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蛻變路:迪士尼「公主宇宙」背後的女性意識崛起

2020-12-14 文娛小仙女

20多年前的冬天,東方世界的某個角落。

有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第一次翻開厚厚的《格林童話》,立刻就被書中神奇的故事吸引了。

「皮膚像雪一樣白,嘴唇像血一樣紅,頭髮黑得像烏木窗框」。

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又圈到一枚「死忠粉」。

當時的女孩有多痴迷?

她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讀一遍《白雪公主》,幻想自己長大後的樣子。

會不會也像公主一樣美麗,還能遇見帥氣勇敢的王子?

她甚至會抱著書睡覺,直到那本破舊泛黃的《格林童話》,更添幾分滄桑。

兩歲就被祖父用《唐詩三百首》訓練出的超凡記憶力,讓她甚至能對這個看過100遍的童話倒背如流。(三歲就把九年義務教育的背誦KPI提前完成了,就是總會被CUE表演)

或許公主就該是這樣的:美麗、優雅又嬌弱,我見猶憐。

教科書般的傳統「女性美」啟蒙,女孩get到了。

或許是因為「公主」的魅力太大,靠「米老鼠」發家的動畫巨頭迪士尼,也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未來的「超級IP」。

2001年,「迪斯尼公主」品牌問世,用每年四億美元以上的收入,成為迪士尼「動畫王國」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品牌之一。

高營收的迪士尼,很清楚自己手上最值錢的資產就是IP。動人心弦的故事,需要大量精彩且極富生命力的角色支撐。

所以它才樂此不疲地持續創造和販賣與「公主」有關的夢幻城堡童話夢。

「迪士尼公主系列」讓迪士尼賺得盆滿缽滿,成為市值16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在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真人版上映之際,我也對迪士尼「公主宇宙」進行了一次「重點回顧」。

成年人才更需要童話,畢竟我們都是「過期」的小孩子。

1937-2020,迪士尼公主精彩的「進化史」背後,是一場男權社會背景下的女性意識崛起。

2016年10月,與時俱進的迪士尼更新了十條「公主準則」,分別是:

關心他人;健康生活;分清對錯;誠實;值得信賴;相信自己;忠誠;不以貌取人;盡你所能;永不放棄。

「傻白甜」時代徹底終結,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且強大的「獨立女性」。

你,準備好了嗎?

一、愛情至上,等待拯救

迪士尼早期階段誕生的公主基本都是戀愛腦「傻白甜」。

比如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

都是除了愛情之外沒有其他追求,被動等待男性拯救的角色形象。

說到白雪公主,就必須提一下「米老鼠之父」的傳奇發家史。

當時《幸運兔奧斯華》被截胡後,米奇的問世,堪稱華特·迪士尼的救命稻草。

1928年,米奇在《飛機迷》短片中首次現身。

同年11月18日,卡通電影《汽船威利》作為當時全球首部有音效卡通影片,在紐約市的殖民大戲院舉行首映,一鳴驚人。

這隻搖擺掌舵的可愛小老鼠,在當時的美國引起轟動。

華特·迪士尼的名字第一次被世人記住,從此走上了事業的康莊大道。

米奇的成功,再加上對動畫影片製作新技術的大膽採用,讓華特·迪士尼如虎添翼,在短短幾年內斬獲了好幾個奧斯卡獎與提名。

不過,藝術家的「善變」本色,也在不斷催促他做出新的嘗試。

1934年,迪士尼對程式化的動畫短片徹底厭倦。

他有了一個瘋狂的idea:製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作為迪士尼首部完全彩色且有聲的動畫電影,製作經費高達150萬美元,足足是最初預算的三倍,整個製作周期長達4年,無論是耗費的心血還是資金的投入,在那個時代都堪稱前無古人。

