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記者/錢玉娟
薇婭一邊擺手一邊笑著走進了會議室,與透過手機屏幕,在直播帶貨中的主播狀態相比,她顯得更加纖瘦,但開場一如往常,「我是嗓子微微有點啞的薇婭。」
儘管是淘寶第一主播,直到人社部在今年7月賦予了電商主播「網際網路營銷師」的職業名稱後,薇婭才笑談,「我終於告別了『黑戶』。」
太多人驚嘆於薇婭一場直播帶貨帶動的成交額,那一個個刷新記錄的交易數字,甚至讓」薇婭」這兩個字成為了一個流量符號。
「主播不是一夜成名。」薇婭自知,「淘寶第一主播」的稱號得益於曾經一千夜的堅持。像今年雙11的直播帶貨比拼中,她以23場次的直播戰績拿下了淘寶直播平臺的「全勤獎」,這幾乎是一場主播體力和團隊能力的考驗。
告別2020年,也是薇婭做主播走過的第5個年頭,回看過往,展望未來,她更期望能在商業之外,最大化地釋放主播的社會價值。
天花板
歌手、模特、店主、導購……這些經歷讓後來成為主播的薇婭,每每回望都會感慨,「幸運地遇到直播」。
2016年,從圖文時代走來的薇婭,同淘寶一起步入了一個2.0的新時代——直播。做了兩個月直播的她,受邀參加了淘寶直播的主播排位賽,出乎意料的拿下了第一名。不只對於排名,甚至從0開始到擁有幾萬粉絲,薇婭對這些都沒有太多概念,她只覺得,」邊看邊買,互動性更強,購物也變得更為便捷了。」
初做主播時,薇婭同其他大多數主播沒太大差別,就在服裝這個垂直類目中展示賣貨。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問她在吃的蛋糕連結,從而打開了薇婭後來拓寬品類的「潘多拉魔盒」。
從服裝到食品,再拓展到像米麵糧油、家用電器等等生活類目,薇婭做出的拓品選擇,最初並不被所有人理解。畢竟早期的直播帶貨場景中,大多數人都是美美地在直播間裡賣衣服、賣美妝,只有薇婭會「出其不意」地,把大米、紙巾等帶進自己的直播間,甚至會看到她在直播間裡,邊拖地邊介紹在賣的拖把。
薇婭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最開始賣生活類目商品的時候,直播間觀看人數非常少。但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可怕,時間給了薇婭一個肯定的答案。
有粉絲會對她在直播過程中拿的水杯感興趣,還有人會給她留言說,「媽媽腿腳不方便,想給她買一輛電動車,希望薇婭來推薦」……薇婭給自己的定位是,「我的直播間就像一個百貨商超」,她希望從進門的地毯,到家裡所有需用的東西,消費者都能在她的直播間裡買到,當然要「產品做得好的品牌,還得是滿意的價格」。
並不是所有品牌商家都願意來直播,「當初都是求他們來我直播間,給我便宜五塊錢就行。」薇婭吃了不少閉門羹,有些直接就「懟」她,「直播很low,我們品牌需要調性。」前兩年確實很難,但商家們到了2018年便發生了認知轉變,有不少會在直播間給優惠做「買一送一」了,到2019年「基本上(商家)全都來了。」
採訪中,薇婭說自己的直播間沒有天花板,粉絲會在直播間提出無限的需求,而她自己仿佛有一個大口袋,當粉絲需要買什麼,薇婭總能「變」出東西來,這也讓「哆啦薇婭」的名字越來越響亮。
直播助農
結束了緊鑼密鼓的雙十一直播「車輪」戰後,薇婭短暫休整了幾日,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徽,她是當地發展電商產業的標誌性人物。
實際上,可以用艾青的那句詩「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來形容薇婭對家鄉的情感。
今年7月,當家鄉遭遇洪水侵襲時,得知合肥市接受社會捐贈後,薇婭第一時間向當地紅十字會轉帳捐款200萬元,並備註要專項支援自己的出生地安徽廬江的抗洪。除了捐款,她還積極聯繫採購相關抽水泵、手電筒、衝鋒艇及生活用品、食品等物資,發往廬江救援前線。
不只是心繫家鄉,那些如毛細血管般遍布中國軀體內的縣域農村,也引起了薇婭的關注。
