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一般不會去寺院裡,那既然去了寺院,相信必然會有所求。
燒香拜佛是我們求佛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心願,希望通過燒香拜佛,供養三寶來得到加持和護佑,讓自己增長福報,免除災難。
但佛菩薩是解脫的覺者,不食人間煙火,並不需要任何人去禮拜和供養他們,但為了教化眾生,方便大家修行,他們慈悲示現,為我們提供一種修行的方便法門。
1.修行的拜佛有三層意義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代稱之為「 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奉為 「本師」。
一般我們去寺院拜佛,大多為求身體健康及財勢地位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行的拜佛。
真正修行的拜佛,則有三層意義:
表示對佛菩薩這樣的聖賢感恩崇敬佛是老師,拜佛其實就是禮拜老師,對引導我們走出生死輪迴的本師表示敬仰、憶念與感恩。
感恩佛菩薩把佛法帶到了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有幸與佛結緣,與佛法結緣,身心得以解脫自在。
降服自己的傲慢心,恭敬對待他人拜佛之時,彎腰低頭是表示謙虛,五體投地表示放下自己的傲慢心,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以至於犯了許多的錯誤。
一般人是很難向人低頭,當我們肯彎下身子,以至誠恭敬心禮拜,向佛懺悔自己因不明佛法所犯下的過失,長此以往,身心一如,自然降服傲慢,增長智慧。
親近佛菩薩,以不退失道心拜佛的時候,內心要生起向佛菩薩學習的心,因為每一位佛菩薩都是我們的老師,來幫助我們覺悟。
比如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笑口常開」,教我們歡喜和包容;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大慈大悲。
我們應該以佛菩薩為榜樣,提醒自己學習他們的慈悲智慧,依照他們的言傳身教去修行。
2燒香就是行佛門的戒、定、慧
曾經在一個寺院看到這樣一副對聯
做事奸邪,任爾等焚香無益 ;居心正直,見吾等不拜何妨。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需我大慈大悲。
佛告訴我們:「命由己造,福自己求」,有的人想通過燒香供養佛菩薩以求升官發財,殊不知大徹大悟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世俗貪官一樣去在意你供養的多少而分別賜福呢?
常聽說戒定真香,香是代表對佛法僧三寶的敬意 ,寓意為「心香」,讓眾生遠離煩惱妄想、開啟慈悲智慧燃起的香,清新繚繞,淨化心靈,使眾生生起懺悔與清淨之心。
佛家燒香通常以三根為代表,代表敬奉佛、法 、僧常住三寶,供養佛,覺而不迷,供養法, 正而不邪,供養僧,淨而不染,含有「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的含義。
紅塵俗世,造業茫茫,燒香也是時刻提醒我們要持戒斷惡,保持覺悟,守住清淨心,以正法規範自己的言行,莫起起貪嗔痴,造諸惡業。
3.燒香是對三寶的敬意
佛講上講:「敬於佛者,是為大善」,為什麼說敬佛是大善呢?
開頭提到了,佛是老師,你能夠尊敬老師,在燒香的時候心裡念著老師的教導,行為符合老師的標準去做,老師教給你的利益,你全得到了,這個是大善。
假如對老師不恭敬,甚至不相信老師所講的,自然得不到利益。當然佛也不是要我們去敬他,是你自己的恭敬心才能得佛教誨的真實利益。
我們通過燒香禮佛的外在行為來表達我們內心對佛陀的尊敬,感謝與懷念,感謝佛為我們帶來的正法眼藏,讓我們去染成淨,轉迷為悟,覺悟人生。
4.燒香拜佛究竟有沒有用呢
首先,佛是世出世間的大聖人,福慧圓滿具足之人,他並不喜歡世間大香貴香,更不奢求你的禮拜供養,你按照佛的教誨,所做的一切功德福報,都是你自己應得的。
再來,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要理解它的真實含義,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
燒香拜佛是表示無私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眾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作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因果不二。
所以說,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並不是靠燒香拜佛求佛菩薩施捨給你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人生遭遇不順時,更要多修善因,命運才能發生改變。
綜上所述,要問燒香拜佛有沒有用,想必大多數人會失望,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抱著與佛祖做生意心態來求佛的,自然無用。
作者:千面略懂居士
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佛學文化。
所有作品均系千面略懂居士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承諾絕不用於商業用途,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