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向海而生」的人生底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傳統文化育人紀略

2020-12-14 山東教育新聞網

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這裡茶香四溢,琴聲繞梁。講臺上,身著一襲碧綠茶服的教師在演示泡茶禮儀;講臺下,一群穿著時尚的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指導,認真地學習泡茶、飲茶……

而在茶藝教室旁邊的妝容教室中,教師為學生們設計最適合每個人的眉形,其中不乏男生……這些看上去略顯違和的畫面,卻是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明德學院日常教學中最平常不過的場景。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裡的明德學院,到底是一處什麼樣的所在?

讓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

記者一走進明德學院,灰磚牆上篆刻的4個大字「明德尚能」就映入眼帘。「因明德而尚能」,其意深邃。

踏進明德學院,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裡處處青瓦木樑,以海草元素裝點,古色古香的教室長廊讓不少學生「一見鍾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學堂」。

「沒想到學校裡還有這種『神仙』地方!」大二學生王昊然回憶第一次來到明德學院時感嘆道。

據了解,在威海海洋職院,每名學生必須在明德學院修滿4學分才能滿足畢業條件,教育導向很明確,那就是希望每名學生都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

「向海而生,是我們學校的主要特點。我們學校旁邊就是大海,專業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為主。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但無論什麼專業的學生,內在文化的涵養都是必不可少的。」該院院長張宗軍說,「所以我們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其固本、生根、鑄魂的作用,打好學生的 『人生底色』,為他們的終身幸福著想。」

2016年5月,明德學院正式成立。明德學院由德雅學館、朝舞學社、敦行學苑組成,設有16個文化教學場館,包括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區、非遺文化傳承學習區、傳統體育學習專區、學生作品展區等。

茶藝、書法、圍棋、古琴、太極、捶丸高飛、漁家大鼓……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課程,讓明德學院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學院」。據了解,每學期初選課時,明德學院的課程總是首先被「一搶而空」,甚至導致系統「崩潰」,許多學生因沒搶到心儀的課程而感到遺憾。

「在明德學院,傳統文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一名專職任課教師說。

讓傳統文化「療愈」學子心靈

梁翠麗是明德學院的負責人,也是明德學院的第一位教師,曾經有一名女生李文讓她記憶尤為深刻。

李文曾是明德學院勤工儉學的學生,也是茶藝課的第一屆學生。她不僅聽課十分認真,做起清潔來也不懈怠,常常戴上手套、蹲在地上擦教室的地板。在勤工儉學的學生中,表現得十分出色。這引起了梁翠麗的注意。偶然的一天,梁翠麗得知了李文特殊的家庭情況:母親患病,無法自理;父親殘疾;七八歲起,她就幫父母幹活。梁翠麗心疼不已,深知鼓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才是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的關鍵。於是,梁翠麗在學習上不停地鼓勵她,在生活上盡力幫助她。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李文變化很大。2016年冬天,明德學院第一次文化展演時,李文站在第一排,與老師進行了同臺表演。從那以後,李文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發現了自己的潛力和職業的無限可能。在文化給予的能量和教師們愛的鼓勵下,李文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成為一名教師,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信心。」 該院黨委書記劉勤顯說,「教育需要引導和陪伴,我們能做的就是傾盡全力,把學生們『扶上馬,送一程』,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據了解,明德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助教56人。其中,核心團隊8人,外聘教師16人,兼職教師32人。他們承擔了全院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每學年,明德學院都會接受全校各院系教師的「課程申報」,並組織專家一起審核試聽,不斷豐富明德學院的課程體系。

明德學院還經常邀請社會知名專家學者來校,校地共建課程,依託「明德大講堂」「明德讀書匯」「明德茶會」等文化品牌,開展文化沙龍、文化講座活動30餘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這些課程真的讓人著迷!待上半天,就是一場修行,使人的心靈變得格外安寧。」讀大二的輪機專業學生張倫說,「經歷過這樣的學習,再學習輪機專業,就能沉浸其中。」

梁翠麗告訴記者,海洋類專業學習需要「動」,明德學院教給學生們的是「靜」,即心靈的寧靜。一動一靜結合,「療愈」效果很明顯。

讓工匠精神在傳統文化中生根發芽

據了解,明德學院自啟動至今,已開設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3種文化為主的通識選修課近60門,課程設置涵蓋了生活常識、歷史人文、專業文化、藝術、非遺傳承等,系統化地規範了課程體系。目前,已有近兩萬名學生從中受益。

「明德學院的課程其實都是生活化的,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梁翠麗介紹說,「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在文化中行走,帶給他們完全不一樣的成長體驗與改變。」

「對我們職業院校來講,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培養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張宗軍說,「『尚能』需要『明德』做根基。只掌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文化的浸潤,這樣才能達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們開設的篆刻、繪畫、書法等課程,實際上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敬業、專注、精益求精、創新的工匠精神。」

海洋生物與醫藥系負責人劉振華告訴記者,在學生群體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修習了明德學院課程學生的專注力和愛崗敬業精神都很突出。

「這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平臺。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學院帶給學生們的好變化。」張宗軍信心滿滿地說,「未來,我們將持續發力,不斷豐富明德學院的內涵和外延,為職教高地建設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文化育人經驗。」

