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ID:e-xingxiao
關注E行銷,讓行銷更容易,提供專業而全面的行銷支持服
當迎風疾馳的勇士隕落,世界只剩英雄的傳說。
就在人們還在一如既往地等待著李宗偉重歸球場,對東京奧運賽場發起衝擊時,似乎沒有人會對他的歸來有任何懷疑,即使他已經快要36歲。對一直逆風飛翔的他,挫折一直是他偉大的註腳。但這一次,「無腳鳥」可能真的要落地了。
這兩天全世界都被體育圈傳出的一個消息震驚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羽毛球選手之一,馬來西亞「一哥」李宗偉罹患癌症。
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BAM)會長諾薩,在北京時間22日發布聲明,李宗偉已被診斷出患有早期鼻癌,目前正在中國臺灣接受治療。據此前知情人士和媒體提前曝光的消息稱,還有一個月將迎來36歲生日的李宗偉,「患上的是第三期鼻咽癌」。
23日,李宗偉首次通過媒體報平安:「我很好,謝謝大家關心。等我,我會回來! 」
李宗偉的偉大不僅在於他達到的高度,更在於他用堅持和勤勉,讓他職業生涯的長度綿延近20年。而李宗偉的職業生涯,一直伴隨著另一個名字:林丹。
李宗偉和林丹是一生之敵,又是一生之友,懂得惺惺相惜。
21世紀初,李宗偉與林丹、陶菲克和皮特·蓋德並稱為世界羽壇四大天王。接近20年過去了,皮特·蓋德、陶菲克先後於2012年和2013年退役。而年齡加起來超過70歲的兩位「老男人」林丹和李宗偉仍然保持著高水平。
李宗偉職業生涯中,與林丹交手過40次,12勝28負。這40場「林李大戰」貫穿3個奧運周期。40次對決中,他們從針鋒相對的對頭,轉變為亦敵亦友的對手,又成了如今惺惺相惜的朋友。
裡約奧運會後,外界傳出林丹要退役的消息時,林丹只說了一句話:「只要李宗偉打,我就打!」而這一次,恐怕李宗偉要先放棄了。
林李爭霸,可能要停留在四十回了。
生涯至今,李宗偉獲得了3枚奧運獎牌,4枚世錦賽獎牌,5枚湯杯獎牌,6塊大英國協運動會獎牌和12塊馬來西亞公開賽金牌。
縱觀李宗偉整個生涯,路途都不平坦。他經歷過決賽抽筋、腳踝傷勢,甚至還經歷過車禍,2015年,他還因為誤服禁藥被禁賽8個月。但他都抗過來了,他戰勝了傷病,對抗了時間,但他終究是一個凡人。
李宗偉罹患鼻咽癌已經得到確認,但針對前後出現的兩個版本——鼻癌早期和三期,球迷們還是存有疑惑和擔憂。還有球迷專門去「百度」鼻咽癌的相關資料,「早期和三期完全不一樣,保佑宗偉千萬別是三期!」一位球迷在網上留言。
「一期屬於早期,二期屬於中期,三期和四期屬於晚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王孝深教授表示。
據介紹,早期鼻咽癌通過正規治療的患者,其五年存活率為95%以上,而晚期的治癒率則在35%至45%之間。
回首李宗偉的整個職業生涯,只嘆造物弄人,命運無常。一次次錯過世界冠軍,又一次次重新來過,在他最後一次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再度擱淺。他從未真正認輸,但這一次,似乎由不得他倔強了。
「身體素質這麼好的頂尖運動員也得癌症了,實在是想不通!」李宗偉病情被曝光後,有網友如此感嘆。
為什麼年輕人得癌症越來越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00年的時候,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每10萬人有大約40個腫瘤發病,2013年的數字變成了70個。數據漲了80%。
在人們意識中,大病似乎只屬於中老年人,年輕人是健康的。由於現代社會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年輕人應酬頻繁、經常熬夜加班,再加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以往好發於老年人的腦血管病,如今已開始「盯」上了年輕人。
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發生腦中風等腦血管病的病例正逐年增多,其他大病也如此。據統計,原來癌症的高發期是50歲到60歲,現在下降到30歲到40歲,男性肺癌、女性乳腺癌的發病年齡也出現了年輕化的病歷。而高血脂、甘油三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年輕化趨勢尤為明顯。總之,罹患癌症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發生率越來越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管經濟怎樣發達,醫學如何進步,現在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如果人類有幸在某一天將癌症轉變成慢性病,那必然會伴隨大量的經濟付出。而保險,無疑是規避因為癌症帶來的經濟損失的最好手段,沒有之一。
無論怎樣,島叔真心祝福這位體壇巨星身體健康,逢兇化吉。同時,這件事也驚醒所有人,有兩件事一定要做!
第一件是定期去正規醫院進行體檢,如果有病,早發現早治療,一拖再拖後果很嚴重。第二件是早點給自己買足保險,不要等到被確診了才後悔沒有買保險。
目前,癌症的發生率已隨著年齡呈幾何式增長,防癌險和重疾險保費同理,所以,越早買越便宜,保障期間越長,40歲以後買重疾險非常貴,且免體檢限額低,50歲以後基本只能買老年防癌險,且保額通常只有10萬,所以,早買錯不了。
如果現在還年輕,當然有更好的選擇,趁自己還年輕,身體還健康,收入能力也比較強,儘早為自己投保,用保險做好一生的風險規劃,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究其本質,保險是一種社會化安排,是面臨風險的人們通過保險人組織起來,從而使單個風險得以轉移、分散,即由保險人組織保險基金,集中承擔風險。若被保險人發生損失,則可以從保險基金中獲得補償。換句話說,一人損失,大家分攤,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曾有讀者後臺留言問過島叔:「什麼時候辦理保險合適?」 我說:「如果你知道明天你要發生意外,今天辦就合適;如果你知道在50歲會發生醫療費用,你49歲辦最合適。如果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發生這些情況,那麼現在辦理最合適!」因為一旦發生,一切就都晚了,為什麼不提前準備好呢!
許多人拼命賺錢拼命攢錢,但是捨不得花,原因就是因為對未來的諸多恐懼。擔心生病沒有錢,擔心養老沒有錢,擔心孩子上學沒有錢,擔心萬一失業了怎麼辦,擔心萬一出個意外怎麼辦……這些壓力讓許多人忙忙碌碌一輩子,卻沒有時間去享受人生,總是覺得錢不夠用。
拼命賺錢拼命攢,就是在追求內心的安全感。但是攢多少錢夠用呢?結局常常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靠傳統儲蓄的方式,並不能快速獲得安全感。
因為銀行存錢的方式就是有多少花多少,並不能在風險降臨的時候瞬間放大,這就是為什麼要買保險的原因。因為保險有它的槓桿作用,保險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完成心願,拿走擔憂」。
萬丈高樓平地起,保險是地基。有了基本的保險保障,我們可以少一點後顧之憂。把心思放在拼搏事業上經濟上不為意外、疾病所累。
賽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儘管李宗偉的榮譽簿上還缺少一個世界冠軍,但他早已不需要用世界冠軍來證明自己。
如今球迷和對手所期盼的,只是他平安歸來。林丹就曾表示:「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什麼時候重返賽場都不重要,首先祝願宗偉能儘快恢復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