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這裡茶香四溢,琴聲繞梁。講臺上,身著一襲碧綠茶服的教師在演示泡茶禮儀;講臺下,一群穿著時尚的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指導,認真地學習泡茶、飲茶……
而在茶藝教室旁邊的妝容教室中,教師為學生們設計最適合每個人的眉形,其中不乏男生……這些看上去略顯違和的畫面,卻是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明德學院日常教學中最平常不過的場景。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裡的明德學院,到底是一處什麼樣的所在?
讓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
記者一走進明德學院,灰磚牆上篆刻的4個大字「明德尚能」就映入眼帘。「因明德而尚能」,其意深邃。
踏進明德學院,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裡處處青瓦木樑,以海草元素裝點,古色古香的教室長廊讓不少學生「一見鍾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學堂」。
「沒想到學校裡還有這種『神仙』地方!」大二學生王昊然回憶第一次來到明德學院時感嘆道。
據了解,在威海海洋職院,每名學生必須在明德學院修滿4學分才能滿足畢業條件,教育導向很明確,那就是希望每名學生都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
「向海而生,是我們學校的主要特點。我們學校旁邊就是大海,專業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為主。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但無論什麼專業的學生,內在文化的涵養都是必不可少的。」該院院長張宗軍說,「所以我們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其固本、生根、鑄魂的作用,打好學生的 『人生底色』,為他們的終身幸福著想。」
2016年5月,明德學院正式成立。明德學院由德雅學館、朝舞學社、敦行學苑組成,設有16個文化教學場館,包括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區、非遺文化傳承學習區、傳統體育學習專區、學生作品展區等。
茶藝、書法、圍棋、古琴、太極、捶丸高飛、漁家大鼓……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課程,讓明德學院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學院」。據了解,每學期初選課時,明德學院的課程總是首先被「一搶而空」,甚至導致系統「崩潰」,許多學生因沒搶到心儀的課程而感到遺憾。
「在明德學院,傳統文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一名專職任課教師說。
讓傳統文化「療愈」學子心靈
梁翠麗是明德學院的負責人,也是明德學院的第一位教師,曾經有一名女生李文讓她記憶尤為深刻。
李文曾是明德學院勤工儉學的學生,也是茶藝課的第一屆學生。她不僅聽課十分認真,做起清潔來也不懈怠,常常戴上手套、蹲在地上擦教室的地板。在勤工儉學的學生中,表現得十分出色。這引起了梁翠麗的注意。偶然的一天,梁翠麗得知了李文特殊的家庭情況:母親患病,無法自理;父親殘疾;七八歲起,她就幫父母幹活。梁翠麗心疼不已,深知鼓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才是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的關鍵。於是,梁翠麗在學習上不停地鼓勵她,在生活上盡力幫助她。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李文變化很大。2016年冬天,明德學院第一次文化展演時,李文站在第一排,與老師進行了同臺表演。從那以後,李文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發現了自己的潛力和職業的無限可能。在文化給予的能量和教師們愛的鼓勵下,李文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成為一名教師,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信心。」 該院黨委書記劉勤顯說,「教育需要引導和陪伴,我們能做的就是傾盡全力,把學生們『扶上馬,送一程』,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據了解,明德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助教56人。其中,核心團隊8人,外聘教師16人,兼職教師32人。他們承擔了全院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每學年,明德學院都會接受全校各院系教師的「課程申報」,並組織專家一起審核試聽,不斷豐富明德學院的課程體系。
明德學院還經常邀請社會知名專家學者來校,校地共建課程,依託「明德大講堂」「明德讀書匯」「明德茶會」等文化品牌,開展文化沙龍、文化講座活動30餘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這些課程真的讓人著迷!待上半天,就是一場修行,使人的心靈變得格外安寧。」讀大二的輪機專業學生張倫說,「經歷過這樣的學習,再學習輪機專業,就能沉浸其中。」
梁翠麗告訴記者,海洋類專業學習需要「動」,明德學院教給學生們的是「靜」,即心靈的寧靜。一動一靜結合,「療愈」效果很明顯。
讓工匠精神在傳統文化中生根發芽
據了解,明德學院自啟動至今,已開設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3種文化為主的通識選修課近60門,課程設置涵蓋了生活常識、歷史人文、專業文化、藝術、非遺傳承等,系統化地規範了課程體系。目前,已有近兩萬名學生從中受益。
「明德學院的課程其實都是生活化的,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梁翠麗介紹說,「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在文化中行走,帶給他們完全不一樣的成長體驗與改變。」
「對我們職業院校來講,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培養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張宗軍說,「『尚能』需要『明德』做根基。只掌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文化的浸潤,這樣才能達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們開設的篆刻、繪畫、書法等課程,實際上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敬業、專注、精益求精、創新的工匠精神。」
海洋生物與醫藥系負責人劉振華告訴記者,在學生群體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修習了明德學院課程學生的專注力和愛崗敬業精神都很突出。
「這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平臺。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學院帶給學生們的好變化。」張宗軍信心滿滿地說,「未來,我們將持續發力,不斷豐富明德學院的內涵和外延,為職教高地建設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文化育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