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會的歷史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發展的一百多年裡,隨著時代的變化。
中國對於這個全球性世界體育活動由茫然不解到積極參與其中,並於2008年在中國舉辦奧運會,走過了一個茫然又充滿挫折的過程。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希臘雅典的信函,邀請中國參加第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清官員不知奧運為何物,連信都懶得回。
1907年10月24日,天津舉辦第5屆校際運動會。
1922年,北洋政府外交總長王正廷被聘為國際奧運委員會委員。
1928年7月,第9屆奧運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中國駐荷公使羅忠治和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幹事宋如海,代表中國出席了開幕儀式,但未派運動員參賽。
1932年,第10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召開,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劉長春等人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在張學良將軍的資助下,劉長春參加了奧運會的100米、200米比賽(在預賽中被淘汰),成為中國首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也是舊中國正式派遣運動員參加的奧運會,為日後的炎黃子孫鋪下了奧運坦途。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代表團派出140人的代表團出席。
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在芬蘭赫爾辛舉行基舉行,中國正式接受奧運邀請,派出40人的代表團。雖然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但是將五星紅旗插在了芬蘭赫爾辛基奧林匹克場,是新中國的驕傲。
新中國成立後,在奧運上還是出現了「兩個中國」,1958年中國奧委會宣布與國際奧委會斷絕關係,直到1979年才重回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大家庭。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一鳴驚人,重返奧運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獲得15枚金牌。許海峰僅以一環優勢奪得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枚金牌,實現中國在奧運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成為當年「體育精神提振民族精神」的標誌性事件。當年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許海峰頒發中國奧運第一塊金牌。
1957年許海峰出生於安徽,多次在國內外各大比賽中拿到優異的成績,真正做到了人們口中常說的俗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訓練場上,許海峰是非常嚴肅地,在訓練和比賽時你很少能看到他笑。運動員在訓練場上都非常害怕他,無論哪位運動員訓練得不到位,他都會進行糾正或批評,就連他的得意弟子陶璐娜也經常被他訓得"哭鼻子"。
在每一次大賽前,他都要認真、反覆考慮將會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從不打無準備仗。
2001年正式被正式聘為中國射擊隊總教練,在多年的射擊生涯裡,許海峰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是參加比賽,還是訓練,他都要隨身帶一個筆記本。翻開筆記本,裡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數據,這都是隊裡參加每一次比賽和每一位運動員的射擊成績。
在許海峰做總教練兩年的時間裡,中國射擊隊的成績穩中有升,中國射擊隊在2002年度成為一支不敗之師。在2002年芬蘭舉行的世界射擊錦標賽上,中國射擊隊戰果輝煌,囊括17枚金牌,並打破5項世界紀錄和4項青少年世界紀錄。在釜山亞運會上,他們更是一枝獨秀,獲得27金牌,並打破3項世界紀錄平1項世界紀錄,成為中國代表團第一奪金大戶。
雖然現在我國的運動員越來越出色,拿到的金牌數越來越多,但是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位第一位為祖國奪取第一塊金牌的運動員——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