雖然是第一位把農產品帶入直播間的主播,但薇婭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那個堅持走在貧困山區,去推進精準扶貧的公益人。
一切始於2016年的那場助農直播,薇婭回想起來,「被罵的很慘。」
彼時由於連日暴雨,浙江一年一季的特色農產品仙居楊梅大面積滯銷,為解當地農戶的「燃眉之急」,阿里巴巴組織了幾場助農直播,薇婭沒猶豫就報名參與直播帶貨。
回憶起當時,薇婭帶著團隊冒雨踩著泥巴去採楊梅,首次賣起了農特產,然而結果是罵聲一片。
她依然記得當時不少網友評論稱「薇婭作秀、炒作!」還有粉絲在直播間留言「你助農直接捐款就好,幹嘛要我們買單。」後來團隊復盤才找到了「癥結」所在。
「東西賣太貴了。」薇婭也覺得,既然是助農就沒有和當地農民砍價,自己還買了200箱送人。她意識到,「即使做公益助農,既然產品在直播間銷售,就要講究品質和價格,不能讓消費者去買單。」
把助農產品推薦給大家,讓粉絲通過消費來助農,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薇婭卻踩過不少「坑」。像直播間收到的農特產樣品不錯,可生鮮產品一旦經過物流配送發往各地,待粉絲收到產品,難以避免會發生一些損耗,往往此時,粉絲會把情緒都撒在主播身上。
「這些坑不是大家故意給我埋的,而是助農扶貧不是有錢、有流量、有愛心、有熱情就夠了。」薇婭試著轉變思路,自己組建起了一個專門面向農特產的選品團隊,從選品到選地區,「像水果的甜度,包括包裝,物流,客服的配置,售後團隊該怎麼去處理等等,所有的東西標準化。」即使是助農產品,她要求團隊像篩選品牌產品那樣嚴格考核,當然也要「量力而行,一點點去做,選一些好的農產品,像土豆、大米、紅棗等。」
在薇婭看來,不少偏遠地區的農特產,因為物流等原因無法上行到城市,並不被消費者所知時,而她希望以己之力,儘可能去改變這個局面。
通過薇婭直播間的高流量和高轉化率,想要賣出爆品一點都不難,但「助農只是進直播間,賣那一次的話,那沒有什麼意思啊。」薇婭考量的是,怎樣幫助農特產打造品牌,使當地的產品也能商品化。
「出了我的直播間,它也能賣。」她告訴記者,扶貧不能僅僅靠愛心,助農產品賣出去也不能靠同情,而是「我的商品是真得好」,即使拿到市場上跟所有品牌擺在一起,也有競爭力。
常態化
薇婭曾經進到一個村,看到每個人都在拿著手機直播,「村播們即使在地裡挖紅薯的時候,也會直播,在抓雞的時候會在直播間問『你要哪只雞?』」那一剎那的感覺,在她看來是過去不可能體會到的。
為了讓各地農民的農特產找到自己穩定的銷售渠道,「每一位個體或農民自身都能賣」,薇婭還希望幫扶各地培養農民做電商直播,如此「授人以漁」以讓直播助農走得更遠。
種種希冀,讓薇婭意識到自己和團隊可以將直播助農做成常態化。
謙尋控股高級副總裁、薇婭事業部總經理、薇婭扶貧助農項目負責人古默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坦言,薇婭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基於此前的經驗積累,團隊會有更多擔憂。
畢竟助農不單單是哪裡的農特產滯銷,「我們幫幫他們」這麼一句話那樣簡單,這個過程中考驗的是,團隊能否幫助當地農民,一起解決農村電商的痛點,像農產品的標準化,包裝和售後服務的完善,甚至要突破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等一系列現實難題。
薇婭也深知其中不易。2019年,她和團隊去到雲南省麗江市下的永勝縣,看到那裡的石榴因為海拔高,接受陽光照射充足,又甜又飽滿。但由於當地交通問題,物流配送就顯得「捉襟見肘」,「那裡的東西真的很好。」薇婭意識到,針對農特產,除了在產品品控和售後服務上作出改善,使之成為標準的商品外,之後的物流運輸短板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當然,這需要各級政府花時間、下力氣去解決相關問題,打造農產品成熟的供應鏈。再者,離不開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型科技企業的助力。
