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勞動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今天看來,加強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和這一思想不謀而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01勞動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正是勞動推動和創造了我們輝煌的歷史。
古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感人典故,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題詞教誨。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無數先輩用勞動創造的,未來的美好夢想,也要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勞動教育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程,從小歷經勞動磨練,「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毛澤東),才能無愧歷史,創造未來。作為廣大中小學生,更應當銘記歷史,繼往開來。
02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
勞動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我們一直倡導的教育思想,愛學習、愛勞動,強調的正是手腦並用,相輔相成。
1、正確的勞動觀。現實是學校和家長都普遍重視學習成績,而對勞動教育關注不足。
甚至,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衣來伸手,飯來找口,幾乎變相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導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確的「勞動觀」。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料理家務、不珍惜糧食,認為父母保姆式的大包大攬天經地義,亂扔垃圾不珍惜環衛人員的勞動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強感恩,甚至形成以體力勞動為恥的錯誤觀念。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 陶行知
2、勞動的幸福感。勞動是光榮的,勞動可以帶來幸福感。
孩子能夠從勞動中收穫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就好比愛因斯坦的小板凳,它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確實我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動手做一道菜、疊被子、洗衣服、倒垃圾、助人為樂,勞動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勝過父母的千言萬語。「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我們都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通過勞動體現自身價值,讓勞動為生命增光添彩。
03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1、角色轉變。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愛勞動,帶動孩子愛勞動。分工協作,孩子自己能做的讓他自己去做,不會做的父母交給孩子來做,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共同來做。每個家庭成員既是勞動者,也是成果的享受者。
2、創造條件。生活就是勞動,只要父母願意這樣的場景有很多。在家裡,父母可以和孩子協商勞動項目,如擺碗筷、洗餐具、整理學習用品、家庭成員值日表等等。外出時,自己收拾行李,父母背大包,孩子背小包等等。
3、融入生活。現在很多家長,會為孩子在家裡的勞動支付報酬,以獎勵孩子的付出和培養理財觀念,這一點本人不太認同。家庭勞動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自身得到的技能鍛鍊和父母的褒獎就是最大的賞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勞動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陶鑄
愛勞動,愛生活,勞動最光榮。讓勞動教育這堂課,澆灌出最美的果實,你和孩子都準備好了嗎?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由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