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玉桃
來自興國在外鄉賢匯原創散文
《排兵布陣 蓄勢待發 ——興國第五大姓氏:陳
圖騰、產生與含義
陳姓圖騰形象:兩側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隊待發的戰車,戰車上有手持戈戟列隊以待的三軍。
陳姓圖騰產生
先從陳字說起。陳字的含義之一是陣列。陳字在古代與陣字相通,故古代陳字意義之一為陣列,即旌旗之下,戰車、士兵列陣於國土待戰出徵。史載:是黃帝發明了古代高輪車,高輪車成為黃帝部落的象徵,故黃帝又稱軒轅氏。而陳氏是黃帝後裔,自然與車有關;加之陳姓形成那個時代,即陳國建國初期,陳胡公是周武王乘龍快婿,陳國與周王朝關係甚密,陳國軍隊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徵戰入侵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內反叛的諸候國,幹戈擾攘,徵戰不息。旌旗飄揚、鼙鼓聲震、戰車轔轔、戰馬蕭蕭、兵士整裝持戟、車馬列隊待發之場面,成了陳國象徵性的壯景。陳姓在這個時期形成,陳姓圖騰也就此產生。
陳姓源流耀千古
陳姓在當今世界上約有8000餘萬人口,為中國第五大姓,興國第五大姓。同時,也是個非常值得驕傲的貴姓。
相傳舜當天子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於他,讓其在媯汭河畔居住。其子孫乃文媯姓。
至周,武王滅商,追封前代聖王后人,找到舜帝後裔媯滿。武王將長女太姬嫁於媯滿,封他為陳(在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宗祀。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就是陳姓的血緣世祖。
陳國早期為中原大國,因政治腐敗很快衰落。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北伐,殺陳國最後一位國君陳閔公,自媯滿封陳,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共傳20世、26代君王,歷時588年。亡國後陳國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陳氏。
江州義門顯神州
陳姓人先後建立了陳國、田齊國、南陳朝等朝代,公元589年武帝陳霸先建立的南陳朝被隋滅後,潁川系陳姓人各奔東西。唐開元十九年(731年),後主陳叔寶六弟——宜都王叔明十一世孫陳旺隨兄同至江州,置田莊於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
陳旺注重孝道及耕讀傳家,義門陳開創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書院——東佳書院,又有「百犬同槽」故事流傳,至唐昭宗大順二年(890年)詔賜義門。義門陳氏歷時230年,形成一個擁有3700多口人、300多處田莊,前後15代同居共炊的龐大家族,當為人間奇蹟。至宋仁宗嘉祐七年,大臣文彥博、包拯上書議義門「朝野太盛」,翌年,奉旨分莊依派拈鬮分遷,即由皇帝派人監護析遷全國16個省291莊。
海外陳姓亙古今
陳氏移居海外以入越南較早,至宋人數增多,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之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即陳日煚)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傳8世13王,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10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為朱元璋派去的水手,後有在流球群島落戶。明、清後,閩、粵等沿海陳氏有許多人出海謀生。福建永春人陳臣於乾隆十八年到馬來西亞經商,後又率親族百餘人遷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分別遷至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分布甚廣。從上可見,陳姓是海內外客家大姓。
遍布華夏有我陳
陳姓約佔全國漢族總人口4.53%,分布極廣,除臺灣外,以廣東為最,廣東陳姓佔全國陳姓人口14.7%,佔全省人口10%以上;在浙江,陳姓亦為第一大姓 ,佔全省人口7.74%,約有人口360萬。據浙江各地縣市志姓氏記載,陳氏是17個縣市的第一大姓,其中溫州有陳姓近9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1.35%。
廣東、四川、福建、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山東9省陳姓,約佔全國漢族陳姓人口67%。其中江西、尤其贛南陳姓人口也不在少數。陳姓,基本上沿著長江流域分布,遍及全國。
人文蔚起說陳氏