據說為了確保電影中動物形象逼真,華特·迪士尼甚至專門把小動物們帶到工作室,讓動畫製作者能夠充分研究它們的動作特點。

這種非比尋常的痴迷招來了很多嘲諷,甚至許多電影界「業內人士」預言:「白雪公主將會徹底壓垮迪士尼公司」。

有言語刻薄的人給電影起別名「迪士尼的蠢事」。

但後來發生的一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白雪公主》於1937年12月上映後,立刻獲得非凡讚譽。截至1939年,電影斬獲總收入650萬美元,是成本的四倍。

迪士尼也因此再度斬獲奧斯卡,他的小金人也被貼心地做成了一個標準尺寸外加七個迷你版,正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造型。

傲慢的「業內人士」跌破眼鏡,迪士尼徹底徵服大銀幕,用《白雪公主》開啟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

從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白雪,到1950 年《仙履奇緣》中的灰姑娘,再到1959年《睡美人》中的愛洛。

迪士尼推出的這三位公主,形象高度相似,都符合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同的「安分守己」女性標準:美麗、優雅、矜持、純潔、柔弱,最大限度滿足了男人的控制欲和自尊心。

這樣的女孩子是由砂糖、香辛料和某些美好東西組成的吧!

童話中夢幻瑪麗蘇的劇情,充滿了誘惑的甜。

在遇到王子之前,「公主」們都會深陷某種困境。

白雪公主被妒火中燒的惡毒繼母迫害,灰姑娘喪父後被當成免費女傭使喚,愛洛被壞女巫詛咒陷入沉睡。

她們都在等待一場命中注定的「英雄救美」。

可這樣單純戀愛腦、毫無反抗能力、被動等待救贖的女性,萬一希望落空,豈不是註定悲劇?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會來。——《時有女子》」

如果王子不來,公主們就只能這樣自憐自傷嗎?

幸好吃了毒蘋果的白雪公主遇見了救命王子;備受折磨的灰姑娘用水晶鞋釣來了姻緣;愛洛沉睡後被「真愛之吻」喚醒。

但她們的命運卻都沒掌握在自己手裡。

結合當時美國的社會背景來看,出現這樣的「公主」形象也算一種必然。

1920年美國婦女獲得選舉權後,第一次女權運動結束,隨後美國的女權主義迅速衰落。

所以此階段迪士尼公主們的個性在「真善美」之餘被塑造得極度柔弱。她們沒有夢想,對於決定命運的愛情也只能被動地消極等待,她們想擺脫困境或實現生命價值只能通過男性和婚姻。

類似 「男強女弱」的愛情模式堪稱當時男權社會的無意識流露,而「公主」都是父權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

精明的迪士尼順應父權社會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取得第一階段的巨大成功。

如今的「臺灣名媛」孫芸芸和「千億媳婦」徐子淇,多像現實中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

這樣的「公主」在父權社會,或許永遠都不會消失。

好吧,我家族裡就有類似的例子!

在京開培訓教育機構的三姨40多歲的時候離異,後經同學介紹再婚,帶著已參加工作的表妹嫁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北京本地拆遷戶。

我只能說新三姨夫拆遷前的房產就數不清(以百為單位計量),拆遷後資產以億為單位。

風韻猶存的三姨拎上了香奈兒,坐上了奔馳(還是很持家低調),婚前就收到對方所贈老家省會的商鋪和樓房。

姥姥所在的鎮上興建新樓盤,三姨夫立刻買了兩套,孝敬老人又方便探親。

大專畢業做護士的表妹找了北京本地的博士,有房有別墅,朋友圈的日常就是環球旅行。

除了奢侈品欠奉(節儉謹慎的家風不允許),其他和當年北京一起玩兒,開幾百萬跑車到區政府上班,正經資產上億的富二代閨蜜不相上下。

因為在教會認識的,所以家族宗教信仰一致。

在北京工作、做生意的母女倆都嫁到北京本地,戶口不用操心了。

憑丈夫和父親的地位權勢過上眾人歆羨的日子,就是傳統「公主」的定義啊!

