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露「兩手」:左手造車,右手賣菜

2020-12-27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周繼鳳

編輯 | 金璵璠

停不下來的滴滴,帶來了新故事。

故事的一頭,依舊是一站式移動出行,另一頭則是本地生活服務。

3月份,滴滴低調上線「花小豬」,通過低價社交拉新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場;6月27日,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9月份,宣布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並投入1億元補貼預算,此外,還陸續在兩輪車、跑腿、貨運等領域出擊。

但最近令市場矚目的新動作是,11月16日,滴滴帶著比亞迪代工的首款定製網約車D1,正式殺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定製網約車,給移動出行這盤棋增添了更多的價值維度。滴滴和比亞迪的聯手,給汽車上下遊產業鏈的生產模式帶來了新的可能。而滴滴提出,到2025年,定製網約車新的迭代版本將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

本地生活服務的抓手,也漸漸浮出了水面,穩住出行底盤的滴滴選擇加入這場陌生領域的突圍戰。

6月15日,沒有電商背景的滴滴上線了橙心優選小程序,擠進了社區團購賽道。但滴滴並非沒有想像空間,一位滴滴負責人表示,很多人認為拼多多用戶一定是多多買菜的用戶,美團買菜的用戶一定是美團優選的用戶,但其實吃穿住行與生活服務的用戶群體相同,滴滴出行是服務類平臺,加上兩輪車月活用戶超過4億,這些都是潛在用戶。

一邊「造」車,一邊「賣菜」的滴滴,步子似乎邁得有點大,但也給足了市場想像空間。

滴滴「造車」,蓄謀已久

滴滴與比亞迪,一個出行服務平臺,一個製造產業平臺,走到了一起。

11月16日,滴滴帶著比亞迪代工的首款定製網約車,正式殺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滴滴這一動作,看似猝不及防,實則蓄謀已久。因為這樁合作源於2018年,彼時滴滴聯合包括比亞迪在內的31家汽車產業上下遊企業,成立了「洪流聯盟」。這個聯盟的目的就是共同推進共享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標準,以及共同設計、生產共享出行智能工具,當時的命名就是D1。

兩年後,滴滴認為拿到了用戶調研和數據反饋,現在是時候向生產廠商發起定製需求了。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反覆強調,D1的設計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背後是千萬次的用戶反饋和近萬次的深度調研。

按照滴滴官方的介紹,這款「青蘋果」顏色的D1由滴滴負責定製和採買,交由招募來的無車司機租賃駕駛。針對司機,這款車採用了高度定製的超級座椅、移動公文包等,以緩解司機的駕駛疲勞;D1還聯通了車與滴滴平臺,通過一塊10.1寸大屏實現車網一體操作;針對乘客體驗,D1支持「遙控」設計,乘客可通過滴滴APP調節車內空調溫度、風量以及座椅加熱……

來源 / 滴滴發布會

市場中好奇的聲音也隨之出現,官方稱,滴滴坐擁5.5億用戶,平臺上連接了超過3000萬臺車輛,那麼為何大費周章自己參與「造」車呢?

事實上,穩坐網際網路出行第一把交椅的滴滴,運力依然是老大難問題

自2019年1月1日開始,滴滴要求車主持雙證上崗(網約車駕駛員證、網約車車輛合格證),兼職司機變為專職司機,共享經濟成了載客生意。對於滴滴而言,成本增加了,擴張的步子也要慢下來才行。

而D1的出現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這一難題。汽車分析師張翔對深燃表示,目前多座城市在推廣新能源計程車,對於企業而言,也意味著可以免費申請運營牌照,與此同時,不僅節能、環保,還降低了運營成本。

有媒體曾算過這樣一筆帳,在廣州,電動網約車司機的平均充電費用約為1.2-1.5元/度,折合為1500-1800元/月,平均保養成本為200元/月,而燃油網約車的平均加油成本為2400-2800元/月,平均保養成本為300-400元/月。這意味著,電動網約車司機的收入水平高於燃油網約車司機。