據悉,阿里巴巴有一個名為「畝產一千美金」的計劃,是其通過聚合淘寶、天貓等20多個業務線的力量,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形成阿里雲智慧農業、螞蟻普惠金融、菜鳥鄉村物流、村播帶貨等數字操作方案,助推各地農業數位化轉型。
嚴格把控特色農產品,阿里數字經濟體又幫扶各地解決了部分物流問題,讓薇婭做直播助農這件事也順利了很多。2019年,薇婭做了一個名為《薇婭魅力中國行》的助農直播項目,以省為單位,「每個月去到一個城市」,結合當地特色農產品做精準扶貧,並連帶把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旅遊業推介給消費者。
截至目前,薇婭已經走過了雲南、安徽、湖南、青海、河南、黑龍江、湖北、陝西、貴州、吉林等多個省份,進行扶貧助農公益直播,用「以買代捐」的形式引導銷售額超3億元,幫助數萬戶勞動者們增加了經濟收入,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
當被問及從直播間「走出去」的農特產時,薇婭如數家珍,柞水木耳、碭山梨膏、天柱山瓜蔞籽,山西黃花菜……
價值
4分鐘賣掉1萬餘罐貴州普安紅茶,5分鐘售罄3萬份甘肅禮縣蘋果脆片、2.6萬份河南民權麻花……數據顯示,近一年來,由薇婭發起和參與的扶貧助農公益直播場次超百場,累計引導銷售額近6億元。
「我沒有覺得自己多成功,只是覺得努力有了回報。」薇婭認為,從成為主播,到做起助農直播,到後來的堅持公益,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有價值和結果。
談及公益直播,「完全免費」,薇婭自己不會收取佣金等任何費用。對於她口中的價值,古默的理解是,「薇婭的直播帶貨只是一個助推器,最終還要幫助當地把農產品變成消費者認可的商品,這樣的扶貧助農才真正的有意義和有價值。」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業帶來衝擊。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階段,直播電商起到了重要作用。據悉,薇婭不僅進行了助力湖北的公益直播,她還成為第一個去到湖北當地做溯源直播的主播。
薇婭的堅持讓她獲頒了扶貧領域的最高榮譽。10月17日,在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薇婭憑藉她長期以來在扶貧助農公益活動中的表現,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領獎的前一晚,薇婭由於要在大會前實行隔離,未能出現在直播間,當晚由她的搭檔琦兒代播。但是領獎結束後,她便回到直播間準備起當晚的那場助農直播,一直忙到深夜。
就薇婭為定點扶貧縣特色產品直播帶貨一事,今年12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還專門發文予以表揚。
原來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農業農村部扶貧辦聯合阿里巴巴集團,再協調薇婭免費為部裡定點扶貧縣來做公益直播。這場直播助農活動中,薇婭選擇了包括龍山縣百合、劍河縣牛肉乾在內的5個扶貧產品,在短短20分鐘直播時間內,就有18萬件產品在淘寶直播間被賣空,總計銷售金額近300萬元。
工作在新興直播電商行業一線的薇婭,身體力行做著公益助農、數字助農的事,通過直播源源不斷地將農產品分享給全國乃至世界的人們。
「最大的商業價值就是給別人創造價值。「對於當下在做的事情,薇婭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她如是評價自己,在感慨團隊同事的陪伴之餘,她還不忘呼籲更多人關注起公益直播這件事,「我堅信,只有讓更多的人擁有未來,才能真正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