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4名殘疾人穩定就業 宿遷獎補達超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約110萬

2020-12-23 中國殘疾人就創業平臺

近日,宿遷市殘聯表彰了2020年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補貼和超比例獎勵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先進單位,向市直及宿城區的41家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比例和超比例的用人單位發放了補貼和獎勵。

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是殘疾人穩定就業增收的重要保障。為更好地推動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開展,宿遷市殘聯、宿遷市稅務局創新規範殘保金「徵管用」辦法,科學研究制定差別化徵收比例,為企業「減負」,落實達超獎補政策,提升企業安置殘疾人的積極性,通過「實招硬招」幫助殘疾人就業,拿出「真金白銀」助推企業發展。

「我們積極落實宿遷市政府應對疫情紓困解難18條惠殘政策,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的補貼由3年期限改為不受年限限制,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獎勵按8倍最低工資標準兌現,今年,獎補資金又創歷史新高,全市共獎補了100餘家約110萬元。」宿遷市殘聯理事長趙聖玲介紹說,截至11月底,已累計徵繳入庫殘保金6595萬元;按比例安排2084人,比去年增加240人,同比增長約13%;全市殘疾人就業率為47.96%,城鄉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的青壯年殘疾人就業率分別達到93.18%和67.78%。前三季度,全市60382名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實現人均收入6841元,提前基本實現穩定脫貧目標。

下一步,宿遷市殘聯將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進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為企業降成本、提技能、穩就業,積極培育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企業典型,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社會氛圍。