今年疫情開始,某人在國外待了半年,把當地國際學校的學費打聽得門兒清。

未來的女兒,計劃從小就送到國際學校(他有外語執念,我中英日三門語言不care)。

如果可以,誰不想讓孩子當「公主」呢?

其實現居市中心的房子已經是本地頂尖小學的學區房,何必捨近求遠?

在一起後我才知道,原來某人家裡也是拆遷戶。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財富崛起不能靠這些就是了。

其實當一個「傻白甜」公主,也沒那麼難以忍受。

就像李雪琴羨慕吳亦凡「被保護得很好」,這實在沒什麼可批判的,只是一種幸運。

但大多數人沒那麼幸運,所以需要自身的能力兜底而已。

一旦彼此感情生變、男人事業低谷,能靠自己的女人才不至於太狼狽(看看劉濤)。

二、夢想與愛情結合,獨立反叛意識萌芽

從1959年開始,三十年的時間內,美國經歷了比第一次女權運動勢頭更猛、影響範圍更大、波及更廣的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

女權主義滲入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

直到80年代,女權主義已經徹底打入美國社會體制中,婦女的主要活動範圍不再局限於家庭的一畝三分地,她們在職場等領域樹立嶄新形象,發光發熱,自信滿滿。

夢想與愛情結合,獨立反叛意識萌芽,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也在歷史文化潮流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就拿經典的《美女與野獸》來說,貝兒愛讀書,被小鎮上的人定義為「可笑、孤僻、與眾不同」的女孩。

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根本就是打壓女性的方式。

書籍是智慧的階梯,只有讀書、受教育,才可以獲得知識和深刻的思想見解。而這些都是擁有與男性在社會上同樣地位和權力的重要基石。

但女性的智慧覺醒無疑會招致男權社會的恐慌,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反派加斯頓對貝兒說:「你不該成天鑽在書堆裡。」

他一直試圖把貝兒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愛情和家庭上,讓她做個柔順的未來妻子,滿足自己作為男性的優越感和自私。

當然,他最後失敗了。

這部電影還有個重大突破:童話世界永恆的外貌協會、一見鍾情被「日久生情」的全新模式所取代。

野獸並沒有英俊的外表,無法在初遇的瞬間俘獲貝兒的芳心。

他們是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逐漸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最終才墜入愛河。

愛讀書的貝兒懂得理性思考和判斷,不被加斯頓英俊的外表所惑,也不會因為野獸的醜陋否認自己的愛。

從肉體之愛上升到精神之愛,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2019年的真人版《阿拉丁》,不僅完美還原了異域風情的少數族裔公主,更讓這位聰慧、勇敢、美麗的公主如願以償走上王位。

愛情和夢想結合的果實在大銀幕上出現,甜美到無以復加。。

想起嫁小十歲老公的伊能靜,外表柔弱,內心強悍。

兩人初相識,秦昊正處於低谷期,甚至出國參加電影節都囊中羞澀。

而功成名就的伊能靜反而充當了迷茫男方的事業引領者。

或許有冥冥之中的緣分指引,秦昊十幾歲買的第一張音樂專輯就是伊能靜的作品。

後來對兒時偶像一見鍾情的秦昊,也用真摯愛情打動了伊能靜。

最後這位「公主」回饋了幸福圓滿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業給自己的「王子」。

「美救英雄」,也沒什麼不可以。

三、愛情弱化,完善自我

當整個世界邁入21世紀,女性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時女權主義終於跳出了為衝擊舊體制、挑戰男權社會、要求與男性平權而搖旗吶喊的道路。

她們開始逐漸意識到,身為女性也許並不需要站在男性對立面,卯足勁兒一爭高下。

挑起兩性對立並無好處,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啊!所以熱衷熬製毒雞湯、罵男人的咪蒙才會被封殺。

