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時間 1981年8月6日
全套6枚 面值1.08元
(6-1) 4分 銀 耳 562.16萬枚
(6-2) 8分 竹 蓀 1196.16萬枚
(6-3) 8分 猴頭菌 1109.66萬枚
(6-4) 8分 大紅菇 1142.16萬枚
(6-5)10分 香 菇 545.66萬枚
(6-6)70分 雙孢蘑菇 158.66萬枚
郵票規格 31×38.5毫米
郵票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1.5度
整張枚數 50枚(10×5)
發 行 量 158.66萬套
郵票設計 潘可明
印 刷 廠 北京郵票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65元
菌類植物是一大類不含葉綠素的低等異養植物,包括細菌、粘菌、放線菌、真菌等。種類繁多,包括藻狀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類(不完全菌類)四綱。食用菌屬擔子菌綱者最多,屬子囊菌綱者較少。擔子菌綱主要有蘑菇、香菇、牛肝菌、口蘑、銀耳、木耳、猴頭菌等;子囊菌綱主要有羊肚菌、馬鞭菌、鍾菌等。子實體就是常見的菇、耳等,其形狀有呈傘形、球形、猴頭形等,千姿百態;其色彩有白、黑、綠、藍、黃、紅,絢麗多彩,鮮豔奪目。子實體為食用的主要部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為美味蔬菜,中國很早就作為營養食品或藥物。食用菌性喜溫暖溼潤,多產於溫帶多雨地區。中國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目前已知有三百多種,其中不少品種可人工栽培。從文字記載看,三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食用蘑菇了。香菇、黑木耳和草菇的栽培都是中國最先開始的。目前世界各國食用菌生產正向工廠化的方向發展,只有中國和亞洲少數國家是以小型生產為主。
1981年8月6日,為了展示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食用菌》特種郵票,全套6枚。
(6-1)銀 耳
銀耳也稱「白木耳」。子實體富含膠質,鮮嫩時為白色半透明,乾燥後呈淡黃色或黃色。生於半死或枯死的栓皮櫟、麻櫟、枹等樹上,性喜溫暖、溼潤、通風良好。銀耳是一種高級營養品,燉熟後白色半透明,入口滑膩、鮮嫩。中醫學上以子實體入藥,性平、味甘 ,功能滋陰潤肺,主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等。主要產於中國四川、貴州、湖北、福建等山林地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人工栽培。
(6-2)竹 蓀
圖案描繪了一根竹蓀的形象。子實體呈筆狀,上端頂著一個鍾狀的菌蓋,顯得十分鮮嫩。竹蓀也稱「僧竺蕈」。夏季生長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的竹林中。竹蓀的菌蓋表面有惡臭粘液,將臭頭切去,曬乾後有香味。
(6-3)猴頭菌
圖案是猴頭菌形象。子實體頭的開頭頗像一顆猴子的腦袋,故得名。鮮嫩時呈白色,幹後為淺褐色。寄生於林間樹木上,也可人工栽培。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都有生長。猴頭菌可供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6-4)大紅菇
圖案描繪了一朵大紅菇的形象。色呈朱紅,十分鮮豔。大紅菇產於中國福建省,形似碗碟,營養豐富,鮮美可口,當地人們視為補品,常供產婦食用。
(6-5)香 菇
圖案描繪了一簇香菇的形象。香菇也稱「香蕈」、「冬菇」。伴蓋表面常呈褐色,菌褶白色。菌柄筒狀或稍扁,呈白色,但基端稍帶紅色或紅褐色。生長於枯死的楓香、栲、枹、櫟、慄、野漆等樹上。不耐高溫,子實體常在立冬後至來春清明前產生。中國自上而下有用人工栽培的。主要產於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山林地帶。香菇味鮮而香,為優良食用菌。
(6-6)雙孢蘑菇
圖案是一簇雙孢蘑菇形象。雙孢蘑菇也稱「白蘑菇」、「洋蘑菇」。擔子菌綱,傘菌科。菌蓋扁半球形至平展,白色至淡黃色。菌褶幼小時紫色,後變褐色。菌柄上有菌環。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是中國食用菌生產的主要和優良品種。栽培時室內要求通風而不透光,以牛、馬等畜糞和稻草或麥秸作培養基,一般在秋、冬、春栽培為適宜。
特種郵票
發行時間 2019年8月6日
全套6枚 面值6.40元
(6-1) 80分 燧人取火 850.17萬枚
(6-2) 80分 伏羲畫卦 850.17萬枚
(6-3)1.20元 神農嘗百草 850.17萬枚
(6-4)1.20元 嫘祖始蠶 850.17萬枚
(6-5)1.20元 倉頡造字 850.17萬枚
(6-6)1.20元 大禹治水 850.17萬枚
郵票規格 30×40毫米
郵票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3.5×13度
整張枚數 16枚 (一、二圖各8枚/版;三、四圖各8枚/版;五,六圖各8枚/版)
整張規格 150×210毫米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發 行 量 850.17萬套
郵票設計 倪傳婧
責任編輯 幹止戈
印刷廠 北京郵票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元
夢想是每個人不同的神話,而神話是所有人共同的夢想。
1987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神話》郵票一套六枚,展現六則上古神話,時隔32年之後的發行《中國古代神話》(二)郵票。
全套郵票6枚。
(6-1) 燧人取火
燧人氏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在《尚書大傳》等著作增補「三皇五帝」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尊稱「燧皇」。
郵票畫面表現得是燧人氏在啄木鳥的啟發下,掌握鑽木取火的技能,山林之中,鳥獸居散的景象。
(6-2)伏羲畫卦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郵票展現的是伏羲仰觀天上的日月星辰,在白龜的啟發下,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
(6-3)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郵票畫面表現得是一次他見赤鳥口中銜種,神農好奇,種下所銜之物,當年就獲得豐收,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的場景。
(6-4) 嫘祖始蠶
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
郵票畫面展現的是嫘祖帶領民眾種植桑葉,養蠶的場景。
(6-5)倉頡造字
倉頡,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
郵票畫面表現的是倉頡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
(6-6)大禹治水
禹,姓姒,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堯便將鯀處死,命令其子禹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為了治水,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三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13年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
郵票印製採用高精度影寫版印製,結合影寫油墨高飽和度的特點,首次使用全真彩螢光油墨,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黃色油墨發綠色螢光,紅色油墨發紅色螢光,藍色油墨發藍色螢光,展現出五彩繽紛的夢幻效果。
郵票圖案上線條以變色珠光油墨印製,隨著郵票角度的變換,這些線條也變得光潤而靈動起來。
郵票的面值和邊飾圖案採用了特亮銀的印製工藝。該套郵票設計和印製展現了中國郵票在弘揚傳統和創新發展之間的融合。
郵票設計師倪傳婧是一位出生在中國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現工作及生活於紐約的一位「90後」插畫師。其插畫主要是以濃鬱的中國風為主,幾乎拿到了插畫領域在美國可以拿到的所有大獎,福布斯最新「30 under 30 」(30位30歲以下)藝術榜榜單上最年輕的得主之一,曾經為聯合國設計《舞蹈日》的系列郵票。
(更多信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更多「集郵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