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研究恐龍的意義是什麼?

2021-01-08 騰訊網

無機物的歷史過於枯燥,一成不變的土壤與冥頑不化的沙礫,歷經億年不願意發生一點點改變,讓非地質學專業的人望而卻步。但生命的進化一旦擴大到了以百萬年為衡量標尺,將淋漓盡致的譜寫出了千變萬化的傳奇。

恐龍全家福

從邏輯上看:

我們人類研究的所有古生物,曾一直陪伴著我們人類的祖先。也許祖先和它們素未謀面,但是在某個時間點上,它們曾與我們的祖先共同存於當時的地球。

古人類準備食物

天空上鳥,地上的草,路邊的樹,家裡養的狗、貓和花,我們餐桌上的各種食物,這些與我們共存於同一時間的生物,在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前也有它們的祖先。

它們的祖先也有著各種各樣已經滅絕的近親或者遠親。

我們研究人類的起源,也會去了解傍人、西瓦古猿、阿喀琉斯基猴等與我們人類祖先或近或遠的動物。

同樣我們研究鳥類的起源,也就會去研究暴龍、梁龍、三角龍、甲龍這些與鳥類祖先同屬於恐龍的動物。

板足鱟與蛛形綱有著較近的親緣關係,我們研究板足鱟是否可以了解蛛形綱的祖先在水裡大概是什麼樣子呢?雖然板足鱟這個類群內部也十分衍化了。

三葉蟲和奇蝦已經滅絕了,但是它們與昆蟲同屬於節肢動物,我們身邊煩人的蚊子,在5億年前擁有生活在水中的甲殼類祖先,也許曾與三葉蟲生活在一起,研究寒武紀時期的奇蝦、三葉蟲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節肢動物,也能讓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昆蟲、吃的螃蟹、小龍蝦的祖先,在當時是什麼樣子的。也許我們無頜的脊椎動物祖先也曾見過它們。

所有的古生物與現生生物的祖先在當時都有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係,研究古生物也相當於在研究現生生物在當時的祖先,有助於我們了解現生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從幾億年前走到今天的。

遼寧義縣中德古生物博物館

每一個人身後都站著幾千個輪迴,同樣每一個生物個體背後,都是它們幾億年幾十億年中成千上萬的祖先,難道你不想了解它們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嗎?

你所看到的生命世界,背後都承載了幾十億年的歷史。

人類文明存在的目的就是探索這個世界,人類好比宇宙創造出的一面小鏡子,人類屬於宇宙,宇宙通過人類來了解自己。而了解人類所在的星球上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人類今天所在的世界是怎麼來的,人類本身是怎麼來的,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古生物,包括恐龍化石。

從理論上看:

一、研究恐龍和地質學研究是分不開的

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人誤解的一點,就是很多人以為恐龍研究是生物學領域的,其實並非如此,研究恐龍的主要是地質學領域。

恐龍屬於古生物學的一支,古生物學,雖然叫「生物學」,其實是地質學分支。國內研究古生物學的單位大家可以瞅瞅:

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之類的一系列院校。

古生物學學科評估結果

因此,研究恐龍的意義,就很大程度集中在了地學的價值上,比如,恐龍當時的地球氣候、環境如何?尤其是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個問題事實上在宏觀層面上有很重要的價值。其意義在於,揭示地質運動規律。

就像我們在物理學知道萬有引力定律等的呢,地質學上,也需要尋找地球的規律,地球的規律對於人類的存在是很關鍵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農場主假說:提出者是英國哲學家波蘭特·羅素,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他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布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沒有食物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我們今天猜測恐龍滅絕是因為當年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這也是廣泛被接受的理論,不過,這個理論是否真實?那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畢竟也許我們僅僅是像火雞觀察到的那樣,根本不是如此。

事實,如果恐龍是小行星撞擊的,那其他幾次大滅絕呢?

4.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

3.65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

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

這每一次大滅絕,都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滅絕了,甚至大部分物種也從地球上被抹掉了。

未來會不會有大滅絕?前面幾次也是因為小行星嗎?如果是,那下一顆小行星呢?

其實這些,都在研究古生物中去發現,恐龍滅絕也不例外。

也許小行星只是一個輔助,內在原因是地球本身呢。

現在學界提到的每天有超過80個物種滅絕,是否是第六次大滅絕?從宏觀演化角度,是否成立?

二、人類拯救人類

恐龍滅絕過程,發生了巨大的生態位替代。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宏觀的生態位,很難直接發生演替,往往是災變引發的。如果沒有恐龍滅絕,哺乳動物還能登上舞臺?我看懸,至少從進化上,哺乳動物出現時間並不晚,事實上,在爬行類出現的時候,哺乳動物也差不多開始登上地球的舞臺。然而一直被壓制著,直到恐龍這種巨無霸們消失了,哺乳動物才開始正式成為地球動物界的新主角。

今天的哺乳動物佔據主流,尤其是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

有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就是哺乳動物中,大部分規模都是和人類有關,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基本上和人類有關,牛、羊、豬、狗、貓等等,他們的規模遠遠超過了野生動物的規模。

如果地質上發生了巨變,那麼人類極其相關的動物對生態的需求如何?如何來適應新的生態?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甚至包括溫室效應,到底值得我們多大的關注?

