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李軍陽)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將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是由我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是我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履約能力,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太極拳的申遺之路
2006年
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8月
國家確定太極拳為申報項目,太極拳開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9月
太極拳完成申報,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因全世界僅申報115項,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聯合國評委指出:包括太極拳、少林功夫、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等在內的12個項目,定義上需要修改。太極拳遺憾地與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擦肩而過。
2009年9月
太極拳再次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申遺資料報送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路似乎僅有一步之距。沒想到,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限制申報數目,當年只準報兩項。文化部最後確定申報了京劇和中醫針灸,太極拳又被擱置。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規定每個國家一次只能報一個項目。
2011年
我國申報了皮影戲,太極拳又被擱置。
2013年
我國申報了珠算,太極拳再次被擱置。
2020年
2020年12月17日,線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