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教育(01569)線上線下融合科技賦能的高等教育新業態模式 未來...

2021-01-20 智通財經

資本市場對教育行業分化起於2018年8月的「送審稿」,市場解讀為基礎教育限制資本擴張,束縛了行業成長,高等教育持續受到政策扶持,「外延式收購擴張」成為行業發展共識,然而民生教育集團有限公司(01569)(下稱「民生教育」)近一年來另尋蹊徑,深化推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選擇了與行業不同的發展路徑。

民生教育創辦於1999年,在高等教育領域深耕20年,2017年作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高等教育集團登陸港交所,在重慶、雲南、山東、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亞投資辦學,在校生總人數達到93260人。 當前港股市場中,高等教育公司已超過10家,各家公司上市後的發展路徑基本上以外延併購為主,導致一級市場可選標的估值水漲船高。

在經歷了第一階段規模增長後,面對行業內同質化的發展路徑,民生教育開始探索差異化發展的道路,並早在疫情之前開始啟動集團的戰略轉型,率先提出「在校園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全面布局在線教育,推進校園教育和在線教育協同發展」的新業態。

校園教育方面,民生教育堅持以本科為主的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在校生總人數中本科生佔比約62%,在同等規模可比公司中最高,集團辦學質量也獲得社會認可,財務穩健,現金流充沛,形成了年收入人民幣十億元以上穩定的護城河。在此基礎上,民生教育開始發力在線教育,布局高等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線上賽道。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民生教育先後投資「民生在線」(2019年10月),收購TCL 教育網100%股權(2020年3月)、都學網絡科技(MBA China)60%股權(2020年10月),並於2020年12月31日公告收購「電大在線」剩餘50%股權,以上標的按照2019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可以帶來約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貢獻以及約8000萬元的利潤貢獻。經過一系列短平快的戰略布局,民生教育的目標客戶已經從以往的高中畢業生擴展到所有18歲以上有學歷及職業技能提升的成年人用戶,產品覆蓋了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網絡教育、開放教育和成人教育板塊以及IT培訓、教師教育等職教領域,打開了業務天花板。

智通財經亦留意到民生教育近期的布局被多家券商一致看好,均予買入評級及提升目標價及全年收入及盈利預期,其中中金公司和華西證券均給出了2.4港元/股的目標股價。中金公司發布研報認為,電大在線有望成為公司未來的業務增長點,給予跑贏大市評級,中信證券認為收購電大進一步深化民生教育線上布局,並表後有望增厚業績,同時產生更多的業務協同,繼續給與買入評級;而天風證券則認為民生教育收購都學網絡+電大在線,深化了成人在線教育,並上調了盈利預測,FY2021年歸母淨利潤上調至人民幣6.6億元。

智通財經了解到,民生教育於2021年1月13日發布公告,已完成收購電大在線剩餘50%股權。民生教育已持有電大在線100%的股權,以電大在線的行業地位和業務規模,本次收購對民生教育的在線布局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標的基本面優秀,收購估值合理

電大在線持有奧鵬教育100%的股權,奧鵬教育是全國性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唯一運營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學歷教育服務運營機構。奧鵬教育在學生人數、網絡覆蓋及合作院校方面均位列行業之首。奧鵬教育與30餘所國內知名大學開展網絡教育合作,提供數百種本專科專業,在籍學歷學生達100萬人,並擁有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800多家學習中心。

電大在線2018年全年/2019年全年/2020年前三季度,未經審計的淨額法收入分別為7.93/8.13/5.94億元,稅後淨利潤分別為5511/5479/4680萬元。公司資產負債表健康,現金流充裕,無金融負債。從盈利角度看,在線教育公司大都虧損,而電大在線截至2020年9月的淨利率約為7%,考慮納入集團後在強化管理、優化成本方面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潛力,盈利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次民生教育對電大在線的收購,民生教育以 8.3 億元的總對價收購電大在線 100%的股權,對應2019年淨利潤及淨資產,PE為15倍而PB約1倍,估值合理。

