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運行情況。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簡稱「印刷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收3258.4億元,同比減少9.2%;利潤總額34.4億元,同比減少11.3%。
與1-6月相比,營收降幅收窄0.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降幅收窄2.5個百分點。
可據三好同學拆分計算:今年7月,印刷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營收、利潤總額分別為505.0億元、34.4億元。而2019年同期,分別為543.7億元、36.1億元。
兩組數據直接對比,營收同比減少7.12%,利潤總額減少4.71%。
問題是:1-7月累計降幅收窄,說明7月的營收、利潤總額應該向上增長才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
最可能的解釋是:統計範圍出現了變化。比如,今年納入統計的企業數量比去年少了,但是這一部分企業的業績在增長。
當然了,統計數據多數時候,都只是不可能完全精確的參考。企業的日子到底過得怎麼樣,只有老闆們自己心裡最清楚。
實際上,從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業已披露的半年報看,如果老闆們沒做口罩、沒跨界,完全按既有的產品線走下來,要實現逆勢增長的確不太容易。不少企業的同比增速,都沒有達到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水平。
這是後話,稍後還會細聊。
三好同學接下來要說的是:一家即將上市的造紙企業。這家企業與不久前說過的仙鶴紙業有不少共同點。
比如,它們都主打特種紙,標籤材料巨頭艾利公司是它們共同的大客戶。
最神奇的是:它們都來自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兩家公司的總部隔街相望,相距只有幾百米。
這家企業就是:衢州五洲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做食品紙的五洲紙業
在一條街上有兩家主業相同的上市公司,說明衢州在特種紙產業方面實力相當不一般。
三好同學扒了扒,還就果真如此。
五洲紙業上市招股書顯示:我國特種紙產業高度集中於浙江、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等地。2017年,這5個省份的特種紙產量超過500萬噸,佔全國的3/4以上。其中,浙江省的產量超過200萬噸。而衢州市是「浙江省特種紙產業基地」,產業集聚效應突出。
別的不說,2018年4月上市的仙鶴股份年特種紙產量超過50萬噸,即將上市的五洲紙業年產量超過30萬噸。兩家加起來就有80多萬噸,佔浙江省特種紙產量的約40%。
五洲紙業成立於2008年1月,於2018年6月,也就是仙鶴紙業掛牌上市2個月後,完成股份制改造,開始上市衝刺。
與擁有9大產品線,客戶遍及煙包、標籤、電氣、書刊印刷、食品包裝、商業印刷等眾多領域的仙鶴股份不同,五洲紙業只有三大系列產品:食品包裝紙、格拉辛紙和描圖紙。其中,食品包裝紙又是重中之重。
2018年,五洲紙業共生產特種紙31.38萬噸。其中,食品包裝紙為25.75萬噸,佔比82.06%;格拉辛紙為5.06萬噸,佔比16.12%;描圖紙只有0.57萬噸,佔比1.82%。
五洲紙業的產量結構
從銷售額來看,2018年五洲紙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6億元。其中,食品包裝紙為16.36億元,佔比77.72%;格拉辛紙為4.03億元,佔比19.16%;描圖紙為6481.50萬元,佔比3.08%。
2019年上半年,食品包裝紙的營收佔比有所降低,但仍有68.37%。
五洲紙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單位:萬元)
五洲紙業的食品包裝紙特色十分鮮明,主要用於紙杯、面碗、餐盒生產,終端用戶行業涵蓋飲料、方便麵、外賣及部分休閒食品等。
簡單說來,其食品包裝紙主要可以被歸結為方便食品和餐飲包裝用紙。
在以紙代塑呼聲日漸高漲的當下,五洲紙業似乎恰好趕上了一個時代的「風口」。
在五洲紙業的前五大客戶中,三好同學剛剛說過的康師傅的關聯企業、「頂正系」的代表——杭州頂正包材有限公司,牢牢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2016-2019年上半年,杭州頂正分別為五洲紙業貢獻銷售額2.54億元、3.17億元、3.94億元、1.70億元,在其營收中的佔比穩定在15%以上。
杭州頂正採購的是食品包裝紙。顯而易見,其中的絕大部分會被用於生產康師傅方便麵的紙碗、紙杯。
五洲紙業對杭州頂正、艾利的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五洲紙業的第二大客戶也相當穩定:自2016年以來,一直是標籤材料巨頭艾利公司。2016-2019年上半年,艾利分別為五洲紙業貢獻銷售額1.80億元、1.55億元、1.80億元、1.01億元,在其營收中的佔比最高為10.95%,最低也有8.33%。
艾利採購的是格拉辛紙,也就是標籤離型紙的生產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艾利也是仙鶴股份大客戶。2019年上半年,它從仙鶴股份的採購額為4348.42萬元,比五洲紙業少一些。
衢州一條街兩側的兩家企業,都是全球第一大標籤材料巨頭的供應商,是不是很令人意外?