《2020滴滴平臺綠色出行白皮書》提到,截至2019年底,滴滴平臺註冊的純電動車96.9萬輛,在全國純電動車汽車保有量中佔比超過31%。但這些註冊車輛更多是採買或租賃形式,如今滴滴似乎想明白了,與其借他人之手,不如「自己定製」

在運營模式方面,D1改變了過往按整車付費的購買方式,轉變為按公裡付費。這意味著,舊的租賃模式多是一個司機租賃一輛車。而D1模式下,車輛運行的整車數據能與滴滴平臺數據打通並形成閉環,意味著一輛車一天24小時的運營時間可以共享出租給多位司機。運營效率將大幅度提高,也為更大想像力和更多的技術應用提供了空間。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解釋稱,滴滴和司機相當於「運營商模式和手機用戶的關係」,「給電網付費,但你不需要發電機」。

一位投資人看到滴滴發布的D1後表示,「(D1)有利於幫助平臺獲取出行數據,為未來的無人駕駛方向提供數據基礎。」

在滴滴的暢想裡,平臺還將同步優化軟體和硬體,同時預測,到2025年,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還將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到2030年,希望去掉駕駛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

且不論遙遠的無人駕駛,目前的D1已經引起了汽車產業鏈上下遊的諸多討論。

「不少汽車主機廠擔憂,這次比亞迪給滴滴定製成功,那麼以後會有更多的出行公司找主機廠定製。」張翔對深燃分析。

「如果滴滴有自己的車機系統、智能系統,完全可以把整車智能化、娛樂化都用自己的產品,其他硬體由傳統主機廠來開發。最終滴滴與主機廠的關係就像今天的蘋果和富士康。」一位汽車工程師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在「賣菜」賽道突圍

滴滴一邊在出行領域打得火熱,另一邊,也在,打響「賣菜」這場新戰役。

去年的資本寒冬一度讓社區團購被資本拋棄,誰也沒想到,疫情來了,整個市場在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和創業公司的近身肉搏戰中,又重新燃起了戰火。

拼多多在今年加入了社區團購戰場,將「多多買菜」定為戰略級新項目,創始人黃崢親自帶隊考察,號召全員開啟硬核奮鬥模式。

美團優選也在這一賽道定下了「千城計劃」,重點針對下沉市場,美團CEO王興在內部會議中強調: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的生鮮零售業務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戰。

與此同時,覆蓋四輪到兩輪出行業務的滴滴也跨界入局了。

「3月份的時候,集團內部已經在密集地討論社區團購。4月份就下定決心要做了。」滴滴負責人告訴深燃,疫情期間,市場出現大量的非接觸性社區購物需求,既要便捷方便,又要便宜有品質。社區團購剛好能滿足用戶的一系列需求。

外部看到的滴滴,動作密集,打法兇悍。今年4月,滴滴悄悄派出一支急行軍進駐四川成都,5月團隊正式成立,6月15日橙心優選小程序上線運營。同時,滴滴內部大批技術和運營業務骨幹以「活水」的方式加入橙心優選,這其中包括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TO賴春波,他調任至橙心優選團隊,負責產品技術、客服、倉配、品控以及履約體系建設。

如同當年的網約車大戰,滴滴繼續在社區團購賽道中突圍——主打超低價模式。

最新消息是,11月3日,程維在內部會上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來源 / Pixabay

社區團購是門好生意嗎?模式重、利潤薄,為什麼巨頭們都要搶?

在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看來,社區團購約等於生鮮電商,生鮮這一品類經過了多輪的模式驗證,目前有部分公司做到一百個億的當口,這符合巨頭進入的標準和條件。

這個戰場裡的巨頭各有各的看家本領,美團地推團隊強大,且曾在生鮮電商賽道試過錯,有經驗;拼多多有下沉市場作為後盾;阿里的線上線下打通的管理能力夠強。它們的共性是,手握超級流量,有資金有實力,沒有理由不對一個已經成規模、想像空間巨大的市場不感興趣。

「當時聽到滴滴進駐的時候,比較震驚。」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對深燃表示。問題是,毫無電商經驗的滴滴,為什麼能進到這個戰場,並揚言拿下市場第一?

