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至關重要,既是夫妻二人愛情的結晶也是生命的延續,更是所有希望與期待的寄託。為此,每位父母甚至都將孩子看得比自己生命還要要珍貴。可是一些人販子為了滿足自己對於金錢的需求,不惜破壞他人的溫馨生活,殘酷將別人家的孩子帶走,導致很多的孩子因此被傷害,也讓不少家庭支離破碎。本期話題:媽媽街頭與丟失2年的兒子偶遇,拒絕相認,卻被稱為教科書式救娃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段新聞報導,一位姓施的女士在兩年前不小心弄丟了孩子。據她說,那時孩子已經4歲了,她在家中準備晚餐,兒子和平常一樣在家門口玩耍。因為小區裡的人大多都認識兒子,兒子也經常會在門口玩,小區裡也從來沒有孩子發生過意外,所以施女士很是放心。沒曾想,這一次兒子出門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施女士在廚房專心忙著做飯,等她做好飯之後,多次叫了兒子的名字,發現無人回應,她這才慌了神立馬去門口尋找。然而門口也沒有了兒子的身影,親朋好友全部出動幾乎找遍了全城,也沒有找到兒子,後來報警電話並在警方處登記。
在兩年的時間內,她和家人從都沒有發現兒子的任何下落。就這樣過了兩年,有一天她在街頭偶遇一個小男孩乞討。孩子的模樣和走失的兒子很是相像,只是渾身很髒,臉上還有明顯的傷口。這個孩子竟然一下子就認出了施女士,大呼媽媽,但是施女士看了看周圍的情形,忍痛沒有相認,並對孩子說認錯人了,轉身就走。
激動的她藏在一邊,趕忙撥打了報警電話,警方聞訊趕來。不僅救出了施女士的兒子,還挖出了這個人販子的團夥,幫助很多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施女士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女人,雖然兒子走丟兩年,但她能在街頭認出兒子,並機智地將其解救出來帶回家中,比起永遠失去孩子的人而言,已是萬幸。而施女士的經歷也讓所有的家長注意提高警惕,切莫讓孩子年幼時獨自外出玩耍,而教科書式的救娃方式,更是要讓很多人在遇到有疑似被拐賣的孩子,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讓孩子獲救。作為父母,我們更要提防人販子的下面這幾個套路。
1,抓住孩子的喜好,藉此機會帶走孩子
說到孩子的喜好,無非是零食玩具以及寵物。雖然,如今年輕家長已經有了足夠的防範意識,並給孩子灌輸了防止跟他人走丟的思想,但孩子年幼時卻無法抵抗住喜歡的東西出現在面前。
而這也成為了大多數人販子的套路,只需要拿著零食與孩子套近乎,孩子就會不哭不鬧乖乖地跟著走,任誰也無法看出帶孩子的人是人販子。
2,以孩子父母朋友的身份將孩子帶走
不少人販子會在孩子經常出沒的地方流竄,他們提前踩點並跟隨孩子良久,能夠清楚地判斷孩子在哪裡上學以及家長出現在校門口的時間。
在熟悉了這一切情況後,人販子會抓住家長來校門口之前的空隙,假借孩子父母朋友的身份將其帶走,甚至連老師都被騙了過去。
3,強行將孩子帶走
如今人販子大多也會以團體作案的方式,在公共場合強行將孩子帶走。通常都是一個老人出面尾隨單獨帶孩子出門的母親,趁母親不備將孩子抱在懷裡帶走。若母親發現,老人會立馬說是女人的婆婆,聲稱女人出軌給自家兒子戴了綠帽子等手段,所以才想要把孩子帶走。
瞬間就會圍上一堆人與女人糾纏不清,而老人就會在這時把孩子抱遠,即便有路人看到,也會以為這是家庭矛盾,絲毫不會意識到這是人販子在搶孩子。
孩子走丟的事件頻發,廣大家長提高的注意,避免這樣的事情出現,而家長也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1,除非家中自帶院子並上鎖,否則不讓孩子單獨外出
有些家長會效仿西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年幼獨自外出玩耍以及購物,認為這是一種鍛鍊孩子的方式。殊不知,我國人販子極多,這樣做恰好給了他們一個帶走孩子的時機。
所以,在家中有院子並且上鎖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在院子中玩耍,否則家長不陪同,切莫讓孩子獨自外出,一旦出現意外,家長便會後悔不已。
2,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的同時可做測試
家長總會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也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更會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名字以及家庭住址和電話,這都是擔心孩子一旦走丟,還可以想辦法聯繫到父母。
其實,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是正確的做法,此外也可讓孩子不認識,但與自己關係很好的朋友一起給孩子做測試,看孩子是否在接受教育的前提下還會跟陌生人離開。若孩子真的隨陌生人離開,家長也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指出孩子的錯誤,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會使孩子印象深刻。
寄語:如今,大街小巷都有監控,可仍然無法避免人犯罪的出現,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擁有安全意識並提高警惕的同時,也要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才能最大程度保障他們的安全。
很多家長朋友對人販子的罪惡行為,咬牙切齒,紛紛要求提高人販子的刑罰,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呢?歡迎下方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