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馬比賽後,拜爾斯在場邊和美國體操隊教練塞西爾·蘭迪交談了幾句,之後她和教練一起離開了比賽場地。
幾分鐘後,美國體操協會確認了拜爾斯的退賽,同時官方比賽名單也已經針對該變化進行了更新。
拜爾斯是美國體操隊的主力與核心,因為她的突然退出,隊友們感到措手不及,十分慌亂,甚至要哭了出來。
剩下的三名運動員,是首次參加奧運會的蘇尼(Suni)、喬丹(Jordan)和格雷斯(Grace),這意味著她們都必須參加每一項賽事,壓力倍增。
鏡頭拍到拜爾斯向隊友們表示歉意。她把隊裡的女孩們拉入懷中,緊緊擁抱著彼此,她堅持說自己「沒事」,還向隊友們保證,她們也會「沒事」。
「你們一輩子都在訓練,一定沒問題的,我很抱歉,我愛你們,事情就是這樣。
我參加過奧運會,我會沒事的,這是你們的第一次,給大家看看你們有多厲害,好嗎?」
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美國隊經受住了考驗,差距一步步縮小,最終收穫一枚銀牌,俄羅斯隊以3分的優勢將金牌收入囊中。
拜爾斯與隊員們一同站上領獎臺,以燦爛的笑容收下這枚銀牌,但她表示,第二名的成績與自己無關,全部功勞都應當歸功於其他三名隊員以及教練。
在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拜爾斯承認自己在跳馬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導致得分過低,讓俄羅斯隊早早地取得了領先優勢。
她坦言,這「剝奪」了隊友們奪金的機會。
「對團隊來講,出現這樣的分數真的很不幸……我們的排名本來可以更好一點。我沒有做好我的工作,但她們挺身而出,完成了她們應該做的事情。」
拜爾斯還強調,自己在僅僅參加一個項目後就退出比賽是為了團隊著想,她不想因為自己「搞砸」拖整個團隊下水,導致大家拿不到獎牌。
美國體操協會在聲明中寫道:「經過進一步的醫學評估,西蒙娜·拜爾斯退出了東京奧運會最後的個人全能比賽,以關注她的心理健康。西蒙娜將繼續每天接受評估,以確定是否參加下周的個人賽決賽,資格賽第9高的Jade Carey將參加全能比賽。我們衷心支持Simone的決定,為她將幸福放在首位的勇敢而鼓掌。她的勇氣再次表明了為什麼她是這麼多人的榜樣。」
美國體操協會聲明
24歲的拜爾斯在解釋她的決定時淚流滿面。她告訴記者:
「也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我不再那麼信任自己了……有那麼幾天,所有人都在推特上談論你,你能感到身上承擔著整個世界的重量。」
「我們不僅僅是運動員,我們終究也是人,有時候要後退一步。我不想因為做了傻事而受傷。許多運動員都為此發聲,真的很有幫助。奧運是非常重大的賽事,當一切結束時,我們不想被擔架抬走。」
「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我覺得心理健康問題現在在體育界非常普遍……我們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思維和身體,不能只做那些世界希望我們做的事。」
「有時在大型比賽中停下來,好好專注一下自己,比硬著頭皮去比賽反而更能展示出你是一個多麼強大的人。」
被父母遺棄的體操冠軍
現年24歲的拜爾斯是美國體育界的超級巨星,她被稱作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拜爾斯斬下四枚金牌,這一次的團體賽,她也曾被期望能帶領美國隊連續第三次奪冠。
1997年3月14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拜爾斯,有著不幸的童年。她的生父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生母Shanon深陷於毒品和酒精之中。
拜爾斯有三個兄弟姐妹,小時候,他們總是挨餓,媽媽就算是餵流浪貓,也不願喂喂四個飢餓的孩子。