在線業務多元,行業成長迅速

奧鵬教育是電大在線的全資子公司,其業務主要分為學歷教育、IT培訓、教師繼續教育、考試服務和其他職業教育。

從營收貢獻來看,奧鵬教育以學歷教育為核心業務,營收佔比達80%。該業務包括網絡教育和開放教育,與民生教育線下全日制學歷教育形成互補。目前奧鵬在籍學歷類學生約100萬人。網絡教育屬於準入制市場,目前市場參與者主要由單個高校的自建學習中心、奧鵬以及弘成教育、知金教育等機構構成。奧鵬在該領域處於行業龍頭地位。

IT培訓方面,奧鵬教育內部孵化的「慕課網」,定位為「程式設計師的夢工廠」,主要通過慕課和知識付費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體系化、多元化的IT培訓。自2013年上線以來,慕課網成長速度驚人,提供多達3000多門課程,累計用戶逾2000萬人,單課最高選課人數高達110萬,平臺流量和活躍程度非常高。國家不斷出臺鼓勵和推進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加之編程教育開始納入應試體系,將繼續為奧鵬的IT培訓類業務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成長空間。

奧鵬教師培訓業務板塊主要是針對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及管理幹部提供在職培訓業務,同時也為高校和區縣開展教師培訓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服務。其教師培訓業務已經做到行業前列,2019年奧鵬培訓了教師290萬人次,覆蓋31個省市和自治區,提供了8000多門課程。

奧鵬教育作為全國領先在線教育平臺之一,技術科研實力雄厚。奧鵬教育現擁有4項在線教育領域的專利以及190餘項軟體著作權,掌握直播、錄播、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在線教育主流的先進技術,並與阿里、騰訊、華為等龍頭企業保持深度合作,開發了慕課網、師訓寶、校本等多個APP平臺,並搭建數位化、智慧化的奧鵬雲平臺,提供「招、教、考、服、管、財」整體解決方案,賦能線下機構的數位化轉型。

從成人在線教育行業來看,根據艾瑞諮詢等公開數據,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15-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7%, 預計至2022年將增長至人民幣5753.1億元。其中成人在線教育潛在用戶規模從2014年一直迅速增長,2019年約4.3億戶,複合增長率達21%,預期到2023年,成人在線教育的潛在用戶人數規模將達到6.8億,其增速和規模均超過已是紅海市場的未成年人在線教育板塊,成人在線教育板塊尚處於廣闊的藍海市場。民生教育將持續聚焦兩個賽道,高等教育的學歷類和職業教育,佔比整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接近2/3,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轉型成果初顯,成長空間無限

民生教育通過一年多的深刻戰略轉型,從投資民生在線,收購TCL教育網、都學網絡及收購電大在線剩餘50%的股權,可以為2021年公司業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多家分析師預測得益於線上業務的布局,民生教育2021年度收入或突破20億元人民幣,一舉達到行業前三的規模,實現彎道超車。此外,公司目標為通過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教育新生態,來進一步提高競爭壁壘和門檻。

通過收購整合,民生教育的業態已然發生了三個方面的深刻變化,增長邏輯得以重構。

第一是用戶邊界的擴展。由原有僅每年不到1000萬的高考學生,擴展到了18歲以上有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提升的成人用戶。第二是產品邊界的擴展。民生教育原來只提供單一的全日制學歷教育,通過在線領域的布局之後,公司產品擴展到了繼續教育、職業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第三是服務周期延長。原來民生教育線下教育業務只提供3年或4年的學歷教育課程,轉型後通過線上線下的協同,順應終身學習的大趨勢,從而達到基於線上線下龐大的用戶流量、豐富產品和下沉渠道的場景,服務終身學習的目標。