來源:宿遷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

相關焦點

  • 2084名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宿遷百餘家用人單位獲就業獎補
    12月11日上午,宿遷市殘聯召開2020年市直殘疾人達超比例就業獎補會議,表彰了2020年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補貼和超比例獎勵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先進單位,向市直及宿城區的41家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比例和超比例的用人單位發放了補貼和獎勵。
  • 中丞集團承辦「2020年武漢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年審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新政解讀會」(第五期)圓滿成功
    9月25日下午,由武昌區殘疾人聯合會、武昌區稅務局主辦,中丞科技(湖北)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武漢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年審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新政解讀會在武昌區巴山夜雨總督府九樓隆重召開。
  • 開封市安置和帶動1500名殘疾人穩定就業
    近年,開封市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脫貧與脫愚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扶持與自立相結合,持續激發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積極推動殘疾人網上就業培訓,各相關部門互通合作,開拓殘疾人網上就業平臺,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精準扶貧一人」。
  • 浙江對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企業提供獎補
    新華社杭州12月11日電(記者吳帥帥)記者11日從浙江省有關部門會議上獲悉,浙江省人力社保廳等6單位,聯合出臺了《關於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大對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扶持激勵力度。對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每多安置1人,每年按不低於當地4個月最低工資的標準予以獎勵。
  • 哪些單位要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殘保金的用途是什麼?權威回答來了!
    一個多小時內,黃曉燕共接聽了8位企業負責人的來電,就「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審核認定」有關政策進行解答。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下簡稱殘保金)是為了保障殘疾人權益,促進其就業,由未按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繳納的資金。它是政府根據法律、國家行政法規等相關規定,旨在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而向用人單位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政府性基金。
  • 浙江六部門發布新政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
    12月11日,記者從浙江省殘疾人就業新政媒體通氣會上獲悉,為更好保障殘疾人就業,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省人力社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稅務局、省殘聯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全國圍觀: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無錫樣板...
    對索尼、科瑪化妝品等殘疾人需求較大的用人單位,在企業進行電梯、坡道等無障礙改造方面給予補貼,促進殘健融合就業。同時依託企業內部殘疾人自建組織,統一殘疾人管理,鼓勵殘疾人更加努力工作。近兩年來,無錫通過在輔助性就業機構中模擬企業勞動環境和設立企業正規就業外設車間等途徑,共有100多名殘疾人通過輔助性就業鍛鍊實現了正規就業。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全國圍觀: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無錫樣板...
    對索尼、科瑪化妝品等殘疾人需求較大的用人單位,在企業進行電梯、坡道等無障礙改造方面給予補貼,促進殘健融合就業。同時依託企業內部殘疾人自建組織,統一殘疾人管理,鼓勵殘疾人更加努力工作。近兩年來,無錫通過在輔助性就業機構中模擬企業勞動環境和設立企業正規就業外設車間等途徑,共有100多名殘疾人通過輔助性就業鍛鍊實現了正規就業。
  • 呼和浩特市本級2020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審核...
    據了解,此次年審的對象為,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用人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本單位上年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單位,應當依法繳納保障金。
  • 今年慶陽市培訓殘疾人765人 實現殘疾人就業540人
    今年我市培訓殘疾人765人 實現殘疾人就業540人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吳東正)近年來,我市以貫徹執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為依託,夯基礎、促穩定,創特色、出亮點,有效推動了殘疾人就業工作持續發展
  • 錦屏縣三措施促殘疾人就業
    為進一步鼓勵有一定勞動力的殘疾人通過就業謀取幸福生活,錦屏縣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加大自主創業扶持、公益性崗位重點傾斜三舉措施促進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一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促進高質量就業。
  • 河北 | 劉保生代表:加強技能培訓 提升殘疾人就業能力
    長城網訊(記者郭洪傑 張晨光)「暢通殘疾人就業渠道,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並採取有效舉措
  • 女兒輕鬆就業 母親點讚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
    最近,嘉善縣幹窯鎮的綠源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收到一位居民葉鳳香的感謝信
  • 2020淄博市殘疾人網絡就業專場招聘會舉行 24家企業助力殘疾人就業
    為解決淄博市殘疾人集中就業問題及各社會企業招聘殘疾人員工的需求,精準幫助就業困難及失業殘疾人,12月11日上午,2020淄博市殘疾人網絡就業專場招聘會在淄博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舉辦,來自全市的100餘名殘疾人參加招聘會。
  • 偉華打造殘疾人創就業基地
    廣州黃賜桃訊在習總書記繪就的宏偉藍圖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偉大號召下, 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光榮使命中, 八千五百萬殘疾人,牽涉到四億個家庭,一千七百萬再就業殘疾人,二千四百萬聾啞 人,一千六百九十一萬盲人,五百三十萬癱瘓在床的殘疾人,我們正在用生命感召社會上所 有的人,一起來幫扶這個特殊的殘疾人群體
  • 這個城市平安守護者中,有一群殘疾人——殘疾人就業的文山實踐
    與陳文、吳虹、林佳一樣的殘疾人文職,目前在文山市有30人。其中有10人在110指揮中心圖偵崗位任職,20人在城區4個派出所的視頻監控崗位任職。他們有一個專屬的團隊名稱——海笛聯勤。經過3年的訓練和實踐,隊員們在圖偵工作方面已具備一定的能力,成為當地打擊犯罪的一支重要力量。
  • 激活自我「造血」,1013名殘疾人找到「飯碗」
    通訊員 龔旭 朱茜 揚州發布記者 邱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同時也是殘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會的途徑之一。記者從14日召開的揚州市殘聯2020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揚州已經幫助超過1000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 太原精準施策助殘脫貧顯成效 「雙百雙千」工程安置千餘殘疾人就業
    方案中詳細對就業創業工程申報審核程序進行了規定。同時,方案還確定了「雙百雙千」的最終目標:2018至2020年三年內完成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殘疾人實訓基地、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40家以上,完成市級盲人按摩示範店60家以上;完成殘疾人自主創業100戶以上;三年內安置城鄉殘疾人就業1000人以上;向1000名以上的殘疾人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
  • 廈門新一期殘疾人團體意外傷害險 9月30日啟動 並出臺創、就業扶殘新政
    新一期廈門市殘疾人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時限為今年9月30日至2022年9月29日,為全市約4.4萬名持證殘疾人和廈門戶籍殘疾軍人提供保障。☆殘疾人意外身故的最高保額由2.1萬元/人提高至2.5萬元/人;☆意外殘疾的最高保額由5.1萬元/人提高至8萬元/人,根據殘疾等級按比例給付;☆意外傷害醫療最高保障由每人每年2.1萬元提高至每人每年2.5萬元;☆意外傷害住院津貼由每人每天105元,每年最高給付180天,調整為每人每天130元,每年最高給付360天。
  • 「文創助殘」駛入快車道 為殘疾人搭建藝術夢與就業的橋梁
    全國殘疾人文創就業聯盟的成立,是殘疾人文創就業工作的一件大事,展覽期間發布的《促進殘疾人文創就業濟南共識》也對促進殘疾人在文化產業領域實現穩定就業創業具有引導意義。「希望全國殘疾人文創就業聯盟,充分發揮平等互助、資源共享、合作交流、共同發展的平臺作用,引領殘疾人在文創領域實現就業創業,促進殘疾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程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