際也不用刻意誇大某一種,在功能相當的前提下為什麼不支持中國品牌呢?比如東鵬和樂虎,其實只要學會狀態的自我調整喝娃哈哈也成。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