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這三種「心理」在作怪!

2021-01-07 藍夕荷

作者:藍夕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越來越多人為了忙自己的工作,曾經那些要好的朋友也漸漸少了聯繫,也許是為了生活, 每天都要忙著自己的事業,加班加點,為了掙到更多的錢,給自己所愛的人更好的生活……

人都是有情緒的,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感情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情緒低落或者開心的時刻,很多人為了把自己的悲傷發洩出來和把開心分享出去,只好發朋友圈告訴自己的好朋友,因為大家平時都不在一個地方工作,想找個人聊心事都沒,但憋著又怕委屈了自己,所以發朋友圈是他們最好的方式。

與此同時也有些人不喜歡發朋友圈,甚至從來都不發朋友圈,因為在他們眼裡,發朋友圈很沒必要,而且自己平時工作就很忙,也沒空,也有些朋友看得比較透,覺得沒必要把自己的心情告訴大家,自己過得怎麼樣,自己知道就好,即使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現在怎麼樣,也不會有人同情你,更不會幫助你,這樣反而會讓人覺得你不成熟。

當然還有一種純屬是懶,不過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生活的方式,我們都應該尊重,說是這麼說,但是大部分人都很討厭一些每天發十幾條賣東西的朋友圈,也討厭每天發負能量滿滿的東西,本身大家生活就不容易,結果打開朋友圈還要看到你的負能量,情緒互相傳染,也許你發這條朋友圈並非是想給大家看,只是想給自己想讓的人看到,那你可以在發之前屏蔽掉大家,只讓想讓看到的人看就可以了。

那麼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出於什麼心理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訴求罷了,當然也有些真的只是喜歡,其實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這三種「心理」在作怪!

心理一: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生活中很多人在現實中,很多人為了引起別人注意到自己,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而且一般這樣的人往往自尊心也比較強,但內心是自卑的,所以才會很想通過一些外在的東西把自己想要的表現出來,比如通過朋友圈來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

相信很多人都會發過一些榮譽類的朋友圈,問問自己當時的內心,是不是很想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很優秀,想讓大家都知道,想獲得別人的讚美,其實這無可厚非,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你可以不用發出來都可以的,只是你發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單純想法,但你見過沒有任何動機做一件事的人嗎?哪怕是吃飯你可能也有原因才做吧,當然我沒有任何批評說不好,只是從心理學角度給大家剖析一下,這是虛榮心在作怪,如果是好的方面發下還是挺好的,至少你可以收穫快樂,讓大家也知道你的優秀,但負能量的就不要發太多了,畢竟沒人願意被一個人經常負能量汙染。

心理二:為了渴望被關注,刷存在感

很多人其實在這個社會生活還是很孤獨的,因為平時自己要忙於事業,忙於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跟朋友聚聚,自己又怕自己太久沒有和大家說話被大家遺忘,所以很多人經常發朋友圈是為了渴望被別人關注,刷存在感,太久沒有跟朋友聯繫,想著至少發個朋友圈讓大家知道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孤獨和無聊情緒左右太多,自己渴望被別人關注,所以發朋友圈讓大家知道,又或許是想讓某一個人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正在做什麼,心情又如何,其實在這種快節奏生活中這樣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心理三:為了賺錢,這已經成為了生活一部分

生活不易,誰都知道賺錢不易,很多人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後,還會有自己的副業,為了生活,很多時候他們都會選擇從事網際網路有關的,比如在自己朋友圈每天賣產品,但每天必須要發朋友圈,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工作,即使不是兼職也好,有些全職的,比如銷售,有些銷售工作就是需要經常發朋友圈的。

