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E要專門為一個人騰出頭條瘋狂打call!他就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就在北京時間5月31日他創辦的SpaceX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載人火箭「龍」(Crew Dragon)!
這是美國時隔9年後,第一次在本土進行了裁人航天發射。而SpaceX也成為了人類航天史上第一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私營航天企業。
這次的發射、被刷屏的朋友圈,都在告訴我們:人類離移民火星又近了一步,也讓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如果你上網百度一下中外媒體和網友對馬斯克的評價,就只想對這個做著火星夢的鋼鐵男人說一聲:啊!
如果你沒有偶像,Elon Musk就是你的首選。——英國《每日電訊報》
今天,小E帶爸爸媽媽們一起解構這傳奇一般的男子,看看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孩子學習的地方,說不定下一個送火箭上天的就是你家的娃!
01. 第一原理思考法
從本質思考問題,才能事半功倍。
當所有人都在猜測是不是馬斯克智商超乎常人,但他卻說,自己和別人在「硬體」上並沒有區別,只是「軟體」,即思維方式與他人不同。
上大學時,馬斯克就總結了2件事未來會極大地影響人類社會:加速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人類如何移居到其他星球。
因為第一件事,他成立了特斯拉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
因為第二件事,他創立了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馬斯克之所以能將他的每一個夢想落地執行,甚至在很多方面有不俗的成就,秘訣在於他看問題永遠只抓本質。
他曾說,大部分人會用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事物的發展,在經驗的基礎上做出判斷。但他更傾向於「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第一原理思考法):
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挖掘一件事物最根本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樣通常才能事半功倍。
舉個例子:
馬斯克剛萌生出想做航天火箭這個想法時,所有人都跟他說,他的夢想成本非常高,只有國家的財力才可以做,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馬斯克並沒有馬上接受這個結論。
他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找到火箭的不可替換成本,鐵、鋁、鑷等元素,而這些元素只佔火箭成本的2%。沿著這個思路,馬斯克從原材料出發,通過實現火箭回收,讓火箭成本不斷逼近現在價格的2%,這才有了今天的SpaceX載人火箭「龍」。
「我認為平凡人也能選擇做到不平凡。」
——埃隆·馬斯克
除此之外,馬斯克靠著第一原理思考法還做過很多看似天馬行空,卻非常了不起的事情:PayPal行動支付、特斯拉新能源汽車……每一個幾乎都是第一原理思考法的勝利果實啊!
「
Boil things down to their fundamental truths and reason up from there.
追索到事情的本質,再從那裡思考下去。
——Elon Musk
」
02. 堅持閱讀
廣閱讀是洞察世界的基礎
說馬斯克是個「書蟲」毫不為過。
SpaceX的聯合創始人Jim Cantrell 曾經說過,馬斯克的知識面非常廣,這也源於他看書的愛好。如果有人問他是怎麼學會造火箭的,他都會輕描淡寫地說:「我看書啊。」
馬斯克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一天閱讀10小時左右科幻小說。
四年級之前,他開始堅持不懈閱讀大英百科全書等非科幻類書籍。
十幾歲開始,他不止看自己感興趣的書,而是每天堅持閱讀兩本不同學科的書。涉獵範圍從哲學、宗教、編程,到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傳記。
再後來,他的閱讀範圍更是包括了物理、工程、產品設計、商業、技術和能源……
通過閱讀,他在這些不同的領域廣泛學習,同時又運用了自己的第一原理思考法連接這些領域的底層邏輯,並成功應用在了他的工作上。
小E還在特斯拉和SpaceX的官網上,發現了馬斯克多次提及對自己成長階段影響匪淺的那些書籍,包括科幻小說和人物傳記。他還在接受《紐約客》等媒體採訪時,列出了想要推薦給青少年讀的11本書,趕緊來康康!
1.《指環王》,作者:J.R.R.託爾金
2.《銀河系漫遊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
3. 《班傑明·富蘭克林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4. 《Structures: Or Why Things Don't Fall Down》(結構:為什麼東西不會倒塌),作者:J.E. Gordon
5. 《Ignition: An Informal History of Liquid Rocket Propellants》(點火:液體火箭推進劑的非正式歷史),作者:John D. Clark
6. 《Super 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超級智能:路徑,危險,策略),作者:Nick Bostrom
7. 《Our Final Invention》(我們最後的發明),作者:James Barrat
8. 《販賣疑惑的商人》,作者:Naomi Oreskes 和 Erik M. Conway
9. 《基地》三部曲,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
10.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中文譯名:《怒月》或《嚴厲的月亮》),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
11.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命3.0:人工智慧時代的人類),作者:Max Tegmark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
從小保持著的廣閱讀的習慣不但訓練了馬斯克強大的閱讀能力,也幫助他開拓眼界和思維,讓他更加明確清晰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
03. 不畏失敗
「我不知道什麼是放棄。」
毋庸置疑,現在的埃隆·馬斯克已經成為了全球青少年的偶像,但誰能想到他曾遭受過好幾次事業滑鐵盧。
華爾街曾經將他投資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列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業」。
2008年金融危機,馬斯克跌入谷底:
重金研製的火箭發射三次,三次失敗;高昂的研發成本,特斯拉瀕臨破產;籌集不到公司運轉的資金,他開始考慮賣掉房子搬到地下室;結婚8年的妻子也宣布與他離婚;……
外面的負面評論也衝擊著這個天才少年:
登月第一人指責他:「你根本不懂航天。」
當時美國總統的候選人,公開拿馬斯克和特斯拉開涮。
更有主持人在節目中公開說,「別買特斯拉的股票,你買了只是浪費錢,甚至不應該租特斯拉的車。」
這一切都讓大家覺得馬斯克很可能一蹶不振,可他從來沒有鬆懈過,那時馬斯克每周工作接近120小時,連續3、4天都只能待在工廠車間。
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壓力,讓馬斯克幾乎窒息。聊到當時的這段經歷,他後來一度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淚崩。
可當節目主持人問馬斯克,有沒有想過放棄時,馬斯克的回答簡短有力:
「決不。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兩年後,特斯拉在納斯達克上市,馬斯克力挽狂瀾賺了6億3千萬美元。
再之後,SpaceX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的第四個可以發射和回收航天飛行器的組織。
「如果一件事情對你很重要,即使成功的概率很小,你也應該去做。
——埃隆·馬斯克」
沒有誰每一次嘗試都是成功的,人和人的差別可能就在你是否願意冒著可能再次失敗的風險,多嘗試第101次,並在每一次嘗試中全力以赴,獲得啟發。就像馬斯克自己說的那樣,如果我們不那麼投入,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冒險。
「
我在成長中學會的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捨棄常識,挑戰權威,
回歸到自己的興趣點和做事方式。
——Elon Musk
」
很多人稱馬斯克是瘋子,也有人說他一直在吹著不切實際的牛,但事實上,馬斯克已經用各種例子證明了自己,證明了自己「吹過的每一個牛」,所以稱這位矽谷富豪為「夢想家」毫不為過。
因為有了伴隨著第一原理思考法的成長型思維、廣泛的閱讀範圍、非比尋常的意志力,馬斯克才能一次次地涅槃重生,成為這個時代最值得孩子學習的偶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