而且客觀來看,男性不一定是女性最終的歸宿。

即使不婚不育,優秀的女性依然保有自己完整的生命意義。

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關注是否得到男性承認,而是尋求自身價值的實現。

1998年迪士尼推出改編自《木蘭詩》的動畫電影《花木蘭》。

花木蘭一片孝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在男性佔據絕對優勢的軍營中,用智慧的毅力脫穎而出,從軍十二年,建功立業,凱旋歸來。

千年前的北魏,花木蘭就已經證明了那些大眾心裡只有男性能完成的任務,女性也能夠完成,甚至完成得更好。

電影中的花木蘭最終得到了男權社會的尊重:皇帝的鞠躬以及萬民的跪拜。

曾經因為不符合傳統女性審美而被媒婆斥責的木蘭,徹底蛻變為家族的榮耀和驕傲。

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生而為人的價值和意義,保家衛國的女英雄花木蘭,比相夫教子的花木蘭更符合天賦和期許。

當然無論是98動畫版還是今年的真人版《花木蘭》,愛情都是被弱化的部分。

李翔還能留下來吃晚飯,洪輝等到的只是木蘭的微笑告別。

萌動的情愫盡在不言中,也太含蓄了吧!

事實證明,這並不是迪士尼的極限。

2009年的《公主和青蛙》和2010年的《長髮公主》,弱化的趨勢徹底演變為「夢想與愛情無關」。

《勇敢傳說》中的馬麗達被塑造為一個堅定的獨身主義者,她希望能夠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婚姻於她不過是一種束縛。

《冰雪奇緣》更加顛覆,王子變成最大反派,公主終於成為女皇。

迪士尼的公主們早就不屑於和男人談情說愛,步入婚姻殿堂。

父權和夫權並不是保護和救贖,反而是長期壓迫她們的罪魁禍首。

冷靜、清醒又獨立的「公主」們,不再那麼好忽悠。

此類公主們,「童話照進現實」的案例可不少。

比如父親創辦加拿大中文電視臺,6歲就進出各大奢侈品牌,14歲就擁有巴黎高定禮服的「公主」章小蕙。

出身富貴的她,卻在嫁給愛情(鍾鎮濤)後身陷醜聞,債務纏身,被媒體冠以「敗家女」汙名。

離婚後最狼狽的事業起步期,有人給她開空頭支票,金額隨便填。

面對「美貌紅利」的巨大誘惑,她不為所動,毅然拒絕。

依靠優美文筆和時尚嗅覺,接下七個專欄,還開買手店替貴婦們選品。

她能在絕對困境中咬緊牙關,不肯申請破產,每天寫稿將近二十個小時,寫到手發抖。

憋著一口氣要翻身的章小蕙,終憑一己之力還清債務,再次積累上億資產。

就連毒舌的「師太」亦舒都說:「在香港,我最欣賞章小蕙」。

鳳凰涅槃,物質和精神完全獨立的她,真的不簡單!

格力掌門人董明珠,這個商界「花木蘭」,一個人就活成了一支軍隊。

她對愛情和婚姻並無幻想和期待,把安全感和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每天處理很多公司事務,無法扮演中國傳統女性「賢妻良母」的角色。

但誰又能否認她作為獨立女性的價值呢?

就連年紀輕輕的「火箭少女」錦鯉楊超越,都在工作和戀愛的選擇中毫不猶豫pick前者。

她說:「戀愛什麼時候都能談,好工作可得抓住。」

21世紀的「公主」們,尋找自我、實現夢想,才是第一要務。

愛情是什麼,能吃嗎?

