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毀滅全人類的武器,末日武器真的存在嗎?鈷彈是什麼?它的威力真的有這麼強嗎?
鈷
鈷的元素符號是Co,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鐵磁性。在常溫下的化學性質是比較穩定的。鈷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僅有0.001%,鈷通常是伴隨著其它礦床被發現的,沒有單獨的鈷礦物,而一般自然當中存在的鈷都是鈷59,並不具有放射性。
鈷彈
鈷彈在實際上則只是一種想像,目前仍然沒有人造出來。鈷彈是假設在中子彈外面裹一層鈷59,引爆之後,中子彈上的中子會打在鈷59上,使其變成鈷60,鈷60會迅速在整個地球的大氣層上蔓延。
鈷60是一種穿透器非常強的核輻射元素,半衰期是5.27年,會通過β衰變來釋放出高達315 keV的高速電子,此外,它還會釋放出兩束伽馬射線。極強的輻射會直接破壞生物的DNA,讓地球的生物在很短時間內全部滅亡。
即使在鈷彈的輻射下仍有生物存活了下來,但是整個地球的環境都已經被核汙染了,食物、水源、土壤上都覆蓋著毒物,滅絕似乎是整個故事最後的走向。
核武器
同樣是核武器,為什麼氫彈和原子彈的能量是瞬間的,但是鈷彈的破壞程度卻如此持久呢?原子彈的主要燃料是鈾235或鈽239,被引爆之後會產生很強的輻射性,但是這些物質在大氣中很容易就被稀釋了,所以沒什麼致命的作用。而氫彈是瞬間的核聚變,其殺傷力主要是體現在核聚變爆炸瞬間所產生的超高溫、衝擊波、電磁輻射和核輻射等。
但是為了讓殺傷力更加強大,科學家想出了一種辦法。就是在氫彈外面裹上一層鈷59,雖然鈷59在正常情況下非常穩定,但是一旦受到高能中子的衝擊輻射下,它就會變成一种放射能力極強的鈷60。
鈷60的放射性整整比普通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多出1.5萬倍,而強大的衝擊波可以讓這些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氣中充分擴散和蔓延。與原子彈中的燃料不同的是,鈷60即使被大氣稀釋之後,仍具有很強的毒性,對生物體的傷害非常之大。
為什麼仍沒有人建造出鈷彈?
既然這種武器的殺傷力如此之強,甚至能夠威脅整個世界的安全性,那麼是否一個國家擁有了這種武器就意味著在全球各國中世界霸主的地位?既然誘惑如此之大,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人建造出鈷彈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製造鈷彈的難度很大,成本很高。對於這麼一個令人流口水的想法,美國肯定是試驗過的,只是研究了很多年之後發現也並沒有什麼進展。該怎麼說呢?想發揮鈷60大規模的殺傷力非常困難,因為一顆大當量的氫彈也僅僅只能轟出幾十克的鈷60,所以其實效果很差,還不如直接研究氫彈呢。
相比起鈷彈,直接在氫彈外面裹上一層鈾238的外殼,先產生核裂變之後再產生核聚變,然後再次進行核裂變,也就是說進行了前後進行了兩次原子彈爆炸和一次氫彈爆炸。這種操作便宜,且殺傷能力更強,那不是比鈷彈香多了嗎?
上面也有提到鈷彈的主要成分鈷在地球上是非常稀有的,成本非常之高。而且如果要直接用放射性元素來包裹外圍的話,那麼還要進行其他的防輻射屏蔽設施。根本也達不到這技術要求。
所以目前尚未有人建造出鈷彈的主要原因是,建造的成本非常之高,產生的殺傷力很小,有更好的替代手段來實現。
小結:
從理想的角度來看,鈷彈是一種能夠毀滅全人類的核武器。它的基本原理是氫彈的外圍裹上一層鈷59,待氫彈爆炸後鈷59變成了鈷60,強大的衝擊波將輻射水平極強的鈷60散布到大氣層當中,被大氣稀釋後的鈷60毒性仍極強,會直接破壞生物的基因結構。
雖然鈷彈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武器,但是至今尚未有人研發出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鈷彈的造價非常之高,技術要求也大,而且為了發揮鈷彈強大的破壞能力,需要大量的鈷,而一顆氫彈能產生的鈷60非常有限,傷害值遠比理想中低多了。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