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女子偶像團體就不得不提韓流偶像,作為KPOP流行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韓流女子偶像團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發展的鼎盛時期超過了男子偶像團體。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期間被人熟知的女子團體似乎從未斷層過,特別是在2000年後女子團體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期間誕生過少女時代,T-ARA,2NE1,等眾多風靡世界的女子偶像團體。
作為亞洲的造星工廠,韓國一直走在流行時代的最前線,反觀國內女子偶像團體的發展則相對滯後,能全方位禁受住作品流行度,知名度,組合壽命等多維度考驗的女子組合幾乎與內地絕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來自臺灣地區的S.H.E,還有香港地區的Twins.
這兩支女子團體可以說代表了華語流行樂壇最成功的女子組合沒有之一,不過隨著內地選秀節目的崛起,包括內地演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女子偶像團體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不過經歷十多年的發展,真正能禁得住市場和時間考驗的女子團體寥寥無幾。
有的就像劃破夜空的流星,例如有著內地首席女子流行演唱組合的明駿女孩,帶著耀眼的雄心和光芒而來,最終逐漸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也有著型散而神不散的SNH48。
雖然原來的團隊已經開始縮小,但這個組合的成員還是非常爭氣的,始終活躍在舞臺最前線,甚至有幾個成員還參加了最新的女團選秀綜藝《創造營2020》。
經過十多年野蠻生長式的發展,國內女子偶像組合步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以《偶像練習生》為代表的選秀節目開始強勢崛起,在2018年的夏天我們認識到了蔡徐坤,範丞丞,陳立農等眾多超人氣小鮮肉。
隨著練習生模式選秀節目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廣泛成功。緊隨其後迎來了國內首檔練習生模式的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歷時幾個月的比拼,火箭少女101順勢成為國內第一女子偶像團體。
不過火箭少女始終難以抵擋限定團的遺憾,即將於今年下半年面臨解散的局面。國內女子偶像團體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時間了,別說對標鄰國韓國的水平了,可能連十幾年前臺灣地區推出的女子組合的水準都很難企及。
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停滯不前的局面呢?
缺乏眼光長遠的經紀公司
韓國的流行組合之所以長盛不衰,很大的原因得益於背後的幾家極具實力的經紀公司,從SM,到JYP,再到YG,這三家韓娛巨頭幾乎壟斷了韓國練習生市場,還有不少道不清名字的中小型娛樂公司想從中分一杯羹的不多過多贅述了。
韓國的造星模式雖然備受詬病,不管是練習生階段的殘酷,還是出道之後的剝削。都成為不少已經解散的韓團成員揮之不去的噩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造星模式是相當成功的,從練習生時期就開始感受到競爭的壓力,走到臺前之後的各個團體之間的競爭只會越發的良性循環。
放眼國內真正拿得出手的走偶像團體路線的經紀公司又有幾家呢?除了杜華跟韓庚攜手打造的樂華娛樂以外,幾乎都是一盤散沙。與其說是缺乏眼光長遠的經紀公司,還不如說是缺少像杜華這樣有理想的創始人。
缺少適合流行團體的音樂人才
韓流文化之所以風靡全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音樂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在過往的20多年的韓流團體發展歷程中,每一個時期走紅的組合不管是女子還是男子組合都有屬於自己的爆紅曲目,這就是涉及到幕後的音樂製作人才的挖掘和發展了。韓國為了自己的流行文化發展成立了專門的音樂著作協會。
這對於流行文化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除了一直深藏幕後的職業音樂人以外,還不拘一格的會從出道的藝人當中的實際創作水準進行篩選。類似BIGBANG的權志龍,iKON組合的金韓彬等人都是該協會的常駐藝人。
這是國內流行音樂發展所匱乏的,不僅僅是偶像組合的核心症狀,也是整個華語流行樂壇陷入停滯不前的癥結所在。
如果沒辦法把真正熱愛音樂且有才華的音樂人發掘出來,每年燒再多的錢舉辦再多的選秀節目也沒有意義,這也是目前華語流行樂壇面臨的最大挑戰。
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除了主辦方面需要及時糾正趨利避害的心理以外,更需要把有才華的音樂人跟經紀公司有機對接起來才行。
從選拔到幕後再到臺前都需要被整個市場正視起來。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國內的女子偶像組合想要取得更長足的發展,是完全照搬韓國的運作模式還是保留且適應國內的元素。
流行音樂作品是繼續堅持華語流行,還是迎合時代的發展做出適當的調整參考日韓的流行趨勢,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