相關焦點

  • 「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紅網時刻威海11月28日訊 (記者 彭佩)11月27日上午,「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活動走進了位於渤海之濱的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堅持立德樹人 打造大思政格局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始終秉持「明德尚能」校訓,系統打造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構建了立體式大學生思政教育、文化育人生態圈。
  • 教育部、教育廳領導蒞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調研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8月15日下午,教育部經費監管中心主任宋家樂、省教育廳總督學邢順峰蒞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調研。學院黨委書記劉勤顯、院長張宗軍,威海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吳永剛、院長李耀華參加了活動。
  • 兩個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召開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8月20日,山東省海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山東省海洋生物健康促進產業兩個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召開。教育部國家集團化辦學工作專家組專家、山東省職教集團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張紹秋,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黃樹慶,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育局總督學、黨組副書記包英,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陳丕松,威海職業學院院長李耀華,聯測科技總經理、中國檢驗檢測創新聯合體副秘書長朱劍,學院黨委書記劉勤顯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會議並致辭,省內外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領域相關的職業院校、本科院校、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代表
  • 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記者 劉佳琦 攝影 韓春義)11月27日上午,由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主辦、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活動第五站走進了位於威海榮成的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本次採訪團由包括人民網、中國網等在內的全國30餘家主流融媒體以及山東本地主流媒體記者組成,活動以新聞發布和記者參與體驗為主要方式。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著力構建「雙創」體系 搭建築夢平臺
    人民網威海12月1日電(談媛)11月27日,2020全國網絡媒體山東採風活動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親身體驗孵化基地的創新創業氛圍。創新運營模式,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集聚了國內外與時俱進的最新產業元素,融入教育教學和電商孵化各個鏈條,構建了跨境電商、旅遊電商、直播電商、品牌電商、電商託管等產業模式集群。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就業工作實現「三好」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2020屆畢業生721人,順利就業676人,就業率高達93.75%,其中,與企業籤訂就業協議565人,創業14人,專升本97人,各項指標再創新高,實現了就業好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海洋水產專門建了個大型「綜合醫院」
    「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山東教育採風」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慎行樓的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對於海洋水產來說,這個中心就相當於是專門為他們開設的一個大型「綜合醫院」。據介紹,這個「水產醫院」其實是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與威海海洋發展局合作成立了,這個叫做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的地方,將為威海全市海洋生物疫病監測防治,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水域環境監測,漁用藥物耐藥性監測普查,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培訓等,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支持,為區域漁業經濟健康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 2020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招聘工作人員 體檢通知(第二批)
    2020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招聘工作人員 體檢通知(第二批) 2020-09-15 17:02:45| 來源: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根據工作安排,擬對2020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察合格人員進行體檢
  • 第十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組委會工作會議舉行
    12月6日,第十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組委會工作會議在威海職業學院舉行。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自然資源部北海分局籤署了共建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協議。
  • 築水文化育人體系 育高素質技能人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打造水文化育人課堂  2015年,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職業院校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打出「四高」組合拳 助力全市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7日訊為貫徹農業農村部、省農村農業廳等部門相關文件精神,推動威海市海水養殖業健康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民高產穩產、漁業增收增效,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與威海海洋發展局合作成立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為全市海洋生物疫病監測防治,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水域環境監測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
    原標題:「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結碩果「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學院的參賽項目獲得金獎;學院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近三年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均為95%以上,並在全省排前三……近年來,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治校水平顯著提升、特色辦學成果豐碩。
  • 從農耕文化中追尋學校根與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
    原標題:從農耕文化中追尋學校根與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成效凸顯■新時代 新職教 新徵程(江蘇篇)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農耕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農業技術,是中華文明的根基。如何做好農耕文化的傳承,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業人才,是每一位涉農教育工作者共同奮鬥的目標。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聚焦這一主題,學院以鐵路文化為主線,以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為兩翼,樹立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建全方位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 文化育人:芝蘭入室久自芳
    團廣東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燈塔工程」著力推進文化育人,開展各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增強文化自信,用青年切身可感可知的方式浸潤心靈,塑造思想,通過文化感染、薰陶,達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潛移默化的榜樣引領「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1961年世乒賽男團決賽上,走進賽場前的容國團振臂高呼。
  • 水文化融入「大環境」 凸顯浸潤型育人功能
    高校文化育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思想導向上,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校園文化,規範和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審美情趣,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二是在人格塑造上,校園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塑造著大學生的完整人格,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引導大學生去追求真善美,培養積極向上樂觀的性格,激發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三是在道德約束上,引導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規範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的職教特色,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產教融合平臺為依託,以非遺傳承大師為引領,以「雙師型」師資團隊為智庫,以網絡
  • 建設三館,文化育人,濰坊科技學院打造文化校園
    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濰坊科技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文化傳承傳承創新為己任,成立了文化建設委員會,建設了校史館、農聖文化展館、國防教育展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河南日報》文化鑄魂 育人有道 -河南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凝練學科文化內涵、挖掘學科文化價值,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引導學生志存高遠、不懈追求,逐漸形成了「『1335』卓越文化育人模式」:圍繞「培育卓越人才」目標,聚焦「家國情懷」「大學精神」「綜合素質」三大素養,採用「教師引領」「氛圍薰陶」「實踐提升」三條路徑,實施「講好卓越學科故事」「打造卓越育人課堂」「實施卓越領航工程」「建立卓越育人陣地」「
  • 濰坊科技學院建設「三館」 傳承文化育人
    編者按: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濰坊科技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文化傳承傳承創新為己任,成立了文化建設委員會,建設了校史館、農聖文化展館、國防教育展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