一位分析師則表示,滴滴的優勢是擁有社區團購最必備的技能——用戶運營與渠道開拓經驗。直白說,就是把在運營調度司機的資源和能力運用到社區團購上。

事實上,社區團購有兩個屬性,一個是線上平臺屬性,因為訂單最終通過平臺來完成,另一個是線下管理屬性,生鮮零售業務的線下部分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從供應鏈到倉儲入庫、分揀,最終到用戶手裡,需要線下強管理能力。看起來,滴滴的運營開拓經驗有了用武之地。

就目前來看,經過3個月時間的試水,橙心優選在川渝地區基本扎穩根據地,9月後加速拓展,進入全國快速擴張階段。官方稱,目前已經在四川、重慶、陝西等16個省市上線,訂單量也有了成果:11月6日,廣州、佛山上線首日訂單量破45萬;雙11期間,橙心優選全國日訂單量超過1000萬單。

當然,「賣菜」這場戰役,遠未結束。莊帥表示,社區團購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其他的社區團購玩家,而是和在社區裡做了近二十年的永輝超市、沃爾瑪以及新玩家每日優鮮競爭。社區團購當前處於基礎建設的投入期,儘管各家都有基礎優勢,但誰有絕對的領先優勢,能搶佔多大的市場份額,目前還沒有完全顯現。

滴滴需要新戰場

一邊「造」車,一邊「賣菜」,滴滴的步子似乎邁得有點大,但也給足了市場想像空間。

實際上,滴滴近年來的壓力並不小。主營業務網約車的本質是將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和算力運用到車輛上。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崔桂林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這實則是一個供需兩端用戶忠誠度不算高的行業。即便在曾經的燒錢大戰中勝出,坐上出行第一把交椅,滴滴也有諸多成長的煩惱。

一些手握C端流量入口的平臺,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美團紛紛開啟聚合打車模式,試圖在網約車賽道分一杯羹。

從滴滴如今高調而密集的布局中,能看出滴滴想要在出行領域穩住底盤的決心。

3月份,滴滴低調上線「花小豬」,通過低價社交拉新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場;6月27日,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開始在上海接受公眾體驗報名;9月份,宣布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並投入1億元補貼預算,此外,還陸續在兩輪車、跑腿、貨運等領域出擊……

同時,滴滴也很清楚,出行的未來終究是自動駕駛。而聯合比亞迪定製的D1,相當於給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落點,如果計劃行得通,按照滴滴畫的大餅,到2030年有望去掉駕駛艙,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到時的滴滴就能免去最沉重的人力成本,有可能徹底顛覆整個出行服務領域。

來源 / Pexels

而高調入局社區團購,顯然是一場突圍戰。

滴滴一位負責人表示,很多人認為拼多多用戶一定是多多買菜的用戶,美團買菜的用戶一定是美團優選的用戶,但其實吃穿住行與生活服務的用戶群體相同,而滴滴出行是服務類平臺,加上兩輪車月活用戶超過4億,這些都是橙心優選的潛在用戶。

如今手握超級流量、有遠見的巨頭,都在搭建自己的生態。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外界將之解讀為繼新零售後,阿里生態戰略的最新高地。在上市40天後,美團就將戰略定位聚焦於Food+Platform模式,在餐飲和酒旅業務基礎上,增加生鮮到家、出行、支付的新業務。

滴滴也不例外,逐步在向一個「一站式移動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靠攏,而社區團購成為了很有利的抓手。用滴滴一位負責人的話來說,生鮮的需求非常強烈,是一個可以實現規模化、能夠達到極高用戶滲透率的商業切口,業務從省市層面覆蓋到了城鎮。

