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導
1月12日,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審查、批准《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根據《綱要》,濟南將構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著眼促進全域資源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強化市級統籌,完善協調機制,突出抓好重點載體建設,促進錯位特色發展,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內涵式發展。
做強東部加快建設科創智造之城:
到2025年稅收「億元樓」新增20棟以上,萊蕪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以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支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強區域發展聯動,加快建設現代化東部城區,集中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主陣地。
建設提升CBD奧體片區。強化中央商務區總部經濟、金融商務、到2025年五大地標性建築等高端載體全部建成,稅收「億元樓」新增20棟以上,單位面積產出躋身全國中央商務區十強。統籌漢峪金谷東片區和劉智遠片區,加快建設中日國際醫療科技園。
強力推進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和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創新港),打造形成產研院創新圈、超算中心創新圈、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創新圈、未來戰略創新圈,建設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平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和區域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加快濟南高新區東區、國際大生命科學園、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濟東智造新城建設。
做大做強濟南高新區,強力推進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爭取綜合實力進入全國50強。充分發揮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濟南綜合保稅區和章錦綜合保稅區開放引領作用。規劃建設東部樞紐產業城。
推動萊蕪一鋼城創新轉型發展。合力建設黃河流域先進位造業中心。突出抓好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不鏽鋼製品深加工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到2025年萊蕪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振興西部加速建設活力康養之城:
打造北方地區醫療健康「最強大腦」,高水平建設「京滬會客廳」
發揮交通樞紐和高校園區優勢,推動產城融合、校地融合、區域融合,加快西部振興步伐,到2025年槐蔭區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長清區、平陰縣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加快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北方地區醫療健康「最強大腦」。加快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山東大學國際醫學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國一流的「醫教研產養」協同發展高地初步建成。
提升西客站片區綜合功能。規劃建設高端商務樓宇,集聚京滬優質資源,高水平打造「京滬會客廳」。高效利用「一院三館」等文化資源,打造「泉城文化藝術會客廳」。完善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配套服務功能,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會展高地。
加快建設西部科教產業城。統籌長清大學城、齊魯創新谷、濟南經濟開發區、党家智慧城、白馬創智谷等重點片區,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示範區。提升長清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推動齊魯創新谷與濟南經濟開發區融合聯動,加快建設平陰東部產業新城。
打造文旅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區。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和旅遊產品設計,積極培育文旅、康養、運動等小鎮,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旅遊、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
做美南部持續建設綠色生態之城:
保護城市「綠肺」和泉城「水塔」,建設「智慧南山」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
堅持以更大力度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加強泉水補給區生態修復保護,增強水源涵養和森林碳匯功能,保護好城市「綠肺」和泉城「水塔」。
推進錦繡錦雲錦陽「三川」和玉符河流域生態保護,實施跨區域泉群泉城和南部山區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抓好水源涵養、小流域治理和泉域重點滲漏帶修復。建立全領域、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建設「智慧南山」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
加強旅遊資源整合,提升旅遊服務功能,發展精品民宿,建設四門塔文化保護及生態旅遊示範區,推進漿水泉、龍洞風景區等近郊旅遊資源保護開發。建設大澗溝復興生態型總部經濟發展示範區。高標準規劃建設雪野片區。建設山區綠道體系,推進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發展生態農業和特色林果產業,適度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建「源味南山」地域特色公用品牌體系。
實施省道103線改擴建和柳埠至西營連接線工程,建設濟棗高鐵南山站,提高公交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實施歷城區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改造提升仲官汙水處理廠,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垃圾日產日清。
崛起北部全力建設未來希望之城:
高標準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打造區域協作共同體
堅持把北部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集中優勢資源,加大開發力度,推動黃河北地區加快崛起。
統籌協調兩岸生態和文旅資源,協同開展風貌管控,高標準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打造相互連通和自然銜接的景觀廊道。
營造藍綠交織,疏密有秩、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區,超前布局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構建新型智慧城市體系框架,打造數字李生城市系統和全域智能化環境。
全面促進濟陽、商河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對接融合,打造區域協作共同體,共享重大區域戰略紅利。高標準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至濟陽、商河的城市快速路,提升國省道建設標準和通行能力,加強城鄉路網銜接。
加快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完善桑梓店片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壯大濟北經濟開發區規模實力,建設濟陽高鐵新城和中國特醫食品城,創建國家級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加快商河經濟開發區發展,建設國家級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做大做強高端醫藥化工產業園和溫泉康養產業園。
做優中部精心建設魅力品質之城:
加快「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大千佛山片區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突出泉城文化特色,彰顯歷史文化名城底蘊,聚焦二環以內老城區,推進瘦身健體和減量增效,推動城市品質化、功能現代化、業態高端化。
實施天下第一泉風景區連片擴容和名泉泉水景觀打造提升工程,建設泉水博物館,加快「泉·城文化景觀」申遺。
統籌大千佛山片區保護提升,高水平完成千佛山北廣場和佛慧山片區景觀提升,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升級改造泉城廣場片區、南門大街——司裡街片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明湖——護城河遊覽步道貫通工程,保護整治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修繕長春觀等歷史建築。做優老商埠區「一園十二坊」景觀,復興大觀園街區。
抓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洪家樓、塗口、圩子墩等片區保護整治和改造提升,大力實施小清河——黃河區域更新改造。
探索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臺,實施二環以內56個棚戶區和29個城中村改造,精準實施建築高度、容積率「雙減」。
提升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等載體能級,做強山東新金融產業園,打造二環南路科創帶和南部科創新城。高品質建設泉城路步行街,打造一批文創園區和高品質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