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咖啡 做木工 做皮具……
——「小眾」「文藝」愛好成為當下業餘生活新時尚
咖啡愛好者在學習杯測
咖啡愛好者黃子閣在學習咖啡衝煮
現如今,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像孩子們一樣,走進各式興趣班、培訓班,工作之餘享受生活、陶冶情操。隨之而來的咖啡、木作、手工皮藝、烘焙等「小眾」「文藝」的興趣愛好或者技能培訓,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成為公眾津津樂道的精神文化需求。
咖啡藝術
為平淡生活增添別樣風味
這個暑假,大一女生黃子閣有著不一樣的規劃:去學習專業的咖啡課程,「我很喜歡喝咖啡,所以想利用閒暇時間學習一些相關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也讓假期生活更加充實和精彩。」
8月23日,記者來到位於中環廣場C塔2043的Senses咖啡學校,像黃子閣一樣,抱著興趣愛好前來學習咖啡課程的人不在少數。推門走進學校,撲面而來的咖啡香氣讓人頓時心情愉悅了起來,各式咖啡器具一一陳列。
學校主理人劉耀文是資深咖啡培訓師,在行業內獲得多項榮譽,包括2018虹吸壺大賽全國總決賽季軍、WSC世界虹吸壺大賽中國明星隊成員、明星挑戰賽亞軍。
2019年,他和小夥伴一起成立了Senses咖啡學校,從事專業的咖啡培訓工作。「我是土生土長的蘭州人,所以希望能在故鄉推廣咖啡文化,同時,也為蘭州的咖啡從業者和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在咖啡學校裡,咖啡愛好者、從業者們會從一顆咖啡豆的起源開始,進入咖啡的世界。從不同產地的咖啡豆到虹吸壺、法壓壺等咖啡製作器具的使用方法,學員們親自磨豆子衝煮咖啡,然後打奶泡拉花兒,這裡的咖啡培訓課程非常豐富和實用,一切重在興趣和參與。
「來之前,我雖然喜歡喝咖啡,但還是一名『咖啡小白』,接觸之後才發現,原來咖啡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郭君婷是位咖啡發燒友,平時就喜歡去各家咖啡店轉轉,每天上班更是少不了咖啡的陪伴,出於興趣愛好她參加了培訓課程,「現在我對咖啡知識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每天都會親手衝煮一杯咖啡,咖啡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杯飲品,更成為平淡生活中的一抹色彩。」
在授課的過程中,劉耀文坦言,近幾年的學員類型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前我們這裡的學員主要以咖啡行業從業者為主,隨著咖啡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咖啡愛好者來我們這裡詢問、報班,雖然大家只是因為單純的興趣和愛好來學習課程,但他們學起來都非常用心」。
木藝手作
讓普通人感受手工的魅力
在北京華聯商場三樓,有一間名叫「三山·素藝」的木藝工作室,走進店內,小汽車、音樂盒、打火機、鋼筆、小擺件······視線所及都是由木頭製成的家居器具,在這家店內,消費者不僅能選購心儀的純手工木藝品,還能親自DIY,體驗木藝品的製作過程,讓人在喧囂的都市中,找到一片寧靜。
工作室裡,各種鋸子、刻刀、夾具、砂紙一一排開,甚至還有加工用的車床,這些都是製作木藝品所用到的一些工具。指導老師正帶著幾個小朋友製作一臺投石車,孩子們穿上圍裙,戴上手套、護目鏡,在老師的指導下,敲敲打打、鋸鋸磨磨,在一點一滴的打磨中享受這動手的快樂。還有不少家長和孩子一起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件親子作品。
「看似簡單的手工製作,要切削打磨,在動手過程中還會運用到力學、工程、數學、歷史人文等知識,孩子們可以在動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想像力、專注力和創造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室主理人趙素娟說,目前工作室的主要客戶是以少兒、學生、年輕人居多。「木藝的世界吸引著無數的大朋友小朋友,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學習木藝,是希望能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而年輕人群體來體驗木藝,主要是想感受手工文化的魅力,或者親手製作一件有意義的禮物。」
「很多人對木藝製作還局限在傳統木藝的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大家的這種固有思維,讓更多人了解到一塊不起眼的木頭其實可以做很多東西。」趙素娟說,工作室針對不同年齡段開設了不同的課程,希望更多的人群能在手工製作中發現木器之美,「通過簡單的木藝製作,學習到更多的生活態度」。
周宏偉在皮具工作室工作
手工皮藝
在「叮叮噹噹」中享受「慢生活」
在匆忙喧囂的城市中,手作工坊也許是放下雜念,享受專注時光的一方小天地,在創意文化產業園的墨手工皮具工作室,主理人周宏偉是一位「手工皮匠達人」,他放棄月收入穩定的金融白領工作,2014年開始接觸手工皮具製作,2015年,開辦了手作皮具工作室,專門「私人定製」純手工皮具。2016年,周宏偉開設了周末皮藝培訓體驗課,為蘭州的手工皮藝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體驗的平臺,當時每周名額僅為6—8人,該課程一經開設,就受到眾多愛好者的青睞。
「很多上班族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享受周末,給自己心靈放個假。」周宏偉說,「如今生活節奏太快,人們很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沉下來的空間,讓都市人少了一些浮躁和不安;親手做給自己或愛人、朋友一件手工皮具,不僅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自身還能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對我來說,在這一片『叮叮噹噹』聲中,是美好的東西正在生長的過程。」皮藝愛好者徐女士說,她在工作室上體驗課程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如今自己所能達到的水平僅僅是會做,皮藝是一個精細的手藝活,要想做到像師傅一樣精緻,還需要多做多練習。學習期間,不僅享受了整個製作過程,更是一種遞進式的認識,從『學會』到『做好』的轉變」。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澤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