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70周年。為深刻反映七十年來黨領導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在傳承、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奮鬥實踐,展示中國民間文藝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激勵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砥礪前行,12月8日,中國民協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辦大美民間——中國民協七十華誕展覽活動。活動分座談會和開幕式兩個環節。出席此次活動的有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屹,黨組成員李前光、胡孝漢、董耀鵬、張雁彬,中國文聯相關部室領導,各兄弟協會分黨組成員,中國民協第八、九屆主席團成員,中國民協顧問,民間文藝領域的專家學者,民協退休老幹部等共計一百餘人。
座談會上氣氛熱烈。許久未見的民間文藝界的老朋友們在此相聚,共話民協和民間文藝。大家分別從自身工作的角度暢談民協發展,充分肯定中國民協取得的成績,並對民協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美好的期許。
開幕式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邱運華主持,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首先發表講話。潘魯生主席在講話中回顧了民協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所開展的各項重要工作。他說,70年來,中國民協一直致力於組織、規劃、指導全國性民間文學、民間藝術及民俗文化工作,通過考察、採集、研究、保護、傳承等方式,達到保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民間文化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民間文藝表演活動,舉辦旨在獎掖各種民間文藝的「山花獎」評獎,維護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全方位推動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並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潘魯生最後表示,中國民協一定以推動民間文藝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為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鑄輝煌。
開幕上,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張雁彬、老藝術家代表張錩、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分別做了發言。
本次展覽分「跋涉」「溫暖」「傳承」「足跡」「心痕」「聚焦」「燦爛」「薪火」八個版塊,以時間為主線,用200餘幅圖片、1萬餘文字勾連起自1950年民研會成立(中國民協前身)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涵蓋了新民歌運動、搶救三大史詩《江格爾》《格薩爾》《瑪納斯》、編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中芬聯合考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調查民間故事民歌項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協新承擔的兩大國家重點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和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展覽還首次展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部分珍貴的文獻、信函等資料,如中國文聯批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為團體會員的批件,顧頡剛寫給林山關於民間故事整理的建議的手跡等,透過泛黃的紙張,仿佛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再次感受到開拓民間文藝事業的老前輩們的赤誠之心。
在展覽館的核心區域,中國民協特別以「薪火」為題,向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終身成就獎的九位獲獎者致敬。學術立會,薪火相傳,七十年來中國民協就是從一代又一代學術前輩的手中接過傳承的火炬不斷向前發展。
展覽館的實物展區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欣賞。據悉,32件展品由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協推薦,集中反映當地的民間工藝特色和民間文藝風貌。惟妙惟肖的麵塑,典雅古韻的團扇,栩栩如生的繡品,難得一見的民族樂器……包涵25個民間藝術門類的展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置身於民間元素環繞的展廳,令參觀者不禁慨嘆我國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豐富,正是這些共同匯聚成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
此次展覽活動既是一次成果展示,也是一場匯報總結,更是一次激勵鞭策。今年正值我國「十三五」規划行將收官、「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民協將以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更昂揚的精神狀態推動民間文藝事業持續繁榮發展。
(主辦方供圖)
責編: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