真正的公主,不等待、不依附,也不需要誰來救贖。

她們的內心就是一座充滿愛與幸福的城堡。

她們自己就能幸福。

結語: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犀利指出:

「一個女人之所以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和經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而是人類文化整體,產生出這居於男性與無性中的所謂女性。」

從1937至2020,迪士尼「公主宇宙」經過83年的發展,完美展現了時代價值標準的變遷,記錄了女性崛起的歷程。

獨立才有人愛,獨立才能愛人。

女性由最初愛情至上、等待拯救的「傻白甜」,蛻變為獨立自信、追尋夢想的「女強人」。

自我價值逐漸清晰,愛情相對弱化。女性的地位和力量也在主流語境下得到提升。

我們的文化正在蛻變,所以迪士尼才能塑造出如此新鮮又豐富的「公主」形象。

接下來還有哪位迪士尼新公主即將加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迪士尼公主系列80年的進化史,從柔弱的公主,到新時代女性
    說起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動畫片,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白雪公主》、《仙蒂公主》、《愛洛公主》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白雪公主》作為打頭陣的迪士尼公主系列,從1937年開始就已經家喻戶曉了,堪稱最具經典的代表。這些作品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公主和王子的故事。
  • 迪士尼公主即將迎來83周年,可惜這位元祖公主看不到了
    o(* ̄︶ ̄*)o 在科技發展得還沒有那麼快的年代,沒有動作捕捉技術、沒有人型模擬資料庫、沒有大量經驗積累的迪士尼公主動畫,製作起來是十分困難的,其中,最難的便是如何能夠表現出「公主」的形態,當時,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找到繪畫原型照著她的儀態進行描繪,也因此,迪士尼公主的原型,也被稱為「公主的動態靈魂」。
  • 花木蘭|女性的讚歌!論迪士尼公主的演變和女性平權
    迪士尼動畫一直是動畫行業的標杆,幾十年來一直屹立不倒,給全世界的小夥伴們帶來了許多經典的動畫作品,讓我們的童年過得充實!比如國內近些年來層出不窮的大女主電視劇,而在二次元動畫中,「迪士尼公主」系列動畫無疑是先行者。在很多的動畫作品中,第一主角往往是男性角色,而在迪士尼動畫的「公主系列」動畫中,則完全相反,第一主角全部都是大家熟悉的「迪士尼公主」,除了《阿拉丁》之外。
  • 迪士尼公主發展史,也是一部金剛心少女進擊史
    尤其是在茉莉公主當上了蘇丹後,大眾驚呼,迪士尼爸爸懂我,公主並不需要王子帶她去看世界,她有主見、敢追求,甚至可以守護國王。觀眾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女性精神,是值得尊重與稱讚的價值觀,他們還順便diss了一波白雪公主與灰姑娘。以《阿拉丁》為終點,回望十四位迪士尼公主,有人稱「儘管在故事內容上並無連貫性,但女性人物的形象發展卻構建起了一條清晰脈絡」,並認為這是女性形象的崛起。
  • 畫師將迪士尼公主日漫化,換了畫風的白雪,終於像14歲公主了
    畫師將迪士尼公主日漫化,換了畫風的白雪,終於像14歲公主了迪士尼公主系列目前已經有十四位公主了,雖然還有蜜兒和愛麗絲這類沒有被封為「迪士尼公主」的妹紙,但總的數量也不在少數了,特別是迪士尼有意打造公主宇宙的世界觀,十四位公主們同臺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大
  • 迪士尼公主,其實是一部女性覺醒的進化史
    同時迪士尼也改掉了原著變泡沫的悲慘結局,為愛麗爾書寫了一個完美結局!這時候迪士尼的公主個性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美女與野獸》貝爾這樣的「學霸」公主。在她生活的時代,一個愛讀書的姑娘儼然是另一個「小怪獸」,王子也從過去刻板化的人格直接變成了「野獸」,雖然我長得醜,但是我心地善良讀書多呀!