當流量爭奪進入下半場後,滴滴顯然不想將業務捆綁在車輪上,一旦找準了市場潛力巨大的賽道,滴滴手中的流量就有了進一步變現的可能。

*題圖來源於滴滴官網。

相關焦點

  • 滴滴加速跑:一邊「賣菜」,一邊「造車」
    這次的主角,是一輛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一出行新物種不只是關注當下出行場景中的既有問題,更連接著自動駕駛的未來。一手「賣菜」,一手「造車」,如果說2019年對於滴滴來說是防守的一年,那麼從今年4月滴滴的「0188」計劃公布,滴滴開始展露出全面進攻的姿態。滴滴這輛巨車還在加速。
  • 造車、跨界賣菜,滴滴重塑滴滴
    這一次,滴滴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是一款為共享設計的網約車,D1不是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裡付費。經過八年在網約車領域的技術、數據、運營的積累,滴滴向硬體領域跨出一大步。和傳統網約車不同的是,D1車長4390mm、軸距2800mm,軸長比為63.8%。後排腿部擁有1000mm、頭部空間有992mm、後排肩部空間1425mm,一個身高175的男性坐到車內的狀態依然可以舒展自如。
  • 抱拳行禮到底是左手抱右手,還是右手抱左手?弄反了,極其不禮貌
    根據分析,當時的拱手禮,是兩手合持,就是把雙手伸展,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舉到下顎之下的胸前,這就是拱手禮。把手伸展的意思是告訴對方自己手裡沒有兵器,之所以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古人以左為吉,以右為兇。主要是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一章中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 漢字的左手和右手,哪個是「老大」哪個是「小弟」呢
    之前分享了好幾節課的「右手」,大家對這個「勞模」印象越來越好。可相比之下,「左手」卻一直不露面,引起了一些同學的不滿:這個傢伙是一直無所事事麼?當然不是啦,沒有用我們還要它做什麼?只不過左右有別,左手和右手在分工上,的確是有所不同。
  • 左手,右手
    辰光除了精心搽藥、噴藥護理外,還笨手笨腳地變著法煮飯做菜,為的是晨曦吃飽了不痛……都說夫妻是左手和右手,時間長了,就是彼此碰到了也沒有感覺。平時左手和右手似乎都各幹各的,閒著的時候,攪在一起,或是分開,都很隨意。但當一隻手拎東西拎不動的時候,主動過來換的是另一隻手,默默接過重物。
  • 左手牽著右手的故事
    右手代表給予,左手代表收穫。於是,寂寞的人,總是這樣告訴自己,日子---是左手牽右手過的。經常說左右手故事的人,早已從我的生活中消失。連同所有的影跡。偶然的巧合,一位朋友忽然聊起那些光陰裡的收穫與逝去。
  • 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_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原標題: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_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招財貓舉左手和右手的區別?我們經常看到商店裡擺放的招財貓非常可愛,一般來說招財貓有舉左手和舉右手兩種,舉不同的手代表的含義也不同哦!那麼到底招財貓舉左手右手分別代表什麼呢?
  • 右手人生 左手重來
    孫義洪用自己殘缺的右手託著一串葡萄。、多所幼兒園創辦者……孫義洪說:「右手失去的人生,左手重新來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瑋 攝右手手腕處凹陷,幾根手指蜷縮著,毫無抓握能力。「裡面還有兩根鋼針呢。」如今的孫義洪說起自己的右手已經雲淡風輕。20多年前,孫義洪還是個高中老師,本來生活很安定,但他卻不安分,有了新想法,1994年時辭職下海,誰料事業還沒幹起來,反倒把手弄傷了。
  • 做空調的賣手機,賣手機的造車,做電商的賣菜,世界怎麼了?
    不僅如此,現如今相信很多人打開手機推送的最為頻繁的就是關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賣菜或是社區團購等標籤消息,網上對此還分為兩種觀點,一方認為網際網路不應該和小商販「搶生意」,而一方則認為這能使得生活更加的便利,雙方各說其詞,爭議不斷。
  • 手錶佩戴左手還是右手呢?
    手錶佩戴左手右手主要看個人習慣。根本沒有什麼門道和講究~但是小編還是建議戴左邊。01避免損磨我們人大多數主力手是右手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是用到右手比較多比如:日常用筷、寫字、辦公等等都是用右手。而手錶如果佩戴在左手 肯定會磨損到!
  • 小雅的童話258,左手和右手