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畢竟生活沒辦法,這個是不到自己不做的事,哪怕自己不喜歡也好,但還是要發,這種純屬是為了工作,從心理學來說這種被逼無奈的發朋友圈是最心酸的,因為自己不喜歡的同時,朋友圈的好友大部分也不會喜歡,甚至很多會把他們屏蔽。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來發朋友圈,其實我們都可以用同理心去理解,那樣我們就不會反感了,當然這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但在生氣前多換位思考一下,那樣也可以理解了,你可以不接受,如果不想看,也沒必要委屈自己,可以選擇屏蔽別人,但不要對別人發的東西有太多的責罵和抱怨,因為抱怨於人於己都不好,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過得比你好
    他們不再活躍在朋友圈裡,我想他們的身邊應該是有了可以分享快樂的人,又或者他們找到了另一種同自我本身在一起更和諧的方式,也就更沒有必要發朋友圈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們那些漸漸地不再更新朋友圈的人還是值得學習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心理學家提出的兩個觀點值得思考。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並非低調,十有八九是這三種心理
    網絡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習慣在有空的時候發一下朋友圈,但是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人以前很喜歡在網上發朋友圈,突然變得沉默了,不再看見他更新朋友圈了,他們十有八九是三種心理。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生活是自己的剛開始很多人喜歡發朋友圈,在網上記錄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好是壞,都喜歡發到網上,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狀態。慢慢的,人們意識到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沒有關係,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他人知道,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自己過好就可以了,跟他的沒有關係。
  • 心理學:對外人大方,對老婆摳門的男人,多半是這三種心理
    男人的這些行為,在心理學上也是有依據的,對外人大方,對老婆摳門,其實就是一種失衡的心理。對身邊人過分的要求,認為是理所應當,以自我為中心從,覺得全世界都應該圍著他轉。 就像是這句話說的一樣:「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耐心留給陌生人,卻把所有的壞情緒都留給家人」。 那麼,這些男人,到底是什麼心理呢?
  • 窺視前任朋友圈的人,大多是這三種想法,別不懂
    前幾天,一位讀者留言,她說和前任已經分手三個月了,依然放不下他,還是會經常偷偷看他的朋友圈,關注他的生活,看到他過得好,她會遺憾身邊沒有她,看到他過得不好,又會覺得心疼。 02 窺視前任朋友圈的人,大多是這三種想法: 第一種
  • 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有這幾種心理
    小王是屬於那種特別愛發朋友圈的人,他今年才23歲,剛從大學畢業不到一年,或許是因為對生活充滿嚮往和好奇感的緣故吧,他幾乎每隔一天就會發一次朋友圈。比如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工作和生活當中的一些有趣事,他覺得這是一件特別美滿的事情,所以他很難理解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
  • 心理學,喜歡發朋友圈的人 一定有這3種心理
    喜歡發朋友圈的人一定有這三個心理,看你知道幾條。 1、只為是為了記錄美好 有些人是把朋友圈當做記事本,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通過朋友圈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與親戚,他的自身情況。我們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裡面,會看到有秀恩愛的,曬廚藝的,發自己家孩子日常的。
  • 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有這3個心理!你認為是低調?別傻了
    其實,這種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有這3個心理,要了解了之後,然後對症去追,還是很好追到手的。 而這兩種快樂從側面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心理,一種是知足常樂,一種是心理匱乏。 那個心理匱乏的人,很不容易滿足,到最後就會越匱乏越炫耀,這種人在朋友圈裡會天天曬,是想通過外界來證明自己很快樂或很幸福,也可以說是虛榮心作怪。
  • 「恭喜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杜言心來源:簡易心理學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有人說:「你的朋友圈不僅是為朋友存在,更是為愛你的人存在。」我認為,這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通常都有以下幾個特點。01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 微信頭像經常更換,朋友圈頻頻發,反映出此人的什麼心理?
    微信頭像經常更換,朋友圈頻頻發,反映出此人的什麼心理?這種情況我也有經歷過,現在就感覺朋友圈對我來說不重要了。更多的就是關注每天的生活細節,還有的就是從中找一些樂趣。而那些經常更換微信頭像,頻繁發朋友圈的人,第一種可能是遇到了喜歡的人,剛好這個人就在朋友圈裡,不敢主動,想引起那個人的注意力,於是就發朋友圈,或者更換頭像了。第二種可能就是這個人的心情很鬱悶,用更換頭像來展現自己的心情,發朋友圈尋求朋友的安慰,試探一下朋友圈裡會有誰來關注自己。
