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24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將舉辦「松山智一:自然可解」展覽,這是藝術家松山智一在中國內地的首場個展。本次展覽將介紹松山創作的基本理念,他以一種毫不誇張的方式捕捉了當下社會生活與文化現狀。此次展覽作品包含他標誌性的異形油畫和雕塑,反映出藝術家廣泛多樣的審美語言。
松山智一,桌面上的烏託邦,布面丙烯和綜合材料,261.6×190.5cm,2020
松山智一,就是這感覺,玻璃鋼、木材、聚氨酯和丙烯顏料,主體:78.7×119.3×83.8cm;底座:34.9×64.8× 57.2cm,2018
成長於橫跨日美兩國不同的環境裡,松山代表著城市裡不同世界文化的融合。他把傳統的日式色調跟耀眼的螢光色融合,用自己廣泛的審美經驗將編輯過的圖片剪切拼湊,在歡快的彩色畫面上呈現出多樣而矛盾的現代文化。松山平等地對待所有元素,與大量的東方西方圖片共事,範圍從古典繪畫和古董圖案到雜誌封面和網際網路廣告。他將跨越時空的大量信息分解和精心重建,使原本不可能共存的事物共存。同時畫面既不缺少也不包含多餘元素,保持著精美的平衡。理解松山的畫類似一個編輯過程,相似元素的視覺線索會吸引觀者去尋找他們的軼事趣聞,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和敘述。通過將不同元素共存於一個平面,松山挑戰了當代藝術的範例,為每位觀者提供了新概念和新觀念。
松山智一,煙火,他同我講,布面丙烯和綜合材料,178×213cm,2019
松山智一,與日同升,布面丙烯和綜合材料,178×213cm,2020
在他的抽象系列中,松山對範例的挑戰也很明顯。他以千紙鶴(意味著願掛け:日本傳統向神明許願的習俗)為主題並將其抽象化,並且把這象徵性的圖標運用到他的繪畫裡。松山將民間信仰納入藝術中,這種操作在東方藝術中很常見卻被西方現代藝術排除在外,從而把本該屬於抽象體系的繪畫從西方的習俗中解放出來,試圖去解構和重組藝術史概念本身。
松山智一,我們通過網戀相遇,布面丙烯和綜合材料,254×610cm,2016
松山智一,暮光漁人,布面丙烯和綜合材料,152.5×213.5×3.8cm×3,2017
本次展覽「自然可解」主題名稱來自於法律術語中的「不可抗力」一詞,指的是自然災害或有礙社會、經濟運行的突發事件。通常情況下,當自然與人類建立起一個穩定的關係時,人們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但當大自然偶爾狂暴動搖了這種關係,人們便束手無策,甚至想要投降。然而,即使覺得不公平,也沒有人能為自然力量造成的任何損害負責。松山發現,即便身處於不穩定的時期人們仍舊擁有繼續生活的力量,對未來充滿期許,且努力地重建他們的生活。展覽中一件7米高的雕塑《熱帶天堂》體現了當下社會的抽象氣氛,也是本次展覽的標誌性作品。松山堅定地認為藝術家的關鍵職責就是捕捉和表達當下的生活。如今,人們通過電子設備去了解外界的現況,並在數據化的世界裡尋找現實,讓本該存在的分界線逐漸變得模糊和不明確。松山的繪畫反映了當今時代裡這種不穩定的分界線,如自然與數據,現實與虛擬。通過他獨特的處理方法,松山的作品呈現出田園牧歌和烏託邦式的畫面。
松山智一,熱帶天堂,不鏽鋼,主體:460×750×440cm;底座: 40×585×335cm,2020
當社會開始適應「新常態」的生活方式時,松山的作品拋出了一個問題:即人們所身處的「現實」是否真實,亦或首先何為「現實」?
關 於 藝 術 家
松山智一,197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現工作、生活於紐約。本科畢業於日本上智大學商業管理專業,碩士畢業於美國普拉特學院繪畫與設計專業。
上世紀80年代與家人移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從而開始了松山的國際生活。多元文化的經歷是他的藝術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品同時具有古典與現代氣息,兼具裝飾性與概念性。他的作品通過將熟悉的圖案分解、重建反映世界全球化的現象,並不斷試探著「真實」和「文化」的意義。
松山的作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展覽中,並被全球各地收藏。其作品在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雪梨當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藝術館、哈弗大學美術館和金澤市21世紀美術館等地展出。此外,他在東京、洛杉磯、紐約、邁阿密、香港等地創作了大型公共裝置雕塑和壁畫。作品並被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王室等永久收藏。
原標題:《LONG展覽 | 松山智一:自然可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藝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