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各地公安機關持續加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力度,相繼推出反詐中心、「2250000」防詐騙熱線、涉案資金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等舉措,但由於普通市民防詐騙意識較弱、對防詐騙宣傳理解度存在差異等因素,導致源頭防範依然存在一定短板。對此,安吉縣參照「健康碼」模式,於8月25日上線「防騙碼」程序,通過精準化賦碼、常態化用碼、長效化管碼的方式,從源頭上降低網絡詐騙發案數。
自「防騙碼」推廣以來,安吉縣已完成「防騙碼」申領24.6萬人,佔全縣人數的35.6%,發案數同比下降29.46%,全市降幅最高,通過「防騙碼」宣傳推廣,成功止損250餘萬元。
科技助力,實現精準化賦碼
數字賦能,研發上線「防騙碼」程序
委託浙江兩山信息科技公司研發基於微信功能的「防騙碼」小程序。項目前端分為警員版和市民版,其中警務人員手機號前期導入系統,完成信息填寫後可自動識別警員身份,通過防詐測試後即可獲得一個專屬推廣碼,通過掃描該碼進入小程序領碼的市民歸口該警員管理。市民答題領碼後,可生成專屬防騙二維碼,防騙知識推廣、舉報詐騙連結、詐騙簡訊及電話等行為均可在小程序內完成。
分類管理,設置「紅綠碼」
群眾進入「防騙碼」小程序填寫個人身份信息、選擇個人偏好後,程序隨機生成防詐騙知識答卷,根據參與者的答題結果(答對8題者為「綠碼」,答題超過8道但答對題目未達到8道者為「紅碼」),研判其是否具備防騙能力和防騙技能,實現「一對一」精準管理。其中「綠碼」代表防範能力強、具備一定的防騙技能人群;「紅碼」代表防騙能力差,需進一步提升防騙能力的人群。
精準防範,完善測試題庫
利用大數據支持,篩選分析近年警情梳理出網絡貸款、網絡刷單、遊戲裝備買賣、冒充熟人等10大類20餘種常見高發電信詐騙案件,針對性編制防詐騙試題庫,實時推送至「防騙碼」小程序內,擴大市民防詐騙知識面,促進防範知識入腦入心。截至目前,已編制防詐騙測試題328道。
多措並舉,實現常態化用碼
強化宣傳
提高「防騙碼」知曉率
採取社區民警(輔警)包片、錯峰上門、資料發放、微信轉發、設置易拉寶、「平安安吉」推送等形式,不斷提升全縣市民對「防騙碼」的知曉率。針對易受騙群體年齡主要集中在18-40歲之間的實際,「一對一」電話聯繫進行重點推廣,提升推廣的精準度。截至目前,共開展集中宣傳80場次,宣傳教育人數達35萬人次。
加快申領
提高「防騙碼」普及度
將「防騙碼」申領率作為防詐宣傳的重要考量,劃定宣傳責任區,確定警員任務量進行量化考核,定期發布推進通報,形成宣傳區域熱力圖,確保防詐宣傳可視、可評、可量化。同時,構建積分獎勵機制,通過對答題積分排名靠前群眾給予物質獎勵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群眾主動申領的積極性。
精細研判
提高「防騙碼」實效性
通過小程序後臺數據匯總分析,精準劃分領碼人員年齡結構、所屬轄區、閱讀偏好等信息,清晰反映全縣各鄉鎮(街道)「紅綠碼」人員分布、未答題人員、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員宣傳比例等情況,定期形成推進情況分析進行通報。同時,對研判出的「紅碼」人員,由屬地派出所和推廣警員、轄區民警「一對一」開展教育管理。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防騙碼」由紅轉綠人員2.4萬人。
精細管理,實現長效化管碼
01
數據實時更新
一方面,聯合「終結詐騙」「跳海大院」等平臺,推送「購物、網遊、交友」等六大類資訊,實時更新資訊內容、答題題庫,並對小程序運行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快速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對「防騙碼」申領者實施集成中心統一管理,對提升防騙能力的「紅碼」群體及時轉「綠碼」,對「綠碼」防騙能力複測不合格者轉入「紅碼」管理,實現「紅綠」互通。
02
提升用戶黏性
在完成全縣適齡人員首輪推廣後,近期在程序內新增「黃碼」標識,將長期不登錄程序的「綠碼」人員轉為「黃碼」,經後臺數據分析後,由屬地派出所對「黃碼」人員進行跟進提醒,確保其增加登錄小程序的次數。同時,適時推出定期抽獎、季度排名等互動獎勵,提升用戶活躍度。截至目前,該程序日均活躍用戶達1.8萬人次。
03
實現信息互通
打通「防騙碼」程序與公安信息之間的壁壘,及時補充更新公安網內數據,提高違法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和聯繫方式查詢準確性,提升案件偵破效率。加強統計的領碼人員身份信息和領碼位置服務人口管理,通過實時比對流動人口登記情況,針對性地提升流動人口登記率,為公安部門實現流動人口的精準管控、打擊跨區域犯罪奠定堅實基礎。
經過2個月的探索推廣,「防騙碼」小程序在源頭防控電信網絡詐騙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 安吉縣將結合前期推廣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及時吸納社會各界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防騙碼」功能。
廣泛選題,增強賦碼科學性
結合受騙頻次較高的詐騙類型,分析前期受害人易受詐騙的原因,針對性編制試題,進一步擴充完善習題庫,提升小程序的參考借鑑意義和科學性。同時,採用智能識別和大數據分析的形式,針對申領人選擇的喜好和日常上網習慣,量身定製答題卷,並增加挑戰答題功能,通過多答題、答對題,提升群眾識別能力和防詐意識。
精準宣傳,擴大程序覆蓋面
將「防騙碼」推廣與社區民警(輔警)日常工作、「全警大走訪」、人口普查等相融合,在農村採取挨家挨戶上門、城區採取錯峰上門等形式,進一步提升「防騙碼」的知曉率和申報率。針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少兒群體,製作包含案例的畫冊,由宣傳員當面教授防騙知識並協助其完成防騙測試。
豐富手段,提升用碼實效性
聯合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對機主接到的電話進行分析研判,將經常接到詐騙電話和有受騙經歷的群眾作為推廣重點,積極採取電話提醒、上門督促等方式開展專業性指導,加大其藉助小程序開展測試答題、知識學習的力度,更加精準有效提升群眾防詐騙能力。
本文由「湖州七彩警薇」微信團隊出品
審核:傅強 編輯:馬俊 許維琦
來源:平安安吉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辦案調查,一律通過上門或者請當事人到派出所等公安場所的方式面見當事人,絕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直接調查處理,更不會要求當事人匯款、轉帳。與此不符的,公民可視為涉嫌詐騙行為,可直接撥打110報警或撥打湖州市防詐熱線2250000。
----- 防為主、防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