直到6歲時,拜爾斯和妹妹Adria被她們的祖父母收養,另外兩個兄弟姐妹被俄亥俄州的大姨收養之後,生活才算好了起來。拜爾斯隨祖父母(她後來改口叫做爸爸媽媽)搬到德克薩斯州,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拜爾斯6歲時在託兒所期間開始接觸體操,當時為孩子們授課的體操指導員發現了她的體操天賦,建議她以後繼續接受體操訓練。
8歲時,拜爾斯到德州當地一家體操俱樂部報名參訓,從此開始接受較為專業的體操訓練。
拜爾斯在訓練中展示出了驚人的天賦與才能,別人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才能掌握的動作,她三天就能學會,與生俱來的衝刺力讓她在同一組動作中比別人完成的花樣更多,而其他人必須藉助長距離跑動才能開始翻滾。
2011年,在休斯敦舉行的美國經典體操賽上,拜爾斯嶄露頭角。
2012年,拜爾斯從公立學校轉為家庭教育,這樣她每周的訓練時間可以從原來的20小時增加到32小時,她的運動成績同時也突飛猛進,並於當年入選了美國青年隊。
2013年,轉入成年組,拜爾斯開始了她在國際體操賽場的「笑傲江湖」。
在2013年到2015年間,拜爾斯連續獲得三次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與全美競技體操資格賽女子體操全能金牌。
天賦異稟加上訓練刻苦,讓拜爾斯很快就嶄露頭角。
到了2016年,拜爾斯更是在裡約奧運會鋒芒畢露,在團體賽、個人全能、跳馬、自由操四個項目上斬獲金牌,在平衡木項目上獲得銅牌。
2018年初,她在社交網絡上寫了一篇情緒十分激動的文章,透露自己曾遭到美國體操隊前隊醫納薩爾性虐待。
與此同時,拜爾斯重返體操界,2018和2019年,她再次斬獲全國冠軍和世界冠軍,在將第25枚獎牌收入懷中後,她也成為了世界錦標賽歷史上成就最高的體操運動員。
四個屬於自己的命名動作
手握30枚世錦賽和奧運會獎牌,拜爾斯已經擁有了四個屬於自己的命名動作。如果她能在這次東京奧運會順利完成,有史以來未曾有女子體操選手成功在比賽中完成的超難度跳馬動作的話,她將擁有第五個命名動作。
可惜,這次失敗了。
拜爾斯自由體操中的團身兩周1080°旋(triple double)、平衡木下法動作團身兩周720°旋(twist double)和跳馬動作踺子180-前手翻前直720°,這些都是被廣大體操愛好者所熟知的精彩表演。
比如第二個自由操項目的命名動作——團身1080°旋,則有著不一樣的進化歷程。過去幾年,她都一直在體操房「玩」這個動作,像一個小型颱風一樣把自己拋向高空,然後翻滾著落到厚厚的海綿坑裡。在正式比賽的自由操場地上完成這個動作的念頭,哪怕是聽起來都很荒謬。
拜爾斯的最強項是自由體操,她甚至發明了自己的招牌動作——直體後空翻兩周半加一個轉體落地。這個名為「拜爾斯跳」(The Biles)的動作最高點,她會處在兩倍於她身高的空中——四英尺八英寸的高度。
早前,她曾開玩笑說,她會在她的緊身連衣褲上貼一隻山羊,來回應那些說她過份自信的批評——「山羊」(goat)是英文當中被廣泛使用的「史上最偉大」(Greatest Of All Time)的縮寫。
自那之後,她有了自己的官方推特表情圖案——當然,就是一隻山羊——而且她是第一個獲得這一待遇的女運動員。
03
「我不想因為做了傻事,而受傷」
從某種程度來說,拜爾斯的退賽決定,也許是受到了與她同齡的奧運選手、日本網球名將大阪直美的影響。
在今年5月的法網比賽中,4屆大滿貫冠軍大阪直美宣布,由於賽後發布會的一些問題會對球員心理造成傷害,因此拒絕出席。這一決定導致她收到法網組委會開出的1.5萬美元罰單,不肯服軟的大阪最終宣布退出今年的法網。
在退賽聲明中,大阪直美表示:「我絕對不會輕視『心理健康』這個詞,也不會輕易使用這個詞。」「在巴黎,我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脆弱和焦慮,所以對於我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缺席新聞發布會。」
