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知名的攝影景點。其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方,最靠近的城市為佩吉市,屬於納瓦荷族保護區。羚羊峽谷在地形上分為兩個獨立的部份,稱為上羚羊峽谷UpperAntelope Canyon與下羚羊峽谷Lower Antelope Canyon。
下羚羊峽谷在納瓦荷語中稱為「Hasdeztwazi」(意為「拱狀的螺旋巖石」),整年中約有九個月不會開放。位於地底下,需要爬金屬樓梯深入地底,中途還可能需要靠一些繩索才能走完下羚羊峽谷,由於其進入的難度比較高,遊客較少。但攝影師較常在這邊取景。和上羚羊谷本質的區別就是它沒有最著名的束光。
下羚羊峽谷入口僅有一人寬,與地面同高,遠看無法辨識。進入後急降約50米,總長非常的長,一般遊客只被允許走到中途點。下羚羊峽谷的谷地變化較多,某些通道不足人高,遊客可能會碰撞到頭部。
和上羚羊谷相比,下羚羊谷因在地底下,潛在的危險就是洪水。在雨季,即使當地沒有下雨,只要上遊有雨,就可能形成突發而來的洪水,從幾十公裡之外的峽谷呼嘯而來,之前沒有任何跡象。這次災難發生後,當地建立了氣象監視系統,在售票處設有預警系統和警報器,並嚴格規定必須有當地導遊帶領才能遊覽。
1997年8月12日,有12名遊客在沒有納瓦霍族導遊的引領下進到峽谷中,其中11名遊客包括7名法國人,1名英國人,1名瑞典人和2名美國人因山洪暴發而遇難,僅有一位28歲的美國遊客金塔納羅奧生還(被搜救隊發現卡在巖架上)。
(12名遇難者紀念碑)
當天峽谷所在地僅有零星雨點,但在10英裡的上遊下了約1.5英寸的雨量,15分鐘後,雨量降到0.75英寸。即使這樣,雨後30到45 分鐘內仍然形成了暴洪,直接衝到了下羚羊谷中,這12位遊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突然出現的暴洪衝走,其中有兩位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在這段時間內,七個法國公民死亡的悲劇,使羚羊谷在法國出了名。
據活著的金塔納羅奧描述,在激流中他看到了兩名遊客被衝走,他試圖抓住他們卻無能為力。他的眼睛被泥沙蒙住,像脫韁的野馬被洪流裹著翻騰而下,不時地撞擊著砂巖谷壁,甚至被從3英尺的高度拋到20英尺高。每次他沉入水底,都不知道是否會再次浮出水面。好在他始終保持冷靜,讓他的腳對著下遊以避免頭部被撞上,直到他抓住了一塊巖石,後來就昏迷了。
沿著梯子向下走,走不久又看到梯子,繼續往下,要上上下下好幾次,大約下降了50米的深度,有的路段極為狹窄,谷底地面只有十公分寬,剛好放下腳,谷壁之間的寬度也只能過一個人。
中間突出的巖石很像長發美女迎風而立,飄逸的長髮被迎面吹來的大風捲起,極富動感。
無論如何我也難把眼前的這個不到一米寬普普通通的地縫理解成「峽谷」。看上去它不過一兩米深,窄得讓胖一點的人需要側身才能擠過去。沒想到下了十幾階梯子後我們竟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地宮。這是一條長800米,約10到20米深的「地縫峽谷」。它像蛇一樣蜿蜒在地下,寬的地方只有兩三米,狹窄處窄得難有下腳的地方。
谷底很平坦。兩側光溜溜的砂巖壁上呈現出各種曲線的三維組合,水平的波紋和縱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曲徑通幽。陽光從頭頂上的天縫裡傾瀉下來,像舞臺上的追光燈束,緩緩地掃過地縫。紅色的砂巖在光影裡呈現出柔和的各種暖色色階,從橙黃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絲綢在飄動,也像漣漪在變幻。這是一個美輪美奐的光影夢境,是陽光與砂巖地層共同創造的傑作,也是以紅色砂巖著稱的科羅拉多高原的經典景觀之一。
下羚羊峽谷崖壁的侵蝕形狀和色彩都比上羚羊峽谷更加美麗,帶領我們的導遊由於經驗豐富,深知在那裡能拍攝出精美的照片,每到一個拍攝點她都會告訴你攝影的角度,她們帶領的專業攝影師太多了。
在峽谷中一個手持樂器的印第安男子在吹奏一種竹筒做的樂器,聲音古樸、渾厚、低沉、滄桑、神秘在峽谷中迴蕩,和谷底的螺旋色彩交織在一起更加的讓遊歷在谷裡的人們感到神秘莫測。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羚羊峽谷出口)
更多內容關注後在「查看歷史消息」中便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