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主題,沉浸式體驗的讓人沉浸其中的關鍵

2020-12-11 騰訊網

技術和形式可能大家都可以運用,那麼,沉浸式體驗的好壞該如何衡量?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科技在剛出來的時候很容易給人帶來新奇的感覺,也有很多人願意花錢一探究竟。但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今天,科技很難成為旅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是什麼讓一個個項目脫穎而出,或者千篇一律呢?那就是IP,知識和主題的力量,才讓冰冷的科技變得生動,才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目前眾多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存在著藝術氛圍不濃、文化內涵不足、沉浸體驗不佳等諸多問題。我國的沉浸式藝術,更是隨著沉浸式展覽的風靡,逐漸演變成了展覽布置精緻,隨手一拍都是美照的「網紅展」。

為此,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有必要介紹幾個國際上經典的沉浸式藝術展,讓大家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沉浸式體驗。

01

the star

澳大利亞創意工作室Ramus Illumination於Pyrmont綜合度假勝地的中央大廳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永久性沉浸式藝術空間。它將光、水以及交互式藝術畫廊融為一體,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旨在為每天前來的2萬名賓客提供激動人心、引人入勝的娛樂體驗。

沉浸式的體驗起始於空間中央25米長、8k解析度的新月形屏幕,通過播放來自當地和全球藝術家、動畫人、電影人的數字藝術作品,全面地展示雪梨的光線律動,營造出一個極強沉浸感的藝術空間。

精心設計的數字大屏會對不斷變化的情況做出反應。例如訪客行為、天氣、一天中的時間或季節等。

除了中央的巨大畫面外,變化的光線圖像作為數字畫布的延伸,流動在天花板、牆壁以及空間中的水景當中,將畫布上的數字藝術內容擴展至整個兩層高的大廳空間。

13米高的圓柱形裝置通過編程呈現出不同造型的瀑布,各種形態的水霧畫面從天花板頂部飛瀉而下。在燈光的渲染下,宛如在空中輕盈跳舞的仙女,為整個空間賦予一種由光線、鐳射與投影帶來的優雅與動感之美。

雷射投影、超大全息幕,結合創意及後期製作,打造超炫的全息plus show,帶給參觀者震撼生動的燈光交互體驗。裝置將根據一天中的時間變化呈現不同的環境、場景和互動內容。

這一創新性的空間裝置,將藝術展示從傳統的美術館引向了公共領域。帶領參觀者穿越一系列震撼視覺的藝術空間,令人驚喜和興奮的藝術場景體驗,使觀眾經歷一場難忘的沉浸式旅行。

02

光之博物館

世界上最大的沉浸式數字藝術展136臺投影儀,50K像素、2千萬行文本,總投影面積達3300平方米,光之博物館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慧展。

「光之博物館」位於bastille和nation之間、巴黎第11區之前的一座工業廠房內,是由一間建於19世紀的舊車間改造的,是巴黎第一個數字美術中心。

光之博物館,以藝術畫作結合光影投射伴隨古典樂音,讓古典名畫「動」起來。不論是梵谷、克林姆 這些大師的經典名作都不再只透過油彩帶觀賞者進入心中世界,而是以光影流動的形式重新演繹大師作品,讓觀賞者走入畫中,走在光影之中,新型態的呈現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別有一番韻味。

展館分為兩個區域,La Halle區域以2段投影循環播放的形式展示了分離派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和一些維也納畫家的作品。

第一個投影時間長達30分鐘,投射的都是古斯塔夫·克裡姆和埃貢·席勒的作品,克裡姆特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臘及中世紀諸藝術要素,將強調輪廓線的面和古典主義鑲嵌畫的平面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繪畫樣式。此外除了克裡姆特,還有席勒,畢卡索,夏加爾等其他畫家的作品。

第二個時間較短,投射的是維也納當代大師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的作品。Hundertwasser的繪畫是一種顏色的爆炸,它以無盡的螺旋運輸到生命和自然元素的源頭,空間變成了數位化圖像的碎片化旅程。顫抖的窗口動畫與華麗的色彩幾何圖形變現了一個設計中的烏託邦。

除了以上提到的藝術家還有很多日本等地的藝術家作品在這個區域中展覽。

另一個區域 Le Studio ,以新生代藝術家為主,展現一場全新的現代化展覽,在同一個空間中,這種新與舊,古老與創新的藝術形式彼此交融匯聚,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感體驗。

館內會不定時的更換畫家進行展覽,2019年一開春,還推出了全新年度巨獻!把梵谷的經典作品設計成35分鐘結合新媒體藝術與環繞音樂的畫作漫遊,配合著音樂的流動,有如置身一件件藝術作品當中,打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03

North Forest Lights

美國首個戶外數字藝術展北部森林之光(North Forest Lights)是位於阿肯色州本頓維爾(Bentonville)的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邀請Moment Factory藝術團隊打造的戶外數字藝術展。

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地處堪薩斯城的正南方,是由享譽世界的建築師摩西·薩夫迪(Moshe Safdie)精心設計的。建築的頂部與考夫曼表演藝術中心屋頂有些相似,走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主體建築,博物館的周邊環境也非常優美,有湖、橋、小徑、森林……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博物館吸引來了不少遊客。

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經常舉辦藝術展覽,2019年冬天,推出了北部森林之光這個戶外數字藝術展,也是美國首個戶外藝術展。