五洲紙業的硬實力
除了杭州頂正和艾利,五洲紙業的其他一些大客戶,實力也相當不錯。
比如,其食品包裝紙用戶中,除了杭州頂正,還有同樣隸屬於頂新集團的杭州禾康包裝。2016年,五洲紙業對杭州禾康包裝的銷售額為5738.25萬元。
統一集團旗下的紙碗、紙杯生產企業統奕包裝,也是五洲紙業的大客戶之一。
2017-2019年上半年,五洲紙業對統奕包裝的銷售額分別為7373.46萬元、9394.96萬元、4268.30萬元,同樣十分可觀。
能夠同時成為康師傅和統一集團兩大方便麵巨頭的包裝用紙供應商,難怪五洲紙業食品包裝紙產銷規模均十分可觀。
有了這些實力派的大客戶做後盾,五洲紙業自身的硬實力又如何?下面開始上數據。
先來看資產。截止2019年6月末,五洲紙業的資產總計為22.1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簡稱「淨資產」)為8.6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0.81%。
以造紙圈的標準來衡量,五洲紙業的資產規模並不算大。超過60%的資產負債率,在準上市企業中,則算是較高水平。
與2016年末相比,五洲紙業的資產總計增長了53.90%,淨資產增長了188.43%,資產負債率則降低了18.28個百分點。
五洲紙業的資產情況(單位:萬元)
再來看營收。2016年,五洲紙業的營收為16.40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13.47%,達到18.61億元;2018年,再增15.48%,達到21.49億元。
連續兩年超過10%的正增長,不算很快,但表現足夠穩健。2019年上半年,其營收為11.18億元。
接下來看盈利。2016年,五洲紙業的淨利潤為1.03億元;2017年,同比大漲66.17%,達到1.72億元;2018年,微降3.66%,為1.65億元。
2018年與2016年相比,五洲紙業的淨利潤增長60.08%,比同期營收增速高出29.05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其淨利潤為5970.42萬元。
五洲紙業的營收和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最後來看利潤率。2016年,五洲紙業的淨利潤率為6.30%;2017年,升至9.22%,達到近年來的高點。隨後,連續走低,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為7.69%、5.34%。
這樣的利潤率,在上市公司中算不上很出色,比一街之隔的仙鶴股份也要低一些。比如,2019年仙鶴股份的淨利潤率為9.63%。
五洲紙業的利潤率情況
五洲紙業毛利率的走勢,與淨利潤率基本一致:2016年為18.96%,2017年升至高點20.12%。隨後,連續下滑,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為16.88%、15.55%。
這樣的毛利率水平,同樣算不上很高。以印刷圈為參照,大致與部分以低毛利著稱的紙箱企業差不多。
當然了,造紙企業原本就具有規模大、毛利低的特點。像五洲紙業一樣一年收入20多個億,在印刷圈已經算是大企業,在造紙圈卻最多只能算是中等。
至於15%-20%的毛利率,在造紙圈已經算是主流偏上水平。
搶抓「以紙代塑」的風口
看完五洲紙業食品包裝紙在紙杯、面碗、餐盒等終端產品上的應用,相信不少老闆的腦海中都會不由自主地冒出四個字:以紙代塑。
自2018年以來,隨著全面禁塑呼聲日漸升高,以及海南率先出臺政策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生產和使用,印刷包裝圈對「以紙代塑」市場的關注快速升溫。不少老闆都認為,禁塑騰退出來的市場空間,為印刷包裝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以裕同、吉宏為代表的圈內企業則率先行動,搶抓機遇。
前者在四川、海南、廣西等地布局了4個環保紙塑產品生產基地和1個原材料生產基地。並在剛剛發布的半年報中,將「緊隨全球禁塑浪潮,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作為上半年第一項重點工作進行闡述。
今年1-6月,裕同環保紙塑產品實現營收7785.34萬元,同比增長13.86%。
後者則斥資數千萬元收購了安徽維致環保,一家以紙杯、紙碗、漢堡盒、漢堡包紙等產品為主打的企業。並在位於湖北孝感、河北廊坊、福建廈門的三個募投項目中,布局了紙杯、紙碗以及食品級紙盒、環保紙袋等產品,以搶住全面禁塑帶來的市場替代機會。
相對於裕同、吉宏,原本就處於產業鏈上遊,在食品包裝紙方面實力雄厚的五洲紙業,如何看待「以紙代塑」帶來的機遇?
那自然是:相當看好。
在招股書中,五洲紙業首先詳細羅列了2018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部分省市出臺的禁塑令,並以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希爾頓、宜家等全球知名公司的禁塑舉措為例證。
同時,它還分析了當前國內餐飲外賣、連鎖快餐、休閒食品、軟飲熱飲、方便麵等行業的發展態勢,及其對食品包裝的需求和其中蘊含的「以紙代塑」的機會。
或許正是為看得見的「風口」所激勵,五洲紙業IPO募集資金的重點投資項目其實只有一個:年產20萬噸食品包裝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位於江西九江,計劃使用募集資金4.45億元。
五洲紙業募投項目情況(單位:萬元)
目前,五洲紙業食品包裝紙的年產能為25.88萬噸,2016年以來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募投項目建成後,其食品包裝紙產能將一舉增加近80%。
在三好同學看來,即使有「以紙代塑」的機遇在,如何儘快消化大幅增加的產能,恐怕也需要費一番功夫。
因為過於明顯的「風口」,往往會招致競爭者蜂擁而入。一方面,其他食品包裝紙生產企業,如被五洲紙業點名的競爭對手太陽紙業、寧波中華、宜賓紙業,也可能進行產能擴張。另一方面,像裕同這樣的大佬,試圖從全產業鏈掌控環保紙塑產品的生產,開始向原材料生產的上遊延伸。這就將其從五洲紙業等材料供應商的潛在客戶,變成了競爭對手。
無論如何,「風口」就在那裡。有追求、有野心的老闆,都不會主動放棄。至於誰能夠笑到最後,比拼的還是格局跟實力。
就說到這裡。最後,還是祝各位老闆好運吧。
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