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最近幾年,濟南出現了很多商場,如經四路和高新的萬達,泉城廣場的恒隆,洪樓的印象城,東部的萬虹廣場、萬象城,西部的宜家、麥德龍,等等,讓濟南人有了更多的去處。
新人笑,舊人哭,也有很多濟南人熟悉的商場,成為了記憶。
1、濟南商界「五朵金花」
所謂的五朵金花,是商業圈子裡的人自己叫出來的。他們分別是濟南百貨、濟南一百、山東華聯、人民商場和大觀園商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5家商場幾乎佔據了濟南80%以上的份額,而且都是老國企。
其中濟南百貨還是濟南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後來命運多舛,多次被轉讓,先賣給北京一家叫華建的企業,後將軍投資接手,民營企業天業再接盤,如今又回歸國有,但早已和零售業無關。當年泉城上標誌性的百貨大樓,也早已被拆掉。
如今前3家已經徹底消失,濟南百貨大樓就是如今恒隆所在的位置,一百和山東華聯的建築還在,前者已經改成辦公樓出租,山東華聯就是現在八一銀座。
人民商場已經賣給了煙臺的振華,如今已經很難看到當年人民商場影子,而且物是人非,當年人民商場的很多老人,包括一把手,都已經離開。
大觀園與長春的歐亞合作,老的商場還在大緯二路的大觀園。去年,雙方共同投資的歐亞大觀在陽光新路上開業。
曾經的五朵金花,早已經面目全非。
2、曾經的洋商場
再來說說洋商場,濟南也曾有多家外資商場,但濟南似乎是洋商場殺手,沒有一家在濟南混得好的。
一度世界排名前3位的超市,都曾來濟南落戶:
2003年9月,沃爾瑪就在濟南泉城路西頭開設了第一家店。這是濟南的第一家洋商場。
2004年4月,當時的世界老二也來了——法國的家樂福在解放橋開了濟南的第一家店。
5年之後,2009年11月,老三、英國的樂購(TESCO)也來了,在七裡堡開設了第一家店。
沃爾瑪曾在陽光新路開了二店,但幾年後關閉,去年,泉城路店也關閉,徹底退出了濟南市場。
樂購七裡堡店很快關閉,後來又在經四路萬達開了一家店。幾年後,隨著樂購將中國店鋪賣給華潤萬家,這家店也更名,算是退出了濟南市場。
目前只有家樂福店還在營業,但近年到過該店的人,都能看出其生意到底怎麼樣,冷靜有餘。
超市方面還有泰國的易初蓮花(後更名為卜蜂蓮花),2005年1月在省體中心開設了在濟南第一家店,不過,5年後關門大吉。易初蓮花是我國入世時承諾全面放開零售業之後,濟南開設的第一家100%外資的洋商場。
易初蓮花還曾準備開設第二家店,在花園東路,內部裝修已經完成,LOGO已經掛出,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撤了。該店變成現在的銀座華信店。
洋百貨商場在濟南的境遇更慘。
先是日本的伊勢丹,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伊勢丹在日本的地位,其在中國的天津等地開有商場,生意曾相當不錯,不過在濟南僅開了2年就鎩羽而歸。2005年9月其在泉城路現在蘇寧店所在的永安大廈開設了一家門家,但整整2年後,2007年9月關門。
2012年4月,也是在泉城路上,正好在原伊勢丹的對面,濟南迎來第二家洋百貨店——百盛百貨。百盛是一家馬來西亞的零售巨頭,在北京、上海等地開有多家店,一度相當不錯,在山東的青島也開有店。但把濟南當作山東總部的百盛,在濟南也境遇不佳,維持了2年多一點,2014年5月關門。
可以說,洋商場在濟南,沒有一家過上好日子。來的時候雄心勃勃,很快鎩羽而歸。
3、這些商場還記得嗎?
其實,國內商場在濟南也沒過上什麼好日子。
最初是上海的新大新,2005年開業,但很快走人了。
上海的世紀聯華曾是國內零售業的第一,他們與濟南的萬隆合作,於2001年在英雄山路上開了一家大型超市,生意一直不太好,2009年,「八年抗戰」後撤出了濟南。這家店改成如今的銀座奧特萊斯店。
可能很多人沒有印象,北京華聯很早就在濟南開過店。2002年,他們在濟南動物園北側開有一家大超市,但堅持了不到一年即關門。
新一佳最近出了問題,其一度在國內零售行業佔有一席之地。它在濟南也算是波折不少,曾選過多個地址,但都被濟南某商場截胡,後於2002年前後在全福立交橋附近原將軍惠員超市所在地,開了一家店,很快關門,隨後又到其他地方開店,幾年前徹底退出濟南。
濟南本土超市中,不得不提萬隆、世購、萬嘉隆、新國道等,萬隆是濟南超市的鼻祖,由蔬菜集團創辦,曾開有上百家店,後一夜間倒塌,負責人還入獄多年;世購是濟南第一家倉儲式超市,當時很多人打車去大西部的世購買東西,其會員卡需要花錢買,曾在國內引起轟動。萬嘉隆、新國道也是濟南最早的倉儲式超市,但僅風光了幾年就倒閉了。
此外,濟南還有過中興商場、金鑾、國貿、將軍惠員等一度名氣不小的商場,如今北園大街上還有一個被俗稱為國貿的地方,那就是當年的國貿商場。
當然,有人提醒了,還有三聯。濟南人心的又一個痛,不多說了。
最近20年來,濟南的商場常青的其實就是三家,銀座、貴和和濟南華聯,外加來自臺灣的大潤發。
你還記得那些消失的商場、超市嗎?如果逛過5家已經上,說明你至少是在濟南待過10年的「老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