  • 2020年,為什麼大家都想扮成迪士尼在逃公主?
    記者 | 張馨予編輯 | 周卓然12020年,想在現實生活中重新演繹童話公主的人們越來越多了。有些人力求「長得像公主」。英國美妝搜尋引擎Cosmetify的最新報告顯示,迪士尼公主正在成為美妝資深玩家的靈感,其中《冰雪奇緣》中的艾莎公主是搜索量最高的公主,迪士尼早期動畫人物米妮、白雪公主、花木蘭和小美人魚愛麗兒也位列搜索榜前列。
  • 迪士尼公主吸金80年 VS 芭比娃娃的衰落,成熟品牌如何持續盈利?
    6月16日,等待了15年、造價55億美元的上海迪士尼樂園盛大開園,首日客流保守估計接近3萬人次。最受女孩們歡迎的就是盛裝打扮的迪士尼公主們,而來自《冰雪奇緣》的艾薩女王和安妮公主更是明星中的明星。自1937 年迪士尼推出全球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迪士尼第一部公主系列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到2013年《冰雪奇緣》問世,迪士尼迄今已經製作了12部公主系列動畫電影。在這80年間,13位經過官方「加冕」的公主成為了迪士尼動漫王國的重要代言人,在全球範圍網羅了一代又一代懷著「公主夢」的粉絲,更為迪士尼商業帝國帶來巨大的收益。
  • 艾莎和安娜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迪士尼公主,官方表示背後原因很無奈
    現在,不僅僅是小朋友,迪士尼同樣深受許多成年人的喜愛,迪士尼動畫電影在全球的高票房就表現了這一點。要說迪士尼最受歡迎的動畫人物是什麼,那就要非迪士尼公主莫屬了。迪士尼公主是迪士尼最早推出的動畫品牌,這些公主的故事大多都是改編自世界名著中的童話故事或者是民間傳說,每一位公主的性格都不盡相同,但是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擁有同樣完善美好的結局。由於迪士尼公主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喜愛,迪士尼不僅為她們製作了專屬於每一個公主的動畫電影,周邊產品相繼推出,現在還掀起了迪士尼公主動畫電影翻拍成真人版的熱潮。
  • 天行者、萊婭、絕地武士,原來這些你所喜愛的角色早已屬於迪士尼
    1977年,盧卡斯憑藉電影《星球大戰》(後來改名為《新希望》)開創「星戰宇宙」。之後,他通過製作的其餘五部電影,豐富了該系列的內容。盧卡斯本人還批准了大量的非原宇宙內容,即所謂的「擴展宇宙」,比如《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盧卡斯1983年的最後一部正傳和1999年的第一部前傳之間,這些內容一直讓星戰們對《星球大戰》念念不忘。
  • 被玩壞的迪士尼公主,白雪公主變渣女,愛麗兒公主有起床氣
    迪士尼公主系列非常經典,從白雪公主到現在,一共推出了多位迪士尼公主。每位迪士尼公主代表的形象都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迪士尼公主越來越獨立,成為了現代女性的完美代表。正因為迪士尼公主獲得了諸多粉絲,因此有不少有趣的粉絲,已經將迪士尼公主徹底玩壞了。
  • 迪士尼公主穿上DC宇宙服裝,艾莎變成小丑女,安娜變成小毒女
    #前面文章介紹了迪士尼公主漫威版本,大家還有印象嗎?白雪公主成了綠巨人,艾莎變成了緋紅女巫,那麼當她們亂入到DC宇宙,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10位迪士尼公主扮演DC漫畫人物,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迪士尼和DC宇宙都在我們的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在我們還小的時候,這兩種文化便深深地走進了我們的內心,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們,這兩種文化都能夠從我們的童年到成年,完全無縫地對接。
