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開展第二屆「泳往直前」國際殘疾人日遊泳活動。 李映 李宇彤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王祖敏)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多名帕運會冠軍聚集在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分享他們的「體育心得」,呼籲殘疾人兄弟姐妹勇敢走出家門,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帕運會四朝元老、10枚帕運會金牌得主許慶在「泳往直前」國際殘疾人日遊泳活動中擔任「救生員」。 王祖敏 攝
當日,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組織來自基層社區、企業的70餘名殘疾人開展第二屆「泳往直前」國際殘疾人日遊泳活動。本次活動在充分結合參加人員的身體特點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以參與、展示、娛樂為主進行活動設計。共設有競賽類、展示類和趣味類3類項目12個小項。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帕運冠軍班」的學員們以「裁判」「救生員」「引導員」「錄入員」等身份參加了此次活動。
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帕運會冠軍們分享了體育帶給他們的改變。
倫敦帕運會射箭金牌得主嚴會蓮(左)與雅加達亞殘運會輪椅籃球冠軍陳雪靜。 王祖敏 攝
6歲時遭遇車禍導致雙臂截肢的遊泳運動員許慶,12歲時以中國帕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隊員身份參加了雅典奧運會。如今,這位「90後」已是擁有10枚奧運金牌的帕運會四朝元老。他認為,運動是最好的康復手段,遊泳是康復效率最高的水療方式,體育運動在助殘疾人實現「自立」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康復,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運動不僅會一點一點驅散你心中的陰霾,並且你還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積極向上的能量。」許慶說。
裡約帕運會打破世界紀錄奪冠的遊泳選手靳志鵬。 王祖敏 攝
兩位客串錄入員的女將則強調了體育帶給她們的「自信」。
7年前,剛成為一家公司財務實習生的陳雪靜遭遇車禍,在18歲那年與輪椅為伴。陳雪靜稱,她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接受現實,直到她接觸了她以前從未關注過的輪椅籃球。作為中國輪椅女籃的一員,陳雪靜剛在今年十月的雅加達亞殘運會上獲得金牌,她笑言:「在運動中我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現在我的世界陽光明媚。」因小兒麻痺症導致下肢殘疾的倫敦帕運會射箭金牌得主嚴會蓮則稱,體育讓她「視野更開闊、心情更開朗」。
另兩位奧運冠軍詮釋了體育讓他們「自強」。
因腦癱導致下肢殘疾的靳志鵬在裡約帕運會上打破世界紀錄獲得遊泳項目金牌。他稱,努力拼搏、不服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也正是他獲得帕運會金牌的關鍵所在。「當我站到奧運會最高領獎臺上時,我特別自豪——殘疾人同樣能為國爭光!」
體育同樣賦予了裡約帕運會女子舉重冠軍譚玉嬌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她7歲時因骨髓炎落下後遺症導致肌肉萎縮,是體育讓她變得強大,並「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她說,醫療和慈善都只是外在手段,殘疾人只有內心強大起來、主動融入社會才是解決問題之本。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運動也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最佳途徑之一。現在國人越來越理解和接納殘疾人,她希望更多的殘疾人能走出家門,動起來,感受這個「很大、很精彩的外面世界」。
裡約帕運會舉重冠軍譚玉嬌,客串遊泳裁判。 王祖敏 攝
為讓更多殘疾人享受運動的快樂,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從2016年創建了「泳往直前」為基層殘疾人體育服務的品牌活動。截至目前,殘疾人公益遊泳培訓平臺已開展200餘次培訓課程,固定學員140餘人,涵蓋肢體、視力、聽力和智力四個殘疾類別,累計培訓3000餘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