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公布了40年40人的名單,這份名單是對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一次回歸,也是對過去40年深圳奮鬥者的一次肯定。這次榜單上面有企業家,也有科技工作者,也有教育工作者,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當然重頭戲還是企業家們。
很多我們熟悉的深圳企業家都紛紛上榜,比如說著名的深圳特區三馬,還有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還有最近一年非常火的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等人。不過遺憾的就是任正非卻落選了。
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任正非落榜了,但是卻出現了兩個香港人的名字,一個就是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另外一個就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老師李澤湘。為何任正非落榜了,這個兩個香港人卻機會入選呢?
1981年深圳特區剛剛建立3年,一切發展依然十分艱難。這一年港督麥哲理來到深圳蛇口考察,麥哲理後來回到香港,他跟媒體說深圳的發展超過了他的想像,他自己願意為深圳免費宣傳。
很快大批的香港企業家紛紛北上深圳,從香港到深圳的船票,幾乎是天天一票難求。有一天霍英東、包玉剛、李嘉誠、胡應湘等香港大富豪組團一起到了深圳。當時他們對深圳的印象非常好,同時這批企業家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他們都希望可以為深圳做一些什麼。
霍英東跟包玉剛提出,希望在蛇口碼頭拿一個地方自己經營,不過袁庚卻拒絕了,因為當時的規定是只能投資,不能自主經營。這個事情,後來袁庚十分後悔。正是這次錯失機會,促成了後來袁庚在平安集團發展上面的開拓進取精神。
後來霍英東又提出了在深圳興建大酒店的想法,不過因為貸款問題而擱置了。胡應湘也看好廣州、深圳一帶的發展,當時他跟李嘉誠等人在廣州投資了中國大酒店項目。這個投資20億的項目,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因為胡應湘跟廣州方面溝通,回收成本之後就無償捐出項目。項目的建立初衷是為了支持廣州舉辦廣交會。
因為這個項目胡應湘又常常來回深圳廣州跟香港三個地方。胡應湘向深圳提出,深圳要發展,就必須先把交通發展起來。那個時候胡應湘從香港到廣州就必須一天的時間。胡應湘認為交通落後太耽誤事了。
於是80年代初期,胡應湘就建議深圳修建廣深高速。不過當時的深圳領導卻告訴胡應湘,如果投資這麼多錢興建了高速公路,以後如何回本。胡應湘告訴對方,高速公路是可以收費的,而且投資的資金還可以從銀行貸款。後來深圳領導回憶,胡應湘教會了深圳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錢可以生錢。這個道理對於深圳後來在發展思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胡應湘跟深圳合資,一起投資了122億興建廣深高速公路,為了建成這條公路,胡應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年的122億可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胡應湘幾乎放棄了自己香港的大部分生意,把時間都用在內地。建設的時候,很多人建議修4車道,胡應湘卻堅持6車道,胡應湘還說等到發展起來了,你就會發現6車道也根本不夠。
胡應湘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他還是全球著名的土木工程師。東莞著名的沙角電廠就是胡應湘投資並且親自設計的。廣深高速建成之後,對於深圳的發展非常關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胡應湘還曾經在深圳投資了深圳皇崗邊檢綜合檢查站等項目。可以說胡應湘絕對配上這個入選40人這個榮譽。
李澤湘這個名字對於內地朋友來說則更加陌生。不過對於熟悉中國機器人領域的人來說,李澤湘一定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深圳著名的大疆科技其實就是李澤湘跟他的學生汪滔一起創立的。當年汪滔想要創立,李澤湘出錢出力支持他,多年一直在背後支持汪滔,給了很多的指導,這才有大疆科技。
如今大疆的無人機在全球的專業領域,佔據了75%以上的市場,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600億人民幣。李澤湘可以說功不可沒。大疆如今也成為了深圳最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公司之一。
李澤湘是中國機器跟自動化領域的專家人物,也是全球這個領域的專家。李澤湘1978年考入了中南礦冶大學,1979年李澤湘成為了第一批公費赴美的留學生,李澤湘進入了卡內基大學讀書。
1986年跟1989年,李澤湘分別拿到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數學碩士和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碩士與博士學位,隨後他進入了麻省理工的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當研究員,後來他又去了任紐約大學 Courant 研究所計算機系當助理教授。1992年李澤湘決定回國,並且加入了香港科技大學。
1999年李澤湘創辦了固高科技,這是中國第一家運動控制公司。李澤湘多年來一直支持自己的學生創業,他一直出資投資自己的學術。除了汪滔之外,李澤湘還投資了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等公司。
2014年為了更好推動中國的自動化領域的發展,李澤湘在香港創辦了清水灣創業基金,同時在東莞的松山湖創辦了機器人產業基地跟松山湖機器人研究院等等。可以說李澤湘對深圳的創新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澤湘不同於任正非,他不僅僅是自己做,作為一個老師,他還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幫助跟鼓勵更多的學生去研究去創業。這才是李澤湘偉大的地方。
李澤湘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投資大疆也獲得了百億的回報,不過對於財富他並不在意,他希望的是中國的科技事業可以發展得更好,發展得更快。
其實李澤湘也好,胡應湘也好,還有其他的上榜企業家,他們都是當代的楷模,其實他們的精神不僅僅應該被深圳銘記,也應該被全國年輕人學習,他們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才是時代最大的財富。深圳40年40人名單出爐,任正非都落選,卻為何出現了兩個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