綜上看來,民生正在由一個傳統的高教集團向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的方向進行戰略轉型,尤其通過一系列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布局,基本形成了戰略卡位。自今年1月以來,民生集團的估值有所修復,但與行業相比,依然明顯較低,而該公司線下業務增長穩健,線上業務成長空間巨大,加之線上線下業務的融合發展,料其盈利水平將有大幅提升,多家券商普遍看好,未來升值潛力巨大。智通財經從聯交所公開信息了解到,民生教育的控股股東民生集團有限公司,自1月14日以來已累計耗資約500萬港元,持續增持公司股票,代表著控股股東對民生教育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13部門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也將「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 放在15種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  圖源:朝聞天下  本次,相當於再次「官宣」了在線教育的「主流」地位。在教育培訓行業內部,也已經達成共識: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OMO模式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寶貝格子開啟母嬰市場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企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寶貝格子引領新零售業態發展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激發了母嬰行業的變革意識,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母嬰新零售體系日趨完善,期間也湧現出一些新模式,新業態,新方法,如智慧升級,全域營銷,線上直播等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孫凱: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正在重新解構教育,未來的教育模式應當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線下融合能夠幫助老師從傳統的、低效率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線下合作共享優質師資資源,有效改善師資匱乏的問題,儘可能消弭地域、貧富等差異,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同等同質的教育,讓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 恆昌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模式 帶動傳統銷售場景服務升級
    例如: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線上團購、視頻直播等新型消費方式不斷湧現,「無接觸經濟」站上風口,提升了民生服務水平,優化了城市生活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消費的不足。這些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都為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提供了紮實的支撐。  作為創立於北京,紮根於北京的金融科技企業,恆昌創立9年來,一直積極探索數位化轉型賦能,不斷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發展,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進行服務創新。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學習是未來趨勢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打破班級、年齡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生們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們亦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共同體。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本文轉自【大眾網】;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
  • 線上教育應是高等教育新形態
    來源標題:線上教育應是高等教育新形態 線上會議、應急人才管理、男性配偶陪產假期……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向媒體介紹了他今年準備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六條建議。
  • 賦能新經濟 中企視訊助力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近日《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發布,方案明確,要藉助人工智慧、5G、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等各行業深度融合。與此同時,疫情倒逼之下,產業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線經濟成為「剛需」,在線辦公、在線直播、在線發布等被催熱。
  • 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線上教育的可行性,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教師開展線上教育的能力還不夠,體現在對教學平臺功能不了解、軟體運用不熟練等方面。  孫凱: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正在重新解構教育,未來的教育模式應當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線下融合能夠幫助老師從傳統的、低效率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蓬勃發展!美術教育市場未來或超千億……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今年以來,疫情限制了很多線下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加速了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明年擴大消費的工作任務中,重點之一就是培育新型消費,推進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作為家庭消費的重點領域,教育領域線上線下的融合正在提速。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林國章認為,未來的學習者需要終身學習並善於利用數字時代多樣的學習方式,持續發展面向未來的綜合技能,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對未來人才的挑戰。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來源:一財網「未來在線教育(商業模式)是可以跑出來的,怎麼跑出來要靠教育領域的人不斷探索。現在在線教育那麼興旺,都是靠資本輸血。」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屆年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說道。
  • 《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發布: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等三大趨勢凸顯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流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超市、品牌專賣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臺深度融合,2018年中國不斷湧現出更注重消費者體驗、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跨界消費場景於一體的創新模式零售業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艾瑞諮詢基於國家統計局數據及京東電商消費數據等,聯合推出《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近日,《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式被放在了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疫情下,在線教育被按下快進鍵,而政策進一步做出了首肯,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辛集大力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業態 「電商+直播」雲端銷售火了
    依託雲端銷售,辛集市的特色產品通過「電商+直播」的模式走向全國、遠銷海外。「『雙12』期間,辛集市政府通過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直播嘉年華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電商和『網際網路+』雙創的氛圍,發展了一批具有潛力的網絡紅人,樹立起本土電商的優秀榜樣。」辛集經濟開發區招商合作局局長劉恆波介紹,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辛集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探索創新「雲模式」,大力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業態。
  • 動因少兒奧運季開啟,動因體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再進一步
    近日,《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式被放在了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疫情下,在線教育被按下快進鍵,而政策進一步做出了首肯,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OMO」的概念是2017年由李開復率先提出,因疫情而逐漸成為教育行業的熱點共識。
  • 成都演藝新業態:線上線下 雙向發力
    成都演出商敏銳抓住市場熱點,迅速推出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演出內容,為成都演藝業形成新增長點、增長極。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表示,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新業態,必將推動中國演出行業的整體提升,並讓演出行業具備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 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聚焦科技賦能教育 掌門教育分享新思路
    12月6日,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參與,從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人才需求轉變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教育、智慧教育等維度,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國美線上線下融合加速度 數位化賦能服務消費「觸網」
    (原標題:國美線上線下融合加速度 數位化賦能服務消費「觸網」) 當有的企業緊盯著幾捆白菜
  • 國家發改委: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部分學校先行先...
    多知網7月16日消息,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昨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公布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  具體來看,要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