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日本行 | 從「先端」科技到《文稿》真跡

2021-02-19 科協THU

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書法,至今已有十餘年的時間。顏真卿於我個人而言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因為我所臨摹的第一本碑帖正是他的《多寶塔碑》。無論是從藝術角度還是歷史含義來看,《祭侄文稿》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相較他啟蒙教科書似的作品《自書告身》、《勤禮碑》等,《祭侄文稿》實際上是一部「反常」的、「非典型顏真卿」的作品,唯在此可見其從一貫的鎮定背後磅礴而出的風骨氣節。

近期《祭侄文稿》由臺灣運至日本展出的事件持續發酵,身在日本參與產業調研的我抽出時間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一睹原稿。在排隊近30分鐘之後,我在舉著寫有巨大中文「請繼續」牌子的工作人員的催促下,擁有了寶貴的10秒欣賞時間。從策展的角度來說,展覽對於中國傳統漢字書法文化的發展作了極為詳細的梳理,並輔以相當多優質且難得一見的作品,但作為中國人,看到隊列裡許許多多操著漢語的同胞像自己一樣需東渡才有機會目睹這些,難免有些感慨與心酸。回想之前在各網絡平臺上的一些言論,我們應警惕此類作品成為「鍵盤俠」博弈的犧牲品,也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到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保護與宣揚中。

——宋文佳

今日,我們科協大主席團一起前往位於上野公園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最近備受關注的以顏真卿為主題的大型書畫歷史展覽。

作為一名肩負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之重任的清華大學學生,本著藉此機會細細品味書法這一中國漢字獨一無二的遺產的目的,我們以三個小時的且行且讀,換來了不可多得的精神收穫。在感慨其展會設計巧妙的同時,我們也不由得開始思考更多的內容。

所謂中國文化特色的展出,卻跑來日本才能一睹為快,確有齟齬之處。讓人想起唐招提寺,這類承載中國歷史的珍貴財產,最後留下來的居然只剩海外的一處,實在是叫人唏噓。此中原因當然很多,難以一言而盡,也希望未來我國的文化教育能夠更加重視這方面的普及和宣傳,類似的高檔次的展出將來也能在國內的博物館舉辦,也吸引各國友人前來。

——鄭開予

顏真卿滿門忠烈,《祭侄文稿》已經超越文學作品本身而成為民族氣節的象徵。此次東京國博出展保護盡責,宣傳上卻「只賞其形,不賞其神」。《祭侄文稿》若不考量顏真卿對兄侄慘死的悲憤及其背後的家國精神,是難以完全感受其風骨性情的。展板署名「國立故宮博物院」,內容卻如此欠缺考量,可瞥見其「文化交流」的表面背後政治意圖的湧動。

——許子賢

今天有幸去日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備受爭議的「天下第二行書」-《祭姪文稿》的真跡。出於「可能一輩子只有這一次觀看」天下第二行書「真跡的機會的考慮,又或許是因為它近來飽受的爭議,所以帶著好奇與期待去觀看了這次展覽。

從現場來說,還是被震撼到了。記得啟功先生之前說過,印刷和拍照時失去的東西是書法最寶貴的東西。如果沒有現場對整個書法作品的把握,顏先生作品獨有的氣場、他當時那種一氣呵成的悲憤、渾厚有力的功力怕是無法感受的那麼深刻。

除此之外,這次觀展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精神思考的契機。珍貴文物的保護與展示,中日關係、中國臺灣與大陸和日本的關係等等,這裡面有太多思考的點,也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表達清楚。真心的希望大陸和臺灣也能夠更多的文物交流的機會。也希望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實踐行程裡,多訪問一些在日本的中國人、外地人和日本人他們對於此次展覽的看法,從調研中獲得更多的信息與感悟。

