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魯智深武松三人早已看透宋江,為何不選擇離開梁山?

2020-12-14 騰訊網

三山聚義拍馬青州之時,魯智深曾道,今兒有人說宋三郎好,明兒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至天下聞名。彼時,不止魯智深,身在梁山的林衝,亦對宋江仰慕有加。而最早於柴家莊結識宋江的武松,心下卻暗自有了幾分保留,這種變化,始於二人重逢孔家莊。

別後一年,武松與宋江意外重逢孔家莊。彼時,景陽岡武都頭之名鵲起江湖,歷十字坡、飛雲浦、鴛鴦樓、蜈蚣嶺幾番經歷生死,化身頭陀面刺金印的武松,心態悄然轉變!夤夜寒窗,暖爐熱酒,二人把自家的事各從頭備細告訴了一遍。然而,這一場短暫相聚,卻為分道揚鑣埋下伏筆。武松道,我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路,做下的罪至重,遇赦不宥,兄弟投二龍山寶珠寺花和尚魯智深那裡入夥

武松很清楚,手上人命太多,遇赦不宥,只能落草存身。而宋江卻兀自勸道,兄弟,你可攛掇魯智深招安,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礙於結拜之義,武松當時並無分辨,直到大聚義排座次之時,才拍案怒嗔,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武松為人坦蕩,他與宋江的分歧,就在招安。這一點,與林衝截然不同。

林衝雖是梁上元老,對宋江卻是一心擁戴。晁蓋中暗箭喪命之後,聚義廳上,林衝首當其衝,為宋江上位敢當馬前卒,哥哥聽稟,晁頭領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焚香已罷,林衝、吳用扶到主位。然而,話音剛落,宋江就當眾打了林衝的臉!

宋江坐上頭領之位後,立刻進行了一次簡要的排座次,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踢開林衝!在此之前,晁蓋、吳用、公孫勝鼎分三足,林衝位居第四。而彼時,宋江卻重新安排忠義堂上第二位軍師吳學究,第三位法師公孫勝,第四位花榮,第五位秦明。林衝直接被踢出了核心圈,列位試想,林衝怎能不暗自鬱憤!魯智深與宋江,原本就無多情分,礙於魯智深三山勢力,宋江一直對其百般提防,肥牛熱酒伺候卻又束之高閣。

魯智深看破不說破,隨時準備拍馬散夥。那麼問題來了,魯智深與林衝曾結拜,與武松過命,這三人皆本領不俗,為何不棄了宋江,乾脆離開梁山另起爐灶?列位且聽魯智深說了什麼,大聚義重陽酒會上,眾人因宋江提招安弄得不歡而散,事後宋江開座談會說教,豈料卻被魯智深一句話懟的啞口無聲。

魯智深道,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怎得洗乾淨?魯智深這話,恰恰道出他們屈從宋江留在梁山的原因。林衝因得罪高俅而落得家破人亡,只要高俅在,林衝永無出頭之日。而魯智深當初在野豬林搭救林衝,亦上了高俅的必殺名單,武松雖與高俅無過節,然手上人命太多。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三位若是離了梁山,何處還可容身?不得已矣。