    好吧,也許飛來的是烏鴉巫婆,反正10個小精靈是真的,長大後它們就成了我的10個手指頭,把它們連在一起的,就是我的左手右手嘍。它們相處的真是好,右手把食物送進嘴裡的時候左手就託著盤子,右手擰瓶蓋的時候左手就扶著瓶子,右手寫作業的時候,左手就翹著二郎腿看著,偶爾敲敲桌子打幾個節拍,逗個樂子。不過,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小事兒,在同一個時間,右手畫了一個圓,左手畫了一個方,我說,右手厲害吧,畫了一個圓。左手說,畫圓為什麼厲害呢,我畫了一個方。
  • 量血壓選左手還是右手?要注意什麼,這裡都說清了
    還有人不確定到底測量用左手還是右手,又是測量胳膊的哪個位置呢?今天小編來具體講一下!一般來說,無論是醫院還是家庭,都會測量右手的血壓值,相對準確些。但同時測量左手血壓值也不是沒有意義,主要觀察兩手的血壓差值,相差15毫米汞柱算是正常,相差甚遠那就趕緊就醫,除非你測量錯誤,不然兩手差距太大就證明身體出現了問題!
  • 為什麼說「左手戴玉,右手戴銀」
    小伊最近閱讀發現,關於手鐲的戴法,不少地區都有「左手戴玉,右手戴銀」的說法,這其中又有什麼說法呢?「左進右出」的原則。左進右出的說法將左手視為淨手,將右手視為汙手。玉自古被視為具有養生之效,戴在左手可以吸納好運;而銀則被認為能夠排毒護身,戴在右手能夠驅逐負面能量。方便做事的原則。
  • 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的區別 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有什麼不同
    中國自古到今一直是禮儀之邦,自從戰國時期的孔子創辦了儒家學派以後,中國的禮儀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直接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並且還深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傳承,給中國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在中國禮儀中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抱拳左手在上和右手在上有什麼不同吧!
  • 女人手錶戴左手,還是右手?看英國女王就知道了,別再戴錯讓人笑話
    卡地亞給桑多斯訂製的手錶,為了方便他右手扶舵,所以是戴在左手上的,看倆桑多斯是習慣右手,要是他是左撇子,那麼手錶估計就都要戴在右手了。這隻手錶就成了以後腕錶的基本設計模型,被稱為桑託斯(Santos),並在1904年後開始銷售。
  • 左手無名指「變」成右手拇指
    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馬麗 通訊員 彭欽平一隻左手的無名指 " 變 " 成了右手的大拇指,這不是無稽之談,而是現實中一個痛苦又無奈的選擇。40 歲出頭的李先生是三明人,日前在自家操作一臺加工機械時,右手大拇指不慎被絞,一陣鑽心疼痛後,大拇指血肉模糊。經當地醫院檢查確診,其大拇指被完全絞碎,已無修復可能。日常使用更多的右手沒了大拇指,將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鑑於當地無再植條件,李先生經人介紹趕往廈門前埔醫院求助。
  • 開車門用左手還是右手?一個簡單的動作,弄錯很「要命」
    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很多車主都沒有考慮過到底該用左手打開車門,還是用右手打開車門,對車主來說,用哪只手打開車門全憑本能。如果車主坐在駕駛室的位置上,通常會用左手打開車門,誰也不會專門把右手繞過來打開車門,這樣做不但不省時不省力,反而很麻煩。
  •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都什麼年代了,還唱:跟著我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 金手鐲戴左手好還是右手?
    金 手 鐲 那 些 事左手丨右手 金手鐲是日常很常見的一種首飾。金手鐲顏色亮麗,日常佩戴很襯膚色,也更顯氣質。但是金手鐲的佩戴是有講究的,今天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金手鐲戴左手還是右手?自有寓意民間的傳統說法,右手為賺錢手,左手為聚財的手。所以從周易的角度來講,黃金手鐲不適合戴在右手上,佩戴在左手是正確的做法,不僅聚財還能帶來財運。生活習慣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是用右手多,除非是左撇子。
  • 開車門該用左手還是右手?專家:看起來很簡單,開錯了真「要命」!
    在開車的時候,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都會決定到我們的安全,想必大多數車主都沒有思考過,開車門的時候到底是該用左手,還是改用右手,甚至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問題。但是很多司機卻因為這個問題釀成了大禍,左右手的使用非常關鍵,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到底該怎麼開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