——王新璐

今天下午,我們一起參觀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覽。從展覽策劃方面來看,展覽水平非常高,在紙質材料中體現出中國書法的整個發展歷程,按照年代和歷史順序逐步推進,能看出對中國的書畫傳統非常重視,同時在秩序維護方面也非常得當,這一點值得我們國內的博物館學習。然而,在我們參觀文創產品時,發現《祭侄文稿》被做成仙貝食物進行售賣,我們小組成員認為此舉有失考量。拋開展覽的政治因素,在日本展出中國文物不能僅從吸引遊客角度出發,更需要考慮其本身的價值和歷史背景,從而讓日本民眾全面地理解中華文化和歷史,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

當然,祭侄文稿的紙張及其脆弱,且作品本身體現了中華民族抗擊敵侮時的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此外,東京博物館曾有丟失出借文物的「失信記錄」。在如此情況下,臺北故宮是否應該出借國寶級文物,實在值得商榷。我們認為,將此次文化交流事件作過度「政治化」解讀並不理智,會對中日兩國及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產生不利影響。但與此同時,希望海峽兩岸的文化機構在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時,都能夠從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和利益出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葆永恆魅力與時代風採,在自信中走向世界。

——李廣普

俗話說字如其人,觀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體會到的不僅僅是書法家本身的藝術成就,和高度情緒化狀態下的藝術水準,更能從字裡行間見顏真卿本人真實感情的流露,從最開始的克制和最後抑制不住的悲憤,字形展示著他內心豐富多彩的變化,他從努力克制內心的激動到抒發撲面而來的憤恨悲愴,一瀉千裡,痛快淋漓!這也只有在自己兄侄被殘害家仇國恨下所迸發出強烈無比的激憤之下才寫得出如此佳作。此刻,國讎家恨匯於一體,顏真卿的憤怒與悲傷也代表著所有深受安史之亂荼毒的黎民蒼生的感受。藝術源自生活是生活的寫照,可以說在如此感情的催化下產生的作品必然具有極高藝術水準。

——王溮錕

曾經在各處目睹祭侄文稿的身影:手機、電視、海報、語文課本…然而在真正目睹原稿的半分鐘裡,才第一次體會到它的魅力——潦草不羈而與「顏體」大異其趣、充滿了痛苦與憤怒的文字,居然平靜地躺在不足一尺寬的紙上,腦中曾被無限放大的筆鋒和飛白的細節,在此刻瞬間壓縮為完整的文本。情緒為尺寸所限,故狂怒不及而悲哀有餘,歷盡千年而蒼老憔悴的紙上,卻仍是噴薄著的家國情懷。或許原稿的魅力就在於此。

——王一橋

前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參觀,除了《祭侄文稿》以外,還包括懷素的《千金帖》《自述帖》及褚遂良摹本《蘭亭序》,均為擁有千年歷史的稀世珍品。除了在日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國傳統書法以外,更多的是為古人凝聚於書法中的精神氣節所欽佩,為千年滄桑和民族氣節所震撼。最然親眼見證過後得知網絡上曾經瘋傳的日本缺乏保護論並不屬實,在外國首次見到國寶的展示的機會也實屬罕見,希望可以在北京再一次見到。

——秦嶽

《祭侄文稿》不僅是書法史上燦爛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難以忘卻的記憶。安史之亂,國破家亡的歷史,在顏真卿筆下從工整到潦草,以及中間間或的塗改痕跡,反映了他心路歷程的不斷變化。今看到此,依然感激涕零!

——張瑞軒

參觀日本國立博物館,我深深體會到中日文化的共通之處,也認識到中日文化的差異性。中日兩國在歷史上溝通交流較為密切,因此在日本的文化發展史上不難發現中國文化的影子: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服飾器具,日本文化都深受中國的影響。但與此同時,日本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性格,使得日本繁衍出獨一無二的民族文化:厚重而低調,精美而雅致。它較我們中國的文化更為內斂樸素,幾乎找不到張揚和華麗的一面,仿佛歲月靜好,與之無關。但不論如何,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相信只要我們兩國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就能跨過差異,藉助中日文化特殊的共同性,推動兩國關係的友好發展。

