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的鋼鐵精神,抗美援朝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2020-12-15 史問

在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比較著名的戰役,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有很多的戰役很是殘酷,那是血與痛的經歷,像歷史上的長津湖戰役。其實有很多的人對這一段歷史一無所知,因此需要一些手段來讓人們了解當時的情況是如何慘烈。

讓現在的人們不止安於現狀的幸福生活,對待歷史也要有敬畏和尊重之心。長津湖戰役中最殘酷的就是有很多的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兩個國家之間交惡所要付出的代價。

《冰血長津湖》

長津湖這場戰役當時的自然條件很是惡劣,這對於那些參與戰鬥的人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長津湖是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但是雙方的實力相差比較大。當時國家的科技還沒有先在如此發達,因此不論是在戰略供應方面,還是在支援方面都不如敵方的條件。

而且這次對戰的還是敵方戰功赫赫的隊伍,我方最後能夠將敵方擊退,也算得上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當時我方的隊伍是第九兵團,這支隊伍在嚴寒的天氣、翻山越嶺、飢腸轆轆、疲憊不堪等條件下,還能夠將敵方擊退,也是一個厲害的隊伍了。《冰血長津湖》這個影視作品雖然將這一段歷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但是作品裡的與真實的情況肯定會有一定的差距。

在戰爭當中最重要的除了硬性條件,像武器裝備、軍人的數量,還必須要具備的就是戰略戰術。顯然在這場戰役中,我方的戰略戰術是很強的,因此才能夠將敵方的打的節節敗退。

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

長津湖是朝鮮北方最大的一個湖泊,人煙荒蕪,周圍有很多山,交通非常不便,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場在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的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的慘烈程度像曾經的「凡爾登絞肉機」,這是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

對於敵方來講,這一場戰爭是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也是最艱苦的戰爭,付出的是血的教訓。我方的軍人在這種條件下還依然能夠撐下去依靠的是對國家的信念

敵方部隊認為長津湖這個地方條件過於苛刻,沒有人會想要在這裡開戰,即便是歷史上最驍勇善戰的成吉思汗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敵方認為自己很有實力,有精良的軍人,更有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就欺負弱小個體

我方對這樣的行為,這樣的思想感到很是不恥,因此我方的志願軍去幫助那些弱小的個體,這就是長津湖戰役的背景。

史詩般的壯舉

由於長津湖這裡的地勢地形複雜,還在下著大雪,戰鬥的條件很是艱苦。大雪下是一群一群的志願軍正在伺機而動,士兵們的身體都要凍僵了。敵方的軍人還在睡覺,志願軍就已經開始進攻。

他們一批又一批地衝鋒陷陣,敵軍用高殺性的武器原本以為能夠將志願軍擊退,但是卻沒能如願。即便志願軍的腿腳已經僵硬,但依靠著心中的信念,還在不斷的移動。這場戰鬥打了許久,志願軍沒有停止進攻。

這一個晚上總算是過去了,清晨的長津湖有一層霧氣,像是仙境。大雪將昨晚戰鬥的痕跡都掩蓋住了,正是因為昨天晚上將敵方打的措手不及。在敵方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我方志願軍已經將敵軍分成了三個部分,各個擊破。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供應不及時,倘若志願軍克服了這個困難,昨晚可能就是將敵軍覆滅的代價了。

總結:自從進入近代史以來,國家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戰爭。首先,軍人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人,現在的我們所看到的各類影視作品雖然會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的環境和那種作戰的氛圍,但是那些軍人所受到的苦是沒有辦法想像的。

志願軍既要抵禦住環境帶來的壓力,還要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身體被凍僵,卻依然去襲擊敵人,這一靠的就是對國家的信念,是忠誠。因此志願軍能夠將敵人擊敗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一定是努力訓練與忠誠信念的必然。