相關焦點

  • 梁山上宋江不敢招惹的3人,不是林衝魯智深,也不是盧俊義李逵
    梁山的排位,有不少亂點鴛鴦情況,有錢有勢的、有關係的、利用價值大的,往往能獲得一個較靠前的位置,其他的則就要靠後排了,不過宋江敢將他們放在後面,是因為宋江不怕他們,而梁山的這3個人,宋江不敢惹,所以不敢將他們的位次放在後邊。這3人不是林衝魯智深,也不是盧俊義李逵。
  • 公孫勝看透宋江,所以選擇離開?不對,答案在羅真人的8句話裡
    《淺說水滸》第208期(文/焦目)宋江等梁山好漢,剿滅方臘之後,僅剩下36人活著回來,而後魯智深坐化,武松出家,林衝病重,李俊寫童威童猛出海,最後回到東京,接受宋徽宗封賞的不過27人。再加上此前6人沒參與徵方臘,108將最後倖存下來的,不過三四十人,可謂悲劇。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宋江?他師父羅真人早已暗示答案
    ,武松出家,林衝病重,李俊寫童威童猛出海,最後回到東京,接受宋徽宗封賞的不過27人。即便如此,悲劇也沒停止,宋江、盧俊義又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梁山108將,再不復昔日風光。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
  • 武松的結局:對宋江心灰意冷,與魯智深一起離開梁山
    行者武松,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因在景陽岡打死吊睛白額虎而一舉成名,被陽穀縣縣令提拔為都頭。後來,他打殺西門慶、潘金蓮為兄長報仇。刺配孟州後,武松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被迫落草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武松跟隨眾人入夥梁山,並在大聚義時排名第十四位,居步軍頭領第二。武松為人光明磊落、做事恩怨分明,被譽為最正直的梁山頭領。
  • 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只是僕人?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品評,咱們把這十位好漢分為五組,讓他們兩兩成對,通過他們之間耐人尋味而又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關係,因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來折射映照現實:李逵怕不怕宋江?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跟盧俊義是啥關係——他真的只是一個僕人嗎?
  • 比起李逵,宋江為何越來越討厭武松?只因武松發現一個秘密
    就在宋江出去解手的時候,不小心踢到了一個火盆,將火盆裡的炭火盡數濺到了一個大漢的臉上。原來這個烤火取暖的大漢就是武松。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武松雖然武藝高強,卻還耐不住「瘧疾」的折騰。這瘧疾一發病,渾身冒冷汗。於是武松拿了火盆躲在角落燒炭取暖,不料宋江不小心踢到,於是二人起了一番爭執。
  • 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全因三個字
    提起魯智深、宋江、武松、林衝、史進、李逵等一些人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說上兩段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的豪情和勵志的故事激勵著很多熱血的青年。他們是一群,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的英雄豪傑。那麼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有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因為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被改得面目全非,祝家莊教師爺欒廷玉、飛天虎扈成等人的下落一直都沒交代清楚,而林衝魯智深武松等人居然愉快地接受了招安並對田虎王慶方臘大打出手,這都不符合前七十回諸位好漢的人設,至於梁山軍大破遼國,那簡直就是夢囈——童貫帶著大宋二十萬精銳收取燕雲十六州,卻被遼國一萬殘兵(被金兵打殘的)打得一敗塗地,梁山軍去打遼國,無異於羔羊入虎口。
  • 宋江與武松:曾經相見恨晚的結拜兄弟為何最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其實宋江並沒有放下這件事,所以第二天當眾人引著李逵到堂上向宋江請罪時,宋江喝道:「我手下許多人馬,都是你這般無禮,不亂了法度?且看眾兄弟之面,寄下你項上一刀,再犯必不輕恕。」這話表面是對李逵說的,實質上是說給武松聽的。此後,宋江如願實行了招安,並帶領梁山好漢東徵西討,武松雖也參與其中,但再也得不到宋江的信任,兄弟倆很少有交集,情分也越來越薄。
  • 梁山好漢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是誰,不是宋江而是此人