——李琪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二的真跡行書,你卻欣賞不來?
    ▲《黃州寒食帖》 北宋,蘇軾 為何說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下第一真跡行書? 其實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還未被發現(其真跡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昭陵,此陵未被開發),我們現在所見到是蘭亭序是唐太宗時馮承所摹寫的並非真跡。而顏真卿《祭侄文稿》的真跡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所以它就是天下第一真跡的行書。 《祭侄文稿》橫59.6公分,縱29.2公分,大概相當於兩張A4紙橫著拼起來的大小。
  • 1261歲的《祭侄文稿》被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都怒了!
    近日,書法文物《祭侄文稿》登上熱搜。一條指責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給日本的微博引發眾多網民的好奇和憤慨。到了明朝,被吳廷收藏過,再到清朝,徐乾學、王鴻緒也先後收藏過,最後被送入清宮,珍藏在內府。 民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3年日軍攻陷山海關,故宮博物院集中13427箱零64包文物開始南遷,其中就有《祭侄文稿》。在抗日戰爭中,不斷遷徙、數次輾轉,直到抗戰勝利後,遷回南京。
  • 砥礪奮進逐夢行——「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服務...
    提要「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及各級科協組織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當好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省科協和全省各學會、市州科協「一體兩翼」的「智庫」優勢,團結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善做善成,融入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中;圍繞貴州經濟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要目標
  • 王羲之唯一真跡《喪亂帖》,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卻在日本博物館
    「書聖」唯一流傳真跡說起王羲之的真跡,或許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他寫下的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但是《蘭亭序》在歷史記載中,在唐太宗駕崩後就不知所蹤了,如今我們欣賞到的,其實是唐代書法家馮承素的臨摹版。
  • 我市又一科技企業成立科協組織——廣東德誠科教有限公司舉行科協...
    廣東省科技工作者與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何少強、副主任李國亮,肇慶市科協領導餘飛興、陳昕、莫秀坤,德誠公司常務副總裁胡永松以及公司科技工作者代表40多人出席活動,何少強、餘飛興分别致辭。何少強在致辭中對德誠公司成立科協和科技專家工作站揭牌表示祝賀。
  • 洛陽市科協2020年「科普鄉村行」新安站啟動儀式在正村鎮舉行
    洛陽市科協2020年「科普鄉村行」新安站啟動儀式在正村鎮舉行 2020-06-24 0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申報中國科協青託沙龍項目的通知—新聞—科學網
    科協人才函人字〔2020〕 17 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 為搭建青年人才學術交流和產學互動平臺,引導青年人才關注學科前沿和產業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 東京一分鐘 ,只為顏真卿·祭侄文稿展
    很多書法的真跡都在戰亂時流落海外,就連拓片的碎片也被日本人小心仔細收藏。可是這裡面展出的曹全碑、孔子廟堂碑、石臺孝經、顏勤禮碑等等,它們今天都好好地在碑林立著。尤其在介紹石臺孝經時,下面的注釋這樣寫到「玄宗の代表作のひとつで、西安碑林博物館の象徴として、中庭中央の碑亭に現存している」。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碑林的楊老師怎樣給我細細講解他們的歷史。
  • 重慶市科協調研四川安嶽檸檬科技小院
    為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認真落實《川渝科協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川渝兩地「科技小院」深度合作,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7月29日,重慶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牛傑一行20餘人,前往安嶽縣調研檸檬科技小院。四川省科協二級巡視員賴靜、資陽市科協黨組書記魯燕等陪同調研。
  • 為什麼《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一」,蔣勳老師這麼分析,值得深思
    歷來只有極端優秀的作品才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評論,而筆者認為,《祭侄文稿》不是天下第二,而是天下第一。從流傳在世間的真品來說,《蘭亭序》的真跡早已不在人間,而《祭侄文稿》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從真跡來論,《祭侄文稿》稱作「天下行書第一」,已經贏了。
  • 廣西貴港華堂天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協成立