自胡公滿建陳國,陳勝建立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陳霸先建陳朝,陳日照、陳威晃建安南國(今越南),建立漢朝的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建立後陳朝的陳頤、陳香擴;到六出奇計輔佐劉邦定天下、三朝為相的陳平,弟兄同朝顯貴且位及宰相的陳堯叟、堯佐、堯諮。陳姓當過國君的有47人,封為國公的84人,身居相位的50人,高中狀元的25人,著名將、帥更是不勝枚舉。還有那三藏大法師唐玄奘(陳名褘),以《三國志》著稱於世的史學家陳壽,唐詩革新先驅陳子昂,醫理佛學家陳摶,醫學家陳修園,最早創辦私立學校的教育家陳崇,清初畫家陳洪綬,三使西域,遍歷中亞十七國的明朝外交家陳子實等,難於悉數,他們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畫卷添上了一筆又一筆的濃墨重彩。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當今陳姓名人更是燦若漢星。陳獨秀倡導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之一;陳云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嘔心瀝血;陳毅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陳潭秋、陳伯達、陳丕顯、陳永貴等都是族人翹楚,國之棟梁;陳誠、陳果夫、陳立夫皆為黨政要人;政治活動家陳香梅現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是美國政府中政治地位最高的女華人;陳披猜曾任泰國副總理;陳祖排現任馬來西亞政府部長;被毛澤東贊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傾資籌款大力支援抗戰,發展教育事業;摘取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明珠的數學大師陳景潤,其研究結果被國際譽為「陳氏定理」;被美國科學院推舉為院士的美籍華人陳省身,擔任美國數學科學所第一任所長,並獲世界數學最高獎項——沃爾夫獎;著名畫家陳舜臣獲日本文學最高權威獎——吉川英治文學獎;國寶級歷史學家陳寅恪,小說家陳荒煤,兒童文學家陳伯吹,著名話劇家陳白塵……如此泰鬥式的陳氏人物,即便是以大地為紙,海水為墨,也難書一、二。
看我興國當代陳氏,為「將軍縣」、「模範興國」這樣的殊榮而揮毫潑墨,添上一筆又一筆重彩的俊傑亦層出不窮。僅就開國將軍而言,全縣50位將軍中就有陳姓五位,約佔10﹪。他們分別是上將陳奇涵,少將陳坊仁、陳熙、陳遠波、陳美福。2010年陳勇晉升為中將,再加上民國少將陳泮藻,則共有7位興國籍將軍、11位省部軍級領導,20多位地師級以上陳姓人物和60餘位縣團級幹部,有一定影響力的經濟界人士20餘人,省以上人大代表、黨代表、勞模8人。還有科技、文學藝術各界人士。
支繁脈盛興國陳
興國陳氏,皆源自河南。所不同者,有的公系從河南淮陽(古稱宛丘)徙出,經福建連城、泉州、長樂、將樂、上杭等地,再遷入興國;有的從淮陽徙往南昌,經永豐縣入興國;有的從淮陽遷往廣西柳林入興國;還有的從淮陽遷往廣東興寧、河源、龍川、惠州,再到南京,轉德安(義門陳),再遷入興國;有的淮陽徙出後,經廣東興寧,到南京,轉泰和,復往興寧入興國。
興國陳氏遍布全縣各鄉鎮,但以瀲江壩南、興蓮官田、均村長教及社富鄉、長岡鄉、鼎龍鄉、東村鄉、江背鎮、傑村鄉、高興鎮、龍口鎮、永豐鄉、良村鎮、茶園鄉、埠頭鄉這些鄉鎮人口居多而集中。
據《中華陳氏族譜·興國分譜》編輯部掌握的資料顯示,遷入興國的陳氏皆為滿公後裔、頊公嗣孫,總括起來可分為十三大公系:叔寶、叔英、叔明、叔儼、叔達、叔獻、叔文、叔儉、叔純、叔武以及簡公、霸先和休先。其中又以叔明公系人口佔主導,全縣達三萬餘,佔全縣陳氏總人口五分之三還多(據2005年人口普查統計,全縣陳氏人口約五萬,位居興國姓氏第五位);其次是叔英公系,三是叔武公系,接下來是叔寶、叔達公系,這四個公系約佔全縣陳氏總人口五分之一;其餘的公系人口總合約佔興國陳氏人口近五分之一。
聯誼友愛鑄輝煌
中華陳氏興國宗親聯誼會成立於2011年並於同年6月在興國縣中醫院會議大廳召開了成立大會,大會到員300餘人。
此前,興國陳氏部分熱心人士多次以聚餐形式進行醞釀和討論。最早提議此事的是陳周暉宗親以及陳毓任、陳美發、陳祥達、陳軍、陳玉桃等13位陳氏族人。然而,當時經費奇缺,在一次討論會上,年輕的興國陳氏優秀企業家陳可永當場表態捐資十萬元作啟動資金。這一下群情激奮,在座者每人當場各自捐獻1000元。有了資金的保障,其他事情得以逐步解決,並最終形成以陳美發為會長,陳可永等為永久名譽會長,陳毓任、陳周暉等為副會長,陳玉桃為秘書長的領導班子。並成立《中華陳氏族譜·興國分譜》編撰班子,聘請多人長期參與對陳氏宗譜的撰寫。陳可鏜為辦公室主任,陳修淮為執行主編。
世系譜同凝宗親
興國陳氏眾多,但各地世系不一,為今後能統一世系,中華陳氏興國宗親聯誼會尊從中華陳氏總會(會址河南),自陳胡公起,101至200世輩係為:
尊祖敬宗,善行益彰;
勳功盛德,世代輝煌;
孝悌傳家,聲望威揚;
庶績鹹熙,鴻圖隆昌;
勤耕奮讀,智勇堅強;
溫恭誠正,剛毅純良;
文明倫理,啟迪綱常;
慶雲瑞彩,仁澤芬芳;
聖哲道統,永昭暉光;
景星炳耀,禮儀端莊;
睦親敦序,協和萬幫;
寰宇清平,韶樂悠長,
富國裕民。
戰車上走出的陳氏人
陳氏名人中的「第一」: ●陳勝,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化成,為抵禦侵略而血灑沙場的最傑出將領;●陳玉成,太平天國最年輕的將領;●陳碩貞,第一個稱帝的婦女(唐高宗時期農民起義女領袖,公元653年率眾起義,自稱「文佳皇帝」,興師反唐,後被唐統治者鎮壓)。
陳氏開國將帥:●陳 毅,開國元帥(開國十大帥之一);●陳 賡,開國大將(開國十大將之一);●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士榘、陳錫聯(開國55上將之六);●開國175中將,有陳氏5人;●開國802少將,有陳氏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