更遺憾的是,儘管大阪直美是今年奧運會點燃聖火的選手,但同樣在27日當天,網球八分之一決賽中,大阪直美0-2不敵捷克選手萬卓索娃慘遭淘汰,爆出此屆奧運會最大冷門之一。
網絡批評者的聲音悲嘆:放棄成了新的「勝利」,這是Z世代的軟弱和懶惰。他們將拜爾斯與昔日的美國體操名將凱瑞·斯特魯格(Kerri Strug)兩相比較——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斯特魯格也因失誤摔倒,甚至出現明顯疼痛表情,但她堅持再次挑戰並獲得成功,幫助美國體操隊拿下金牌。他們說,這才是奧運的榮耀時刻。
「但斯特魯格所經歷的一切是可怕的——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換來美國的歡呼。自那之後她再也沒能參加職業比賽。」《紐約時報》寫道。
拜爾斯並非不夠強大:她在獲得全美冠軍時腳趾骨折,2018年的體操世錦賽前,她突發腎結石卻最終拿下4金,她甚至自曝曾遭隊醫拉裡·納薩爾(Larry Nassar)性侵。這些都沒有讓拜爾斯停下步伐。她說,她渴望成為變革的象徵,這是她堅持參加奧運會的部分原因。
然而壓力最終變得越來越大。「我真的覺得有時候我肩負著整個世界的重擔。」就在比賽前不久,拜爾斯在她的臉書主頁上這樣寫道。
雖然觀眾們難免失望,但拜爾斯的運動員同行們反而對她的決定表示非常支持。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贏得三枚金牌的美國短跑運動員和跳遠運動員緹亞娜·巴爾託雷塔表示:
「這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體操運動員從最盛大的比賽中毅然離開,我向你保證,一定也有許多正深陷於泥潭的人開始思考。
如果她能從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期盼和討論中走出去,那麼或許我也能邁出這一步,這其中也許有很大的力量。」
牙買加體操運動員丹斯亞·弗朗西斯也讚揚道:
「不管你怎麼想,但我覺得西蒙娜·拜爾斯這麼做是賦予了每個人權力,讓他們把自己的心理健康置於一切之上。她真是一個女王,在很多方面都是世界冠軍。」
2016年斬獲曲棍球金牌的英國運動員薩姆·奎克也談到:
「新聞說拜爾斯很軟弱,在精神上不夠強大,無法應對壓力,社交媒體上人們指責她因為沒有表現好就找藉口退出絕對是無稽之談。
她說自己的精神狀態不對,可能給自己造成一些傷害。這是每個運動員都知道的事,如果你不能相信自己,就會受傷,在體操中更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她為世界上許多運動員和普通人都奠定了一個基礎,讓他們有勇氣說:『現在壓力太大,有那麼多的眼睛盯著我,感覺有些不對。』
她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選擇退賽,這一點非常重要。
拜爾斯本可以躲在後臺,躲在更衣室裡,讓世界猜測這件事,但她沒有這樣做。她重新穿上運動服,走到外面,站在那裡為她的隊友鼓掌。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冠軍。」
拜爾斯透露,美國體操隊計劃將周三安排為「精神休息日」。
從大阪直美、拜爾斯開始的是一場新生代的改變:在這個由社交媒體驅動的世界裡,年輕的精英運動員擁有了一種新力量: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有關自己職業生涯的外部敘事,有了更多的主動控制權。
來源:鳳凰美洲、英國那些事、體操圈,綜合整理。
大不同新書上架,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點擊下方,購買家長的「醒腦書」——《少年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