    會議作了廣西貴港華堂天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籌備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華堂天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協章程,選舉產生了廣西貴港華堂天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協委員和科協領導班子,廣西貴港華堂天諾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海麟當選為主席,董事長助理何雲萍
  • 重慶市科協牛傑一行到安嶽調研
    近日,重慶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牛傑一行來安嶽調研科技小院。省科協二級巡視員賴靜,市科協黨組書記魯燕陪同調研。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尹鳳全出席座談會。縣政協副主席王安琳陪同調研並出席座談會。通過在安嶽的交流學習,回去後將大力推進「科技小院」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各級科協、農技協組織的作用,突出農業技術推廣、科學普及和服務「三農」,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生活水平,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 「書聖」唯一遺留真跡,卻在千年前流入日本,如今是日本鎮國之寶
    可是讓我們後人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王羲之現存的唯一一幅真跡居然還不在我們中國本土,卻流落到了日本人,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人的鎮國之寶。有人會好奇,不是說王羲之的《蘭亭序》沒有失傳嗎,而是被武則天放在了乾陵當中,確實是有大量的專家推測說《蘭亭序》是被房子乾陵中,但這畢竟還是推測,在說了誰知道乾陵什麼時候被發掘呢?
  • 【科協改革研討】科技社團黨建破題路徑探析
    科技社團黨建工作在市科協對市級學會年度工作考核中的比重佔到20%,考核結果與標兵示範特色學會評審、年度考評和學會負責人政治安排、推薦「兩代表一委員」等掛鈎。實施「村會合作」計劃,每年投入240萬元,遴選24個涉農涉醫學會與有科技需求的行政村「一一配對」,圍繞鄉土人才培養、鄉村產業振興、實用技術推廣、基層黨建工作等方面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問卷調查也顯示,針對「科技社團黨組織圍繞社團健康發展開展活動的情況如何」的問題,認為「凸顯特色」的佔到63.4%。重慶市科技社團把黨建工作貫穿在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舉薦和決策諮詢等各方面。
  • 廣西科協赴深圳調研,助推科技小院建設
    12月3~5日,廣西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朱其東帶領部分科技小院依託單位、學會負責人一行赴深圳就科技小院科技創新、產銷對接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何被稱作「天下第二行書」,其中啥故事
    提及書聖王羲之,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只怕唯有唐朝傑出書法家顏真卿了,特別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作「天下第二行書」,雖然居於第二,但是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作品卻是貨真價實,出自顏真卿的真跡,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錯桀圈塗有13處之多,為何還能譽為國寶級行書?
    《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簡稱為《祭侄文稿》,以下同)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灣省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稿是悼念侄子顏季明的祭文草稿,共23行,234字。經小編對《祭侄文稿》認真研讀核實,雖然此稿只有23行,234字,但有13處之多的錯桀圈塗,3處字距鬆散,比如: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迫」再塗去)等等(見下圖)。如此凌亂百出的一幅行書作品,為何還能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呢?小編從以下兩點進行解讀:
  • 廣西科協廣西農科院率科技專家團到隆林舉辦西貢蕉、種桑養蠶技術...
    廣西科協廣西農科院率科技專家團到隆林舉辦西貢蕉、種桑養蠶技術培訓 www.gxbszx.gov.cn  2020-06-03 17:53  閱讀:26756次  作者:李慶田  編輯:吳黃蘭  來源:隆林科協辦
  • 搭建科技創新的橋梁 ——記區科協普及部部長楊莎莎
    區科協普及部部長楊莎莎就是一位堅守在科普宣傳一線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自從踏上科普工作崗位以來,她積極踐行初心使命,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強化科普陣地建設、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在她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區科協被中國科協評為2019年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她本人也於2017年被評為全國科學系統先進工作者。日前,記者就如何搭建科技創新的橋梁採訪了楊莎莎。
  • 日本天皇夫婦參觀顏真卿展,現場感慨「珍貴的東西啊」
    (觀察者網訊)中國國寶、有「天下第二行書」美譽的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該藏品由臺北故宮博物院交流送展。 據日本每日新聞2月20日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當天晚間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