相關焦點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基本資料:  書名:《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戰長津湖》  書號:7-229-07138-7  定價:45.00元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內容提要: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 紀錄片《血戰長津湖》今晚雲南衛視播出 敬請收看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雲南衛視今晚21:35播出紀錄片《血戰長津湖》,敬請關注!1950年11月,韓戰第一次戰役後,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動「聖誕節」總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妄圖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
  • 血戰長津湖
    血戰長津湖在11月初秘密入朝參戰的志願軍9兵團,保持晝伏夜行,嚴密偽裝行軍狀態,在朝鮮的雪山、密林中進行了一場長途行軍,隱蔽進入柳潭裡、新興裡地區設伏。而作為兵團預備隊的26軍,也部署在長津湖東側,隨時準備開赴戰場。在這裡,來自中國華東地區的9兵團將士血戰美軍最精銳部隊陸戰第1師,是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鬥,此戰成為兩軍軍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
  • 如何看待長津湖血戰,是「氣多」戰勝「鋼多」?究竟是什麼含義?
    長津湖血戰,一舉扭轉了整個韓戰戰場局面,成為了韓戰的重要拐點,為最終坐下來談判、籤訂停戰協議,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此次戰役之中,中國軍人展現出來的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尤其是那種在戰火紛飛之中,冒死血戰、冒死衝鋒的氣概,受到了包括參戰一方的美軍在內的世人的廣泛讚譽。所謂的「聯合國軍」,從此之後,都對中國軍人刮目相看!
  • 再看長津湖戰役,有何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書中有所記錄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過程中湧現出大批英雄人物,誕生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文學領域,70年來有關抗美援朝的書寫一直都沒有間斷過。
  • 血戰長津湖!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血性!你所不了解的英雄往事!
    血戰長津湖,15萬志願軍圍攻美軍最精銳部隊,贏得究竟有多難? 最近,央視電影頻道播放了《冰雪長津湖》的紀錄片,片中一位老兵說道:「我們和國民黨軍,偽軍,日本,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還只有美軍這一家」。
  • 徐克導演主旋律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今津湖》開機
    日前編劇宋行爆料徐克導演在遼寧寬甸縣城拍攝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血戰長津湖》)。據悉這個題材馮小剛幾年前就想拍攝,不知何故未能如願。如今這個題材由博納影業集團投資拍攝,徐克擔任導演。(也有一種說法這部影片由徐克、陳凱歌、劉偉強等聯合執導,黃建新擔任總監製)。
  • 胡乾秀:鬥美軍戰嚴寒,血染長津湖
    1950年12月20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參加圍殲美國陸軍第一師戰役中犧牲的胡乾秀,是抗美援朝戰場上我軍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也是長津湖之戰中犧牲的志願軍職務最高的指揮員。胡乾秀1916年出生在湖北陽新縣木港鎮胡受村(棗園村),13歲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徵,胡乾秀奉命留守,經歷湘鄂贛地區三年遊擊戰爭的嚴酷考驗。
  • 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
    來源:文匯報 中宣部電影局策劃指導、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在北京開機集中國戰爭片高配班底,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文匯報訊(首席記者王彥)冰血長津湖,異鄉埋忠骨。有這樣一組數據與長津湖有關: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之戰歷時28個晝夜。其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精銳部隊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冰雪刺骨,氣溫最低時接近零下40℃。只著單薄棉衣上戰場的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的非戰鬥性減員超過3萬人。
  • 長津湖血戰:志願軍傷亡1.9萬人,凍傷2.8萬人,為什麼這麼嚴重?
    長津湖血戰:第九兵團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人。司令員宋時輪在離開朝鮮時,目視長津湖的方向,淚流滿面,不能自持。 最艱難的戰役莫過於抗美援朝,因為當時志願軍的裝備嚴重落後美軍。
  • 永誌不忘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省委書記婁勤儉21日走訪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我省所有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強調要進一步傳承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增添強大的精神動力。
  •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壯烈搏鬥,講述志願軍...
    聆聽志願軍老戰士的殷切囑託,感悟愛國英雄崇高的精神品質。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冰血長津湖》,將鏡頭對準了志願軍老戰士,通過他們情真意切的講述,探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紅色印記,真實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戰爭往事。
  • 冰血長津湖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在這場「鋼鐵人」與「鋼鐵武裝」的較量中,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陸戰1師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電影《長津湖》重啟 吳京:第一次看劇本就數度淚目
    今年3月,中國電影家協會針對「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召開專題網絡會議,博納影業CEO於冬在會上透露,博納的一部主旋律獻禮片《冰雪長津湖》因疫情停拍,不得不延後至今年入冬再繼續拍攝,劇組1800人滯留丹東,200人滯留天漠,損失超過1.5億。 時隔7個月,這部電影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六集:冰湖血戰
    血戰長津湖,重挫美軍王牌師!組建於1941年的美陸戰第1師,雖然成立時間不長,卻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過煉獄般的奪島血戰,齊裝滿員2.5萬人,堪稱王牌中的王牌。
  • 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美軍繼續向鴨綠江一帶挺進!形勢突變,黑雲壓頂 。為遏制美軍攻勢,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急調第9兵團入朝,趕赴長津湖地區擔負東線阻敵作戰。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 長津湖四大教訓,金門島已有
    抗美援朝70年大盤點4:華東虎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五大野戰軍,華東軍區原三野部隊打得既悲壯、又傳奇。 說「悲壯」,是因為第二次戰役東線冰血長津湖一戰很慘烈。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戰70周年。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過程中湧現出大批英雄人物,誕生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文學領域,70年來有關抗美援朝的書寫一直都沒有間斷過。
  • 《血戰長津湖》大猜想:把陣地交給楊根思!
    最近,欣聞馮導第三部軍事電影力作《血戰長津湖》或於兩三年內問世,在下心中充滿了激動,對劇情非常神往,不禁萌生出如下猜想。劇情猜想:把陣地交給楊根思!根思同志威武雄壯!深深懷念,根思同志和他的連隊,在朝鮮戰場的嚴寒裡拼死堅守,英雄們用人在陣地在之革命精神,秒爆美帝偽韓狡詐虛偽的說辭和毒雞湯!並用自己的壯烈犧牲,為大部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終於成功圍殲美軍整團!在十年前的2009年9月,建國六十周年之際,楊根思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部委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英雄的戰績史冊標榜,英雄的精神持久輝煌!
  • 美軍老兵回憶長津湖之戰:志願軍凍僵了仍在衝鋒
    這個曾經的美國軍人講述一個「原木在移動」的故事,震撼了許多人,李鋼林教授在文章中寫到:聽了「原木在移動」的故事,我這才知道了,我們中國人的戰爭故事原來是這樣講的。我這才懂了,我們的勝利究竟憑什麼?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理由銘記長津湖邊的中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