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系SUV,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無論是美國大片裡中情局出場專用的雪佛蘭Suburban、GMC Yukon,還是所謂的「總統座駕」凱迪拉克Escalade凱雷德,這些車型在個頭上都是「巨無霸」般的存在。
第一代雪佛蘭Blazer
但提起雪佛蘭Blazer,我想老一輩的汽車愛好者肯定有所耳聞。早在2000年,這臺純種大美系SUV就由金杯通用引入到國內,並將其命名為開拓者。只不過,這臺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美國車,並沒有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可。過高的定價以及非承載式的車身,加上不怎麼可靠的口碑,使其在當時的銷量並不出彩。僅僅4年後,國產開拓者便宣布停產,其在國外也逐漸銷聲匿跡。
「捲土重來」的開拓者
直到2018年年底,雪佛蘭重拾Blazer之名,在美國發布了一款全新SUV,售價區間為28800-43495美元(約合人民幣19.74萬-29.80萬元)。僅僅過了一年後的2019年年末,上汽通用雪佛蘭將這臺Blazer重新帶到了國內,並重啟「開拓者」這一久違的中文名稱。
海外版全新雪佛蘭Blazer
這一次,基於通用C1平臺打造而來的全新開拓者,也成為了雪佛蘭在國內布局中大型SUV的「開拓者」。熟悉通用品牌的消費者應該看出來了,這臺開拓者其實就是凱迪拉克XT6和別克昂科旗的姊妹車型。不同的是,昂科旗是中國特供車型,而XT6和開拓者在海外市場也有銷售。
時隔20年後,中國的汽車消費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捲土重來」的雪佛蘭開拓者,在捨棄了方方正正的硬派造型的同時,也不再執著於硬派SUV的「大梁+四驅」。其4999mm的車身長度外加2863mm軸距,怎麼看都是奔著大眾途昂和豐田漢蘭達來的。
凱迪拉克XT6
雖然比凱迪拉克XT6晚了大半年的時間,比別克昂科旗晚了幾個月,但不可否認的是,雪佛蘭開拓者的氣勢和性格仍舊是三款車中最耀眼的。
以概念SUV FNR-CarryAll為原型打造的開拓者,把未來感和傳統的美式肌肉線條相互融合,呈現出了最具純正美式SUV獨有的力量感。並且,開拓者還一口氣提供了普通版、RS運動版和Redline尚·紅版三種外觀方案供消費者選擇,這是另兩位率先發布的「前輩」所不具備的優勢。
分體式的前大燈絕對是開拓者令人過目難忘的設計之一,細長的LED日行燈也的確有幾分科邁羅的神韻,下部則是遠近光一體的LED大燈組。得益於其燻黑的設計,不點亮的時候有種傳統霧燈格柵的既視感,這種與車頭造型融為一體的分體式大燈設計,應該更容易讓國內消費者接受。
海外版全新雪佛蘭Blazer
側面腰線相比兇狠的前臉來說,就顯得溫和了不少,但依舊透露出些許的肌肉感。C柱之後的設計延續了概念車FNR-CarryAll的「迴旋鏢」造型,讓接近5米的車身顯得不那麼呆板。通過修長的車身與多變的光影展示出開拓者年輕化的一面,這倒是很對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只不過,為了7座的設計,在美版Blazer上那獨特的懸浮式設計沒能得到保留,的確有些遺憾。
開拓者的車尾同樣沒有「虎頭蛇尾」的感覺,雖然遠不及前臉那麼激進,但設計風格似乎一致,雙Y型的LED尾燈,配合與前臉呼應的「X」型鈑金線條,同樣塑造了較強的美式力量感。
雪佛蘭開拓者Redline尚·紅版
當然了,霸氣的RS版和新潮的Redline尚·紅版本,在視覺效果的呈現上就是:更運動和更更運動了。
來自科邁羅的「戰鬥」內飾
相比另兩位姊妹車型,開拓者的運動氣息無疑是最濃烈的,這一風格同樣也延續到了車內。
首先要承認的是,開拓者的內飾豪華氛圍要比XT6和昂科旗弱了許多。畢竟在三個品牌中,雪佛蘭的定位是最低的,售價也會相對更實惠一些。但雪佛蘭通過更多稜角的運用,讓消費者對內飾的關注點從豪華感轉移到了視覺衝擊力更強的運動風格上。
雪佛蘭旗下車型中誰最運動?當然是傳奇跑車科邁羅了。
雪佛蘭科邁羅內飾
開拓者的內飾可以說是把科邁羅「搬進了車內」,中控區域「斷崖式」的造型,以及下方整齊排列的物理按鍵以及那兩個標誌性的碩大圓形空調出風口,都展示出濃濃的美式風格。
為了迎合國內年輕消費者的審美觀念,開拓者甚至還特意進行了一些個性化的修飾。比如出現在中控臺上以及座椅上的紅色雙縫線,而中控上的儀錶盤布局,比XT6和昂科旗的都要運動,轉速表的指針被放在了6點鐘的位置,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你的駕駛欲望。
在這個級別中,開拓者的車身尺寸優勢可謂是相當明顯了。大膽猜測,7座版本第三排的實用性應該不會太差。但遺憾的是,開拓者並不提供XT6和昂科旗上都有的6座布局,只能讓消費者在5座和7座之間進行選擇,這有可能與其定位有關。
「帳面數據」已經過關
動力系統上,一臺中型SUV,還帶7座,裝備一臺2.0T發動機再合理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開拓者上的這臺代號為LSY的發動機可謂相當熟悉,與XT6和昂科旗共享動力總成,不過動力參數是與昂科旗相同的237Ps/350N·m,比「大哥」XT6的241Ps少了4Ps的馬力,但最大扭矩都為350N·m。
中規中矩的數據,不再是以榨取動力為前提,看來通用是在避免被貼上「油老虎」的標籤。所以,以經濟取向為主的發動機閉缸功能同樣出現在了開拓者的身上,配合一套9AT變速器,勢必將油耗進一步降低。
可惜的是,尋求運動化的開拓者卻沒能成為通用最快的旗艦SUV,9.4秒的加速能力會比四驅版昂科旗稍慢一些,這一點與雪佛蘭積極尋求運動風格轉變的策略不太相符。
傳動系統上,在開拓者全系最頂配的車型中,我們看到了「Twin-Clutch」的標籤。實際上,Twin-Clutch指的是它的四驅系統,這套適時四驅使用了雙側液壓式多片離合器,除了能夠實現換擋傳動改善外,還會讓車輛具備更積極的機械核心改善能力,從而在全路況駕駛方面實現雪佛蘭的「反戈一擊」,也算是向「Blazer開拓者」致敬吧。
至於開拓者開起來怎麼樣,幾天後等我的同事小白試駕後再來和大家分享。
寫在最後
國產雪佛蘭開拓者上市之後,上汽通用將會完成旗下三大合資品牌國產中大型SUV的全面布局。在英朗等車型「重回」四缸機,以及開始布局中大型SUV之後,上汽通用的近況似乎有所好轉。雪佛蘭此次發布的開拓者,也填補了其品牌在中大型SUV市場上的空白,但更重要的作用則是幫助品牌進一步提升影響力。不過想要找回自己曾經的輝煌,開拓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