就比如今天的全球變暖,到底是人類活動因素導致的?還是本身地球處於一個變暖周期呢?

地球歷史上比現在溫度高十幾度,二氧化碳是現在高10倍的時候都有。

作為當今地球的霸主,人類可以說進化到了非常成功地地步,那麼我們思考前任霸主的興亡史,也是順其自然的。

三、生態價值

同上面類似,一個龐大的族群,恐龍事實上形成了非常龐大的生態系統。

那個年代,爬行類可以說是上天入地無處不在,這種規模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來維持了數億年的穩定。

那麼,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個系統開始出現了不穩定呢?

自然界強大的糾正能力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為何只有鳥類最後躲過了大滅絕?偶然還是必然。

如果存在某些規律,我們今天的人類是否也需要關注這些問題?(儘管人類已經很樸素的開始保護生態了)

其實做進化的一個重要一點就是要關注生物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性狀最後能夠形成,必然是和自然界互作的結果。從恐龍到現在的鳥類,這個進化逐步適應過程中,應對大自然,獲得更好的生存必然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生命的進化一直都沒有停止,我們可能不在意的一些地方,也許造成了一系列環境改變,進一步引發了對生命的選擇。

尤其是當今的人類世,這是一個新概念,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擴散中,就是代表了人類出現後對地球的巨大影響,而由此引發整個生物圈的變化。

就像書中說的樺尺蠖例子

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那裡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樺尺蠖,其成蟲是一種飛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長滿地衣的樹幹上.1850年,一些生物學家來這裡考察,發現大多數樺尺蠖成蟲的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這些深色的樺尺蠖是淺色樺尺蠖在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類型。

100年以後,也就是1950年,曼徹斯特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城市。這裡工廠林立,煙霧瀰漫,工廠排出的煤煙殺死了地衣,結果使樹皮裸露並被燻成黑褐色。這時候,又有一些生物學家到這裡考察,使他們驚訝的是,這裡的深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的樺尺蠖卻成了少數。

今天的地球,人類大範圍的改造,比如修路,水電站,航運,捕撈,還有汙染排放等等,肯定會對自然界產生反饋。

這些生態的改變,落到整個生物圈會是什麼樣的影響?

