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是苗族的新禾節。朋友說,那是他們那裡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從農曆六月初五到初九節慶活動不斷,越是後面就越精彩。有幸應朋友邀請,來到柳州融水安太鄉元寶村的苗寨過新禾節。
寨子所在地海拔760多米,地處廣西第三山融水元寶山風景區內,景點榮科池就在寨子邊,這裡一望山川秀麗,一訪民風淳樸,風景優美,讓人流連忘返。
每年的苗族新禾節,在外工作的苗族兒女大都回來跟家裡人一起過,寨子裡的節日活動很豐富,吹蘆笙、鬥馬、鬥鳥、鬧魚等節日活動都是一波接著一波進行。
我們一行四人從柳州駕車出發,歷時四個多小時到達朋友家的元寶村,一路山高路遠,道路婉轉曲折盤山而去,行車在路上,不禁讓人想起《滕王閣序》裡王勃的名句「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這裡的梯田沿著山脊蜿蜒而上,那種秀美是獨特的好。時值小暑,陽光火辣辣地讓人難受,卻是水稻生長最旺盛時節所必需的條件。清冽的山水滋養著這片土地的萬物,遠遠望去,陽光、白雲、梯田、禾苗,滿是希望。
寨子裡的吊腳樓保存得很好,樓上住人,樓下飼養家禽家畜,用於儲存糧食的穀倉造型有特點,防蟲防潮效果好,平原地區是看不到的,穀倉大都選擇建在山腰或小土坡上。看著寨子因地制宜營造的居住環境,試想,如果自己也能在這大山裡生活,怡然自得自是不必說了的。
來到苗家,主人非常熱情好客,招待客人必是呈上好酒好肉。大塊夾著吃,大碗端著喝。說點這裡的苗家習俗,喝酒前先換碗,互送祝福語互敬,高興呼三聲後一飲而盡,表十分好客;酒都是自家稻米釀製的米酒,主家敬客,酒過幾巡難有不醉的客人;地道美味的糯米飯用手抓著吃,顯得主家更熱情;逢苗家祭祖,祭祖的酒主客都有飲,酒裡面還有好東西喲..
吃的東西就更多了,都是」原生態「的建康特色食品。馬拐(青蛙)、野菜、秘制牛雜(貌似說用牛胃裡沒消化完的東西來燉,上過電視臺)、鴨血粥、禾花魚、糯米飯、高山茶、土豬肉.這酸爽,回想起來都讓人口水直流啊!
在稻田裡抓禾花魚是一門」技術活「。先開槽放水,插上用草綁的一條「禾符」(據說這樣魚不會從出水口逃跑),水放得差不多後就下田裡徒手抓魚。朋友說,往常他們是在稻穀收割後,魚夠肥了才抓,現在魚還小,可我們嘴饞,自然是「先下手為強」了。
禾花魚的做法很多,我們選擇在景點榮科池邊現烤現吃。榮科池水清甘冽,名聲在外,很多人慕名前來遊玩遊水。池邊烤魚,朋友說這算是他們當地有趣的一種聚會方式。烤烤魚,聊聊天,遊遊泳,曬曬太陽,我們覺得,確實滋滋有味。
吹蘆笙是苗族慶典活動時的一種表演,場面隆重。期間,活動在培秀村舉行。寨子裡的苗族人會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上本民族服飾,男女老少一起到集會點共同慶祝。
吹蘆笙講究技巧,氣、力配合好才能吹湊出獨有的樂音,我們親自試吹,根本吹不好,體驗了一番才有感觸。苗寨裡的男女老少在蘆笙的吹湊聲下,載歌載舞。男子吹蘆笙聲音渾宏有力,女子獨步舞妙步多姿,寨子裡苗族人和遊客同賞這一盛況,場面熱鬧非凡。
寨子裡還有不少美女苗妹喲!
鬧魚活動是新禾節中的又一大活動項,所謂鬧魚,就是大家在河裡比賽抓魚,魚是寨子裡提前準備好的,把魚拋到河裡看誰抓得多。
在吹蘆笙表演結束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將要鬧魚的河裡,此時河邊、橋上,窗臺前都是人,萬人空巷。
鬧魚前苗妹從族人那裡接過祭品,畢恭畢敬的護送至河邊。祭品有美酒、土鴨、五色糯米飯等,苗妹抬到準備鬧魚的河邊擺好祭品,族長帶領族人焚香禱告祭河神,鳴炮後,鬧魚開始。
族裡的青壯年和遊客齊上陣,磨拳搽掌,似乎身手不凡。在河裡潑水鬧魚,歡呼聲,鼓掌聲,不時響徹寨子,好不熱鬧。
歷時四天的遊玩,與朋友隨同其走親戚串門、體驗民俗活動、參觀苗族亭子宅樓等等,朋友所安排的行程,無不在完美進行著。
鬥馬、鬥鳥,苗家坐妹子等活動都因時間關係沒有參加,沒能去目睹到那些宏大而歡快的場面,有些遺憾,難道也正好留到下次來?
此行苗寨,我能真切感受到的是,堅守在這片淨土的苗家人臉上洋溢的笑臉夠真夠純!
還是要多去走走,看,身邊到處是美!
醉美融水元寶村,下次還要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