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篝之霧枝@bigfun社區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一抬,土一埋,一人一句古德拜。
相信你這幾天已經不止一次的看到過這幾個抬著棺材蹦迪的非洲兄弟了。
他們西裝革履,頭頂禮帽,面帶微笑,舉手投足之間成為了今年年初人氣最高的偶像天團。
當人類最古老原始的儀式與最新潮前衛的電子音樂融合在一起。這就是藝術的誕生!
黑人小哥滑稽而又土嗨的舞步,配上魔性的BGM,讓「黑人抬棺」出現並席捲了整個網絡。從國外火到國內,從油管火到B站,不禁讓人高呼「這才是真正的墳頭蹦迪」。
再加上國內網友們的二次創作,和國內一些特有的梗結合了起來,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更是讓「黑人抬棺」火出了圈。
當然,在傳播途中,這段魔性的音樂也功不可沒,節奏和影像配合得天衣無縫。哪怕只聽到音樂的前奏,你仿佛都能看見了他們臉上自信的表情和過硬的專業素養。
同樣,不少人也開始黑人抬棺進行了模仿,許多玩家也在遊戲中進行了「經典復刻」,各種MOD也被創作了出來。如果要說能還原得最好,那必然應該要數沙盒類遊戲,最近就有大神在《GTA5》裡面對「黑人抬棺」動了手,還原度堪稱完美。
但其實,這段魔性詼諧的舞蹈是源自非洲加納共和國的的特殊葬禮習俗----抬棺舞。
葬禮本該是莊嚴肅穆的,但加納人認為。葬禮只是送死者去另一個世界的儀式,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並非終點。死者會在另一個世界長存,同時還會影響著現世的其他人。
正因如此,加納人會聘請專門的人員來為逝者進行一個歡快而體面的葬禮,他們用一種十分喜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逝者的紀念。因此看似滑稽的抬棺舞在加納,可並不是一件滑稽的事情。
舞蹈的創始人是一個叫「班傑明」的人,即視頻帶高禮帽微胖的黑人小哥,同時也是「專業團隊」的隊長,這一舞蹈靈感則是來源於一次偶然的契機:
2006 年加納當地一個特別喜愛跳舞的酋長去世,其子女就想找殯葬隊抬著父親的棺材跳舞,讓父親在入土前再接觸一次他熱愛的舞蹈。但這個在之前並沒有先例,後來只有班傑明敢接這活。班傑明組織了幾個小夥子編排了舞蹈,成功抬著酋長的棺材跳舞。
這支抬棺舞極大活躍了該酋長的葬禮氛圍,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喜愛,由此開始班傑明創辦的殯葬團隊開始逐漸走上正軌,憑藉著富有創意的舞蹈和較高的專業水平,他開始也成為加納當地較為有名的人物。
而後,隨著通過 BBC 等媒體報導,創始人班傑明及其帶領的抬棺團隊被越來越多人所知。
不過黑人抬棺在網上的火爆,主要目的可能並不是宣傳加納的傳統,更多的人只是為了圖一樂,單純覺得很傻很開心。
除了之前火了一時,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最近的網際網路上太長時間沒有出現過有趣的梗了。正值對梗的旺盛需求期的大家,碰見如此魔性的黑人抬棺舞后,就如久旱逢甘霖開始大加創作。
同樣,對很多人來說,黑人抬棺舞是一種對自己壓抑已久的疏解。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怎樣,自己的命運究竟是什麼。
此時的七位黑人大哥卻這大笑著跳舞,露出潔白的牙齒,仿佛在告訴我們——就算是人們在生活中最害怕的死亡也可以是體面,豁達的。
對他們來說,死亡或許並不是一切的終結。
這其實是一個悖論,如果如果死亡就是哀傷與絕望的代名詞,那麼帶著幸福和快樂從容的面對死亡,是不是意味著並沒有死去?
或者正如加納人所說的那樣;死亡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座驛站,並非終點。
在歡樂的海洋中,抬棺舞的角度逐漸響起,但哭聲卻在人們心中逐漸遠去,就像常人離死亡一樣遙遠,死神懵了。
人們用在這種的解構一切的方式來對衝和再詮釋這糟糕的氛圍。而將其中令人焦慮的的元素擊碎,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手段。而解構主義,就是對於權威的和主體價值觀的另闢蹊徑。
死亡,足夠嚴肅了吧?好,那我就解構他給你看。
因此喜感的來源,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通過解構符號和原有的語言規則,去消解原有詞彙的嚴肅性從而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幽默。而解構嚴肅的事物是人類的天性,越是嚴肅的事物,解構起來就越具有叛逆精神。
但解構主義並不意味著大眾狂歡,很多時候,它是嚴格的反大眾的。就像黑人抬棺的視頻,它即使在小圈子裡再火,也不可能真正走入大眾的視野。
但正是因為不是大眾,所以我們才可以將一個黑色幽默作為宣洩出口,可以無所顧忌地對現實反叛。
到底是生活在蹂躪我們,還是我們解構生活呢?仿佛在這一刻,我們透徹地將生活解構了一番。
死亡從來不是終點,因為你死後也可能還有一劫。
既然死後還有一劫話,死亡對人們來說,還稱得上是死亡嗎?
莊子曰:「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