此外,其他的價值也有,比如,恐龍化石有經濟價值、收藏價值~以及人類的精神追求和探索,如果擱到古生物學上,還有能源的價值呢,我們今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它們就是古生物的產物,煤,石油,天然氣等等。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人類研究恐龍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古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無意義的學科?這絕對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至少在學術界,你要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支持,你得告訴評委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而不是自我覺得OK。那麼恐龍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假如人類重返恐龍時代,人類能否馴養恐龍,與恐龍共存呢?
    假如人類重返恐龍時代,人類能否馴養恐龍,與恐龍共存呢?地球作為唯一一個孕育生命的星球,它的存在無疑就是一個奇蹟。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有400萬年的時間,人類文明是否是地球上唯一的文明,就成了科學家們爭論的問題。
  • 恐龍滅絕居然是人類一手策劃?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是外星人?
    關於恐龍的滅絕一直是考古學家們追求的話題,有人認為是彗星撞擊地球,有人認為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還有「食物中毒」等說法,近年來,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結果,恐龍滅絕很可能是人類一手策劃!
  • 恐龍在地球生存1.6億年才滅絕,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
    而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強大的恐龍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左右才滅絕,那麼人類能夠在地球生活多久?或者說人類將會在什麼時候滅絕呢?而我們又能從恐龍的滅絕事件中汲取到哪些教訓,從而避免悲劇的發生呢?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看看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 身形巨大的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假如人類和恐龍一個時代會發生什麼?
    恐龍的滅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1.65億年後,約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的末期)滅絕了。 如果將地球從恐龍開始的時刻到今天的所有時間壓縮為365天(一個日曆年),那麼恐龍將在1月1日出現,並且在9月的第三周滅絕。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而是宇宙需要人類
    宇宙是什麼?天體?還是一個更大的類似地球?人類存在有什麼意義?宇宙是因為人類存在而有意義,還是人類因為宇宙存在而有意義?我們的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等我們完全了解宇宙之後,又有什麼意義?
  • 恐龍當年差點進化成人類?幸虧滅絕了,不然可能沒有我們什麼事了
    而在人類出現之前,發展最久的物種可能就是恐龍了。根據研究表明,恐龍生活在地球上至少有兩億到三億年,這段時間裡整個地球都是由恐龍統治,這不禁也讓人十分好奇,為什麼人類在地球上只有幾百萬年的時間卻能發展出這麼高智慧的文明,而恐龍經歷了好幾億年的時間卻走向了滅絕?雖然人類對於恐龍的認知還不是非常透徹,但是通過我們不斷的發現和鑽研,也基本摸清了恐龍在地球上的發展歷史。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另一個指的是恐龍的種系發生學定義,它是三角龍與現生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為什麼研究恐龍人是自然演化而來的。我們是從非常小的細胞演化來的,從魚到人,一步一步。人類最近的祖先是靈長類。而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科學家發現一種恐龍,差點進化成「人類」,腦容量一點不比人類差
    我們也能夠發現在人類社會開始出現之後,世界似乎也在產生一定的改變。在人類之前發展最久的一個物種應該就是恐龍了。根據研究顯示,恐龍在地球上的歷史非常悠久,達到了兩億三千萬年,在這一段時間內,恐龍統治著地球,支配著整個地球的所有生態系統。這確實會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好奇,為什麼人類在來到了地球區區幾百萬年的時間,就能夠發展出如此高智慧的文明?
  • 人類文明只有幾百萬年,恐龍消失後,這期間的空白期經歷什麼?
    6500萬前恐龍滅絕後,中間的空白期出現了什麼?誰又稱為霸主?現在的地球霸主是屬於人類的,而上一代地球霸主是距離現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當時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2億年的時間,因為一場意外結束了它們對地球的控制,也正是因為它,才逐漸讓其它生物開始了繁衍,讓這個地球變得開始生物多樣化。
  • 新研究表明:恐龍也會得癌症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導在人們的想像中,恐龍代表了大自然的力量,但一項新研究確認了已知的首個恐龍癌症病例,這表明它們也會患上這種對人致命的疾病。但科學家利用顯微鏡和用於診斷人類癌症的技術重新檢測了癒合的部分,結果發現它其實是一種惡性腫瘤。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馬克·克勞瑟說:說:「我們常常把恐龍想像成神話裡的生物,身體強壯,四處亂跑,但(診斷結果顯示)它們與人類一樣也會患病。」這項研究的報告發表在8月一期的英國《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
  • 梁龍是什麼恐龍
    這些骨頭有什麼用呢?原來認為梁龍體重很大,尾巴拖在地上,這些骨頭是避免沉重的尾巴壓住了血管。 早前估計梁龍的重量可能會達到50甚至100噸,隨著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梁龍的重量在10-16噸之間。它是我們熟悉的大型食草類恐龍,但不是唯一長成這樣的恐龍,甚至不是當時期世界上唯一長成這樣的巨型恐龍,也不是最大的恐龍,還有比如雷龍,腕龍,重龍,馬門溪龍,阿根廷龍等等。
  • 6500年前的恐龍化石,腹部為什麼會有頭蓋骨?是人類嗎?
    6500年前的恐龍化石,腹部為什麼會有頭蓋骨?是人類嗎?在地球上生命不斷的更迭,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恐龍,我們對於恐龍的了解也只能通過一些出土的化石了,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曾經就有科學家在恐龍化石的腹部發現了一個頭蓋骨。
  • 天天科普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古生物學研究發現,這種呼吸系統正是鳥類祖先——恐龍們留給它們的「寶貴遺產」之一。科學家不但在鳥類的近親獸腳類恐龍骨骼上發現了氣腔的痕跡(這些氣腔就是氣囊所在之處),也在親緣關係稍遠的蜥腳類龍中發現了這種結構,而蜥腳類龍恰恰就是體型最為龐大的一類恐龍。簡單來說,蜥腳類恐龍實際上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呼吸系統,對空氣中的氧氣利用率極高,類似鳥類。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為什麼人類短期進入高級文明,恐龍卻億年都沒有?差距怎麼這麼大?
    好了,接下來最精彩的地方來了,霸王龍它的咬合力能夠達到9萬牛頓到12萬牛頓之間,這個咬合力意味著什麼?我就不多說了,而嘴巴末端最大咬合力在20萬噸左右。 同樣的道理,恐龍也好,人類也好,也是這個樣子。相對而言,恐龍作為一個有著不同種群融合成的單一詞彙而言,並不能夠給大家帶來太大的思想認知和衝擊。那麼我們如果換一種說法呢,那就是恐龍僅僅是一個代稱,在很早很早之前,其實有好多好多的不同種類的恐龍,而霸王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有了科學的幫助,人類文明終於迎來了輝煌的時刻,很快我們就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人類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遠遠無法跟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相比。可由於人類是智慧生命,我們會思考,會覺悟,通過思考覺悟不斷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
  • 人類會滅絕嗎?如果人類註定會滅絕,那麼人類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滅絕是一定會發生的,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那一天晚一些到來。人類會滅絕嗎?其實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可能在未來滅絕。比如: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滅絕。再者,太陽對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目前地球適宜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目前太陽處於主序星時期,也就是壯年時期。在宇宙中,恆星是有生命周期的,而生命的長短,和恆星的質量有關。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2017年11月,中國在靈長類動物猴的克隆上取得突破,兩隻猴子相隔十天先後誕生,它們的意義非常巨大,因為靈長類的猴子與人體非常接近,所以可以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此前的大鼠模型特別是大腦模型上和人體差異巨大,因此在神經類學科研究上,大鼠並不能替代人體,而克隆猴的成功,可以培育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