    怒殺張都監全家,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後來在孔家莊第二次遇見宋江,宋江希望武松和自己一起去 小李廣花榮的清風寨,武松因為自己殺人害怕連累宋江和花榮,還是要去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並且說,希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再去找宋江,可以說第一個說出招安的人是武松。
  • 魯智深坐化之前,才看懂宋江!他和武松、楊志都是招安的犧牲品
    而最後活下來的眾人中,幾乎都是宋江的嫡系。 黑三郎不愧是黑三郎,這裡的「黑」,說的可不僅僅是皮膚。梁山眾多派系和陣營中,只有宋江的嫡系收穫最大,而其他人,幾乎都是傷亡慘重。這其中,要說不是宋江故意為之,怕是說不通吧!魯智深正是因為看透了宋江的用心,才在六和寺出家的。
  • 武松在梁山的影響有多大?他若離開,梁山恐怕得散夥
    ,當一把手當的不亦樂乎,也知道二龍山的規模相比梁山一定是不太如意的,可為什麼武松選擇了名氣實力都遜於梁山的二龍山呢?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武松確實是做出慎重思考之後的選擇。雖然在名氣不大的二龍山,魯智深老大楊志老二,武松任老三,但武松這個老三卻當的順心順意,因為武松受魯智深的思想影響頗深,他的思想也常常能與魯智深的思想產生共鳴,所以當個老三自然是順心又順意。後來由於二龍山在朝廷剿匪之時為了保存實力,併入了梁山,魯智深、武松等人也就順其自然的到了梁山。
  • 武松獨臂生擒方臘後,宋江說了4個字,讓他非常寒心從而選擇出家
    《水滸傳》講述的是在北宋末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貪官相互勾結剝削勞苦大眾,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害而不得不上梁山落草為寇,並形成了一股可以和朝廷相抗衡的勢力的故事。下面我們主要討論宋江和武松之間的關係:其實宋江一開始和武松關係是非常要好的,對宋江這個大哥也是非常的尊敬。
  • 梁山上的小江湖:這個「三人幫」,連宋江都不敢惹他們
    但是在梁山上其實還存在著許多個派別,比如宋江派、晁蓋派、三山派等等。宋江能坐穩這個位置,只是因為他手下的人比較多而已,別的派別翻不起多大的浪來。唯獨有一個三人組,他們的實力連宋江都要畏懼三分。他們便是武松、魯智深和林衝三位大佬組成的三人幫。
  • 宋江死前才明白,梁山最危險的人,不是林衝武松,而是他的兩心腹
    林衝遭誣陷判處發配滄州後,高俅還不肯善罷甘休,派人追殺林衝,林衝忍無可忍後,殺了陸謙、富安,被迫雪夜上了梁山。林衝的妻子林娘子,也在林衝離開後上吊自殺了,這讓林衝和高俅結下了生死之仇,林衝想要殺了高俅,所以林衝成了宋江促成招安的危險人物。                                  武松也是個極力反對招安的人。
  • 看白了宋江?公孫勝為何在宋江上山以後,找個藉口離開了梁山
    入雲龍」公孫勝離開梁山回家探母,還不是宋江初上梁山之時,而是在宋江回家接父親兄弟,經歷九天玄女廟驚險之後。這就有意思了,宋江接了老父,公孫勝便忽然思念老母。宋江死心塌地上梁山,公孫勝卻要離開。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公孫勝離開梁山回薊州探母大有隱喻。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只有他早就看透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回
    公孫勝身為道士,瀟灑而自由,宋江則是一個有著世俗心的政客。兩者雖同在梁山,但所追尋的東西卻根本不一樣,說是水火不容也不為過。縱觀全書,宋江乃是一個忠心於朝廷的文人儒生,他的忠心,未嘗不是一種「愚忠」。在《水滸傳》前文,宋江以仗義疏財而聞名天下,所以此時的公孫勝仍對宋江抱以尊崇之心。 但猶如《後漢書》所言: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公孫勝對宋江的失望也是如此,最終一去而不返。他最早看透宋江為人處事的真面目,他佯稱家中尚有老母未盡孝道,需要回家探望一番。
  • 武松是什麼時候才明白,宋江是薄情寡義之人的?
    二人相見分外親切,兩人促膝長談、把酒言歡、好不快活!但在分別之際,卻因「招安」的觀點有所分歧,武松的哥哥被害之後,當地的縣令明知證據確鑿卻不礙於西門家的勢力不將兇手作拿歸案,沒有還武大郎一個清白。武松一怒之下才怒殺潘金蓮、西門慶,殺人之際,武松對朝廷官府失望至極,所以他才走向梁山、絕不回頭!
  • 水滸最早看透宋江的三人,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成帝業!
    第一個離開梁山隊伍的就是公孫勝。公孫勝最終留在了梁山幫助宋江南徵北戰,平定淮西的王慶之後,就以「遇汴而還」的藉口成為第一個離開宋江的人。公孫勝為什麼不陪著宋江徵討方臘呢?一來其實公孫勝也不喜歡宋江的招安政策,二來他也想著功成身退早有個善終。
  • 水滸傳中,為何宋江不讓武松娶美貌的扈三娘?理由說出來你信嗎?
    宋末,一群好漢為了反抗朝廷的昏庸統治,聚集到梁山,梁山成為其根據地。梁山好漢共有八十八人,其中有三個女好漢,其中就有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顧大嫂和孫二娘同梁山好漢結了婚,只有扈三娘一個。扈三娘,剛開始並不想上梁山,相反,她還和梁山結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