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93賽季末,麥可·喬丹獨自站在NBA之巔。在30歲之前連續三次獲得NBA的總冠軍之後,他已經成為了籃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然而,就在他的巔峰時期,他卻突然宣布他將離開熱愛的比賽,究竟是為什麼呢?
1993年10月6日,喬丹坐在一大批記者面前,接下來準備回答一些列關於退役的問題。那天,當天喬丹整個的採訪過程充分的展現了自己體貼、幽默、憤怒、和小氣的人格魅力。
當然,他退役的時間並不長,1995年重返公牛隊,1996-98年又帶領公牛隊獲得三連冠。可能是因為短暫的休息,才促成了人生第二幕的成功!仔細分析下,巔峰的喬丹為什麼會選擇離開NBA呢?
在籃球場上缺乏動力
作為他在1993年新聞發布會上開幕詞的一部分,喬丹明確了一件事:他沒有什麼要證明的了。
喬丹說:「我對不參加NBA籃球比賽的決定非常堅定,我聽到過很多關於我退役的流言和猜測,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失去了對籃球的動力,所以我才覺得該離開籃球賽場了。」
「這不是因為我不喜歡比賽,我喜歡籃球比賽,我一直都會。我只是覺得,在我職業生涯的這個階段,我已經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簡短地說,我只是覺得自己沒有其他要證明的東西。」
在芝加哥的前三場NBA總決賽中,喬丹擊敗了魔術師詹森的湖人隊、克萊德·德雷克斯勒的開拓者隊和查爾斯·巴克利的太陽隊。沒有人能與喬丹平起平坐,也沒有理由反對喬丹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
當喬丹問公牛隊主教練菲爾·傑克遜,在場上他還有什麼要做的時候,傑克遜努力著尋找答案,這也是喬丹想聽到的。
在ESPN紀錄片系列《最後一舞》的一次採訪中,他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承認自己「失去了對籃球的動力」。
麥可·喬丹想要追求「正常的生活」
90年代初是喬丹個人生活中特別艱難的時期,他的巨大成功使得每個賽季都有更多的關注度。山姆·史密斯的書《喬丹規則》改變了人們對那個傢伙的看法。媒體成員想知道他是否輕描淡寫了一個嚴重的賭博問題。喬丹身心俱疲,他的第三個總冠軍與其說讓他高興,不如說是讓他鬆了口氣。
但是沒有什麼比他的父親詹姆斯·喬丹於1993年7月被謀殺造成的影響更大了。詹姆斯·喬丹在北卡羅萊納州旅行時,他被兩名男子以搶劫失敗開槍打死。這對喬丹造成了身心的創傷,畢竟他的父親是他籃球道路的指引者。
在詹姆斯去世之前,喬丹已經和他的父親討論過退役的問題,並且喬丹還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建議他在第一次奪冠後退役。
喬丹說:「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有很多家人和朋友沒有見過,籃球佔據了我大部分時間,因為我在職業生涯中非常自私,試圖達到這個目標,確保我實現了所有我想實現的夢想。
「現在我在這裡,是時候無私一點了,花更多的時間陪伴我的家人,我的妻子,我的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儘可能地接近它。」
1994年2月,喬丹與白襪隊籤訂了一份棒球小聯盟合同。喬丹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轉行從事棒球運動是他父親的主意,因為詹姆斯覺得麥可具備在棒球界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
一年後,喬丹說出了那句著名的「I'm Back」,又回到了公牛隊,再次實現三連冠。
退役,這個詞意味著從今天起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喬丹說。「所以如果我想回來打球,那也許這就是我想做的。也許這就是我將來需要面對的挑戰,我不會永遠地為籃球關上大門,我相信永遠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