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全國第十二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 為牢固樹立災害風險意識和綜合減災理念,進一步提高消防應急救援隊伍抗震救災實戰能力,5月7日起,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堅持最難、最險、最不利的要求,開展了代號為「霹靂2020」的72小時地震應急救援實戰演練。
演練模擬2020年5月7日16時,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現場建築倒塌,大量人員被埋壓,進入震中的道路交通被阻斷,車輛無法通行,震區通信設備損壞、公網癱瘓等不利因素,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全由自行保障。此次演練,烏魯木齊消防救援支隊、中國救援新疆機動專業支隊共計12車100人、4隻搜救犬參加演練。
災情發生後,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與中國救援新疆機動專業支隊立即啟動地震救援應急預案,作戰力量趕赴指定集結地點後,所有人員攜帶物資裝備徒步5.6公裡開赴「震中」。
救援力量到達指定位置,第一時間劃定集結區域,對各組人員數量、個人防護裝備、救援器材、搜救犬只以及72小時自我保障攜行物資進行點驗。通信保障分隊隨警出動,同步建立現場通訊聯絡和圖傳模式,實現現場指揮部與各救援隊、各救援隊內部之間的互聯互通,確保命令上傳下達、信息溝通聯絡暢通無阻。
演練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原則,選擇全實景模擬、全要素指揮、全過程導調,借鑑部局青海跨區域地震演練和泉州「3.7」坍塌事故救援經驗,從指揮調度、救援力量集結、通信保障、作戰科目實操等方面,設置了接警調度、人員集結、徒步行進、器材檢查、營地架設、搜救犬搜索、淺層搜索、生命探測、橫向破拆、安全破拆(向下、向上)、狹小空間救人、深井救助、水平支撐、緊急避險、通信圖傳(無人機偵察)等15個科目,各項科目緊貼實戰、針對性強,有效檢驗了隊伍應急救援戰鬥力,達到了以練備戰的目的。
演練開始後,指揮部針對現場實際情況,下達作戰命令;重點區域落實「集中裝備、整合資源、分類標記、綜合救援」措施,利用搜救犬和雷達、音視頻生命探測儀等反覆搜索標定,獨立作戰與聯合搜救相結合,確保搜救不留死角。同時,現場結合建築、廠房、廢墟等場景,科學設置了橫向破拆、繩索救援、安全破拆救人等作業科目,逐項檢驗地震救援隊現場救援程序、技術、裝備運用等內容。
現場導調人員對演練科目進行全程跟蹤監督和指導,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等行為立即叫停,責令糾正後再操作,達到了規範程序、掌握要領、提高能力的目的。導調小組不間斷對演練區域、重點部位、重要物資進行安全檢查;嚴格落實個人安全防護措施,設置安全員,制定緊急撤離方案,及時叫停存在隱患的作業行為,提高了參演指戰員安全意識。各參戰隊伍明確分組分工,迎難而上、主動思考、就地取材、規範操作、專業施救,隊員們邊作業、邊總結、邊完善、邊提高,把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消化」到演訓中去,確保了各個救援科目操作規範、安全到位、快速高效。
通信保障是作戰成敗的關鍵。通信保障分隊從實戰需要出發,建立應急通信網絡,開展音視頻組網、衛星電話應用、無人機偵察、4G單兵圖傳系統等作業,確保了總隊、支隊兩級指揮部與現場指揮部、分隊與分隊、班組與隊員之間語音、圖像和信息的互聯互通。後勤保障組克服種種困難,對車輛停置、帳篷搭建等方面進行安排,合理調派人員進行作業。
在演練過程中,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滅火救援部部長蒲軍、烏魯木齊支隊支隊長李寰、機動專業支隊支隊長舒海疆觀摩並指導演練,蒲軍副總隊長作出要求:一是指揮部、導調組要將安全工作始終貫穿到任務開展的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二是要不斷細化桌面復盤和推演演練的流程,這不僅是適應新形勢、履行新使命、加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也是補短板、強弱項、提升打贏能力的重要手段;三是要突出演練重點環節,要從「救援與被救援」的關係上下功夫,落實各項演練任務;四是要認真學習借鑑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在近年來地震救援中的成功經驗,要立足實戰,科學施訓,著重開展人員集結、裝備器材操作使用、現場施救等專業訓練,為處置「急、難、險、重」等重大救援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次演練立足地震救援實戰難點,採取「多個科目聯演、多種任務疊加、多項技術協同」的方法臨機設置,進一步檢驗了新疆總隊專業救援隊伍精準調度、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為今後參與應對疆內、國內地震災害跨區域救援積累了寶貴經驗。
下一步,新疆總隊將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一步改正,不斷提高隊伍的救援能力。同時,持續開展各類「全背景、全要素、全實戰」的演練活動,進一步磨礪隊伍、完善機制、查找短板,確保各級消防救援隊伍隨時「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編輯: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