  • 迪士尼公主檔案袋,你還記得童年時候的她們嗎?
    迪士尼公主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商標之一,並不是指迪士尼系列中出現過的所有公主,只有經過官方加冕的公主才能成為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一員。截止2019年,迪士尼公主一共有12位,她們分別是白雪、仙蒂、愛洛、愛麗兒、貝兒、茉莉、寶嘉康蒂、木蘭、蒂安娜、樂佩、梅莉達、莫阿娜。其中花木蘭為裡面唯一的非公主或王妃者。注意,艾莎和安娜並不是迪士尼公主。
  • 當小馬寶莉遇上迪士尼公主,紫悅成貝兒公主,珍奇變冰雪女王艾莎
    迪士尼公主是迪士尼動漫的標誌性人物,善良勇敢的迪士尼公主深受漫迷們的喜愛。如果小馬寶莉遇上迪士尼公主,結果會怎樣呢?紫悅成貝兒公主,珍奇變冰雪女王。011.紫悅——貝兒公主紫悅是《小馬寶莉》裡的女主角,她原本是一隻獨角獸,因為強大的魔法天賦成為了宇宙公主的學生。
  • 迪士尼公主為什麼基本都父母雙亡?
    這個梗其實就是在說迪士尼超強的版權意識,大家可千萬別隨便用米奇等圖案進行商用哦。迪士尼本人的成長曆程也真的很牛逼據說米奇是在一個昏暗車庫裡創造出來的。米奇的原型很有可能來自創始人華特·迪士尼他家桌子上偷食麵包屑的一隻小老鼠。一直夢想成為漫畫家的迪士尼在寂寞和苦悶中和它成為了朋友。
  • 迪士尼十四位公主齊聚,中國的公主與眾不同
    除了將遊戲人物展現得有血有肉,將網際網路的日常解釋的人性化外,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迪士尼大本營,迪士尼大秀版權,14位公主齊齊登場,瞬間將小喵傳送到了童話世界,急不可耐的又去重溫了一下14位公主的故事。這14位公主分別是白雪公主、仙蒂、愛洛、愛麗兒、貝兒、茉莉、寶嘉康蒂、木蘭、蒂安娜、樂佩、梅莉達、莫阿娜、艾莎和安娜。
  • 公主都愛穿藍色裙子,背後原因超有意思!
    相信不少愛看迪士尼電影的人都不但會被當中引人入勝的情節所吸引,裡面美輪美奐的人物造型當然也是一個超大的觀看點啊!2017年年初,迪士尼帶來超賣座的真人版電影《Beauty and the Beast 美女與野獸》,裡面公主貝兒的絕美仙氣造型絕對讓人窒息!
  • 14位黑人婦女打扮成迪士尼公主,穿著非洲版畫,照片令人陶醉
    時間過了五年,她的社區意識和創造力延伸到一群女性,他們改變了我們看迪士尼公主的方式。因此,非洲迪士尼女孩成為現實。她解釋說:「重要的是要透徹了解這一點,因為當我提出這個主意時,這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的團隊用盡了黑人女性迪斯尼角色來描繪。」 「在僅僅兩個項目之後,我們已經耗盡了迪士尼女性黑人角色(繆斯女神和蒂安娜公主)的力量。我說,'好吧,如果不再有黑人迪士尼女孩,那就讓迪士尼女孩黑人化吧。」
  • 為何迪士尼公主都在逃?大概是被這些迪士尼公主聯名鞋嚇得吧
    如果說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超級英雄們,是許多男生心中的夢想。那麼迪士尼的公主們,就肯定是女生們的夢想了。而且更加夢幻的迪士尼公主,對女生的吸引力也許比超級英雄對男生的吸引力要更強。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女生在面對想要逃避的事情時,都自稱為迪士尼在逃公主。
  • 解析迪士尼公主娛圈番位
    然鵝……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這部真人版《花木蘭》源自迪士尼1998年的公主系列動畫片,當時已經出現的公主有貴族區公主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海裡的小美人魚、村裡的美女貝兒……甚至來自阿拉伯的茉莉公主。真人版呢,也拍了好幾部了。所以說花木蘭在迪士尼公主中的番位,其實有點低誒。那麼到底迪士尼公主裡到底誰才是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