  • 心理學:經常在朋友圈曬自己照片的女人是什麼心理呢?
    相信大部分人的朋友圈裡都有這樣的女人,他們常常會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的照片,並配上一段話。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一般在朋友圈裡發自己的照片的女人,大部分顏值都還是不錯的。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過度的化妝和使用美顏功能,拍的照片和本人判若兩人的。
  • 心理學:喜歡發這三種朋友圈的人,過得都不幸福
    生活中的小確幸除了通過小確信來逃避生活的壓力,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在社交平臺發布動態,來抒發生活的感悟,今天要聊的就是那些經常活躍在朋友圈人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人來認同自己,每個人卻又都說著沒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在哀嘆生活的人精心編輯朋友圈的時候,大多數有能力的人,都已經早早地從今日的工作狀態中脫離了出來,迎接了自己的生活。
  • 微信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這3種性格,與低調沒有關係
    有時候你點開一個人的朋友圈,你會發現一絲痕跡都沒有,這種情況一種是把你屏蔽了,第二種就是不發朋友圈的人。那這種微信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是這3種性格,與低調沒有關係。一、性格內斂,生活中和朋友圈都沉默寡言有些人的性格比較內斂,在生活中很少發表自己的言論,他們所有的想法都埋在心裡,不願與別人討論。
  • 心理學:層次高的女人,發朋友圈都很特別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女人是被人嗤之以鼻的,負能量爆棚,不停地吐槽工作、婚姻等,似乎自己的生活被抱怨圍繞。 這類人一看就裡層次低的女人,總能看到生活中的不如意,小題大做,生活中越是缺乏什麼,朋友圖就喜歡發什麼。 同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全世界都圍繞著自己而轉,自傲的背後體現了自卑。
  • 不發朋友圈的男人,通常都是這三種性格,與低調無關
    作者:小喵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我身邊的朋友,超過八成都在朋友圈裡設置了三天可見。有時候想起一個朋友,想看看他最近過得怎麼樣,可點開朋友圈卻是一片空白。原來朋友圈在設置三天可見之後,我們連最後一點與人聯繫的方式都沒有了。
  • 你經常發朋友圈嗎
    」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21世紀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或許談不上翻天覆地,但至少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也不再局限於打電話、發簡訊、發郵件,如今更受大眾歡迎的兩種方式應該是QQ和微信。提到微信,不得不提萬能的朋友圈,所以,我想問一句:你經常發朋友圈嗎?
  • 情商越低的人,越喜歡在朋友圈發這四種東西
    它早已成為我們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必備工具,其中,朋友圈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功能。 在每個人的眼中,朋友圈可能都有不同的含義,有些人希望能夠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日常和情緒,有些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自己的產品更快的售出,亦或是在上麵塑造所謂的「人設」。
  • 一個人,發完朋友圈又「秒刪」,大多因為這些原因,真準
    我本人不是經常發朋友圈的類型,發表的朋友圈內容也都是跟工作與生活有關,其實相比較自己發表,我更熱衷於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點空閒時間,打開朋友圈看看列表裡的人都發表了什麼樣的動態。分享平臺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區域,也是人們發洩個人情緒的一種方式。
  • 經常發朋友圈,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意外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們的朋友圈中似乎總是有幾個「常客」,基本上只要一有人發朋友圈,我們就知道肯定是那幾個人。有些人喜歡分享生活的快樂,他們愛美食、愛旅遊、愛戶外,也喜歡與人交往;有些人喜歡分享自己的思想,他們對人對事的看法能夠給人以啟發。
  • 有些人天天屁大點事都要在朋友圈裡發下,這是什麼心理?
    有些人天天屁大點事都要在朋友圈裡發下,這是什麼心理?一般來說,在我們朋友圈較為活躍的人,一般都是較為有很好的朋友緣分的,但是如果說當一個人活躍過了度的人,她也會在有一些時候會帶來一些人對於她這個人所發朋友圈的不滿,可等到我們真正考慮我們為什麼討厭她發這麼多朋友圈的一個原因是嫉妒,因為我覺得她發的朋友圈可能是為了她在乎的人知道她過的很好,不用擔心她的生活了。
  • 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可能有這2種不健康心理,看看你是哪一種?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人生心理課50講》第46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什麼是人格健康,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認為所謂的人格健康,就是有清晰的自我邊界,並且也尊重他人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