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元太極掌門人馬保國與人比賽,最後被KO事件熱度依然不減。各界人士紛紛對此事件表達意見,也吸引了相關武術界人士的關注,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武當派功夫代表人物陳師行道長就認為比賽不公平。馬保國快七十歲了,出去與年輕一點的人比賽,肯定打不贏。拳怕少壯,這是不變的真言。同時他認為馬保國老師不具備打比賽的條件,馬保國只練了太極,沒有練功力拳,沒有功力拳做支撐,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就是空的,所以他上擂臺最基本的姿勢都沒出來,沒有還手之力。用平常心看比賽表演就好了。不能說太極不能打,散打就一定厲害。世上沒有最厲害的功夫,只有更厲害的人。
霍元甲第五代玄孫,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霍氏練手拳傳承人霍靜虹也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傳統武術是一個非常博大精深,非常寬闊的一個概念,所以它的含義,絕對不僅僅是要去戰勝對方那麼單一,任何 一個個人,包括一個群體的行為,都不能代表傳統武術,包括我的高祖霍元甲,也無法代表傳統武術。」
她的觀點,一個人不能代表傳統武術,霍元甲不能,馬保國就更加不能了。同時,武術並不只是擊技,還有強身健體,帶給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習武的初衷,是為了自身強大,並不是為了去戰勝誰,也不要片面強調武術中技擊的作用。
她還指出,生活年代不同,武術需要強調和推廣的功能也不同。以前要求武術有防身和搏擊功能。在現在和平年代,健身功能還是重要一些。
霍靜虹到底是武術世家的傳人,對武術看得更透徹。
依我看,傳統武術分年代。在過去舊時代,尤其是動亂年代,傳統武術主要目的為了防身,保家衛國,就要講究實戰,能夠制敵。到了現代的和平年代,傳統武術更多的是強身健體。練傳統武術更多的是一種情懷,除了強身健體,沒有其他實際意義。
當然,現代生活會賦予傳統武術新的功能,那就是競技的功能。通過比賽分出高低,愉悅觀眾,產生價值,競技體育不就是這樣嗎?
只是現在的傳統武術變了味,很多人喜歡誇大其詞,故意誇大自己的能力。像馬保國、閆芳之流,根本就沒有真功夫,他們本身就只有招式,不具備實戰的能力,卻非要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還要徒弟們配合他們表演,讓別人看了很反感。很多人看不慣,就出現了打假人士,要揭穿這些假把式。
正如陳師行道長所說的,光練太極的招式不行,還要練功力拳,也就是要練勁道、力氣,沒有紮實的力道,再好的武術招式也沒用。有些所謂的武術大師,平時又不練硬功夫,只練招式,最後就只是花拳繡腿,表演還可以,實戰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