北部森林之光是由一系列沉浸式燈光和聲音裝置組成。這些裝置放置於博物館地面森林小徑上,整個項目使用數字藝術、投影、燈光、音效、互動技術等,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同時重視人、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建立奇妙的人與建築、環境之間溝通的「橋梁」。

藝術家主要通過5個精心設計的燈光藝術裝置激活博物館的森林之光。讓遊客在大約1個小時的步履體驗中被帶入童話的魔法森林。水晶森林(Crystal Grove):可感應的燈光裝置在森林中撲撒一片螢火星空,閃爍跳躍,猶如走進一片遙遠的仙境,光影隨著步伐和音符一呼一吸,仿佛在與遊人相互交流,侃侃而談。

森林頻率(Forest Frequencies):一場party在動感的音樂和光律中開啟,森林被LED光條裝飾,組成燈光矩陣,「森林樂隊」給人們帶來另一種驚喜體驗。

爐膛(The Hearth):藝術家團隊一直堅信,從原始時代開始,篝火能把人們集聚在一起。在這樣的理念靈感下創造的「爐膛「,仿佛人們圍著彩色的火光與火焰,一起狂歡,一起交流,享受當下的時光,沉浸在大自然溫暖的光芒和跳動的心中。

耳語樹(Whispering Tree):彩色閃爍的燈光裝置,將樟樹變成夢境中的精靈之樹,沿著樹根延綿數裡的光道像是精靈的尾巴,美麗的鋪灑開來。它們邀請遊客們歌唱,樹木燈光的頻率、色彩隨著歌聲的變化而變化,展示出橡木獨特的語調。

水的記憶(Memory of Water):讓森林中乾渴的河床恢復往日小溪潺潺的溫潤,是一件美好而奇妙的事情。藝術家用光線和聲音模擬溪水,流動的波浪與水中倒影的樹木依稀可見。

當充滿幻想的音效與燈光、交互式數字藝術與美麗的自然風景相融合,造就了超越地域和語言隔閡的感動。森林倒映在「溪水」中,仿佛整個世界被光影交織的「水霧」籠罩。

在科技持續發展的今天,體驗被引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當初計算機的超級龐大無人承受得起,到現在超級本和手機人手一臺,未來的體驗會更加方便快捷,沉浸式展覽的未來也存在著無限可能。但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沉浸式體驗不能一味強調科技的應用,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應當想辦法讓人融入其中,從場景打造,體驗互動,故事主題等方面,讓展覽富有互動性和遊戲感,充分調動人的感官,全方位的走入場景體驗中,這樣才能融合主題和故事性,給遊客真正的沉浸式體驗。

相關焦點

  • 浙江:沉浸式互動體驗走進思政課堂
    中國警察網訊 11月3日上午9時,浙江省嘉興南湖煙雨樓前停泊的「紅船」裡,一堂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思政課正進行著——來自全省公安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培訓班的11位學員,換裝傾情飾演,用20分鐘沉浸體驗當年中共「一大」參會代表議會發言的畫面。
  • 萬維設計|和平菓局,京味兒主題街區設計,打造場景沉浸式體驗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沉浸式體驗「不斷在業內高頻出現,主題式的商業項目不斷湧現,如果打造屬於商業項目本身自有的標籤與個性,如何打動消費者,將項目價值、理念、情感等商業肌理逐步滲入消費者心裡?從去年火爆全中國的」京味兒「主題街區」和平菓局「的設計,也許能找到一些思路。
  • 沉浸式設計在商業空間的應用
    何為沉浸式設計沉浸式設計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理念,指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意圖在於讓用戶順利集中注意力,執行預期行為,並利用用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引導其產生某些情感與體驗。生活著常見的就是遊戲界面,是非常典型的沉浸式界面。
  • 沉浸式體驗×旅遊|科技、文化、藝術、創意的交融
    沉浸式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某種體驗或某個故事裡產生的自我迷失感,即參與者在沉浸式體驗中被完全代入到環境裡,以至於淡忘掉現實生活中的顧慮和責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即時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種迷失感會與參與者關注的任何內容產生某種情感上的聯繫。
  • 「穿」越40年——沉浸式時尚「變裝」體驗主題系列活動正式開幕
    (原標題:「穿」越40年——沉浸式時尚「變裝」體驗主題系列活動正式開幕)
  • 保利發展控股和樂中國開啟沉浸式戲劇體驗
    近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第十二屆和樂中國Festival·藝術浸空間年度主題活動POLY互動戲劇節——「日光機場夜未眠」在北京正式啟幕。光影變幻,前往可以回到過去亦可去向未來的日光機場,搭乘和樂中國號航班,在沉浸式戲劇體驗中,探尋品牌戲劇跨界、人與城市、生活與空間的美好關係。
  • 保利和樂中國跨界沉浸式戲劇體驗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家聲)近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第十二屆和樂中國Festival·藝術浸空間年度主題活動POLY互動戲劇節——「日光機場夜未眠」在北京正式啟幕。在場嘉賓與先鋒話劇演員、舞者、歌者共同沉浸於戲劇故事之中,感受POLY沉浸式戲劇帶來的別樣體驗。
  • 體驗沉浸式第一人稱入戲解謎體驗——國內遊戲《盲點》簡評
    介紹的《盲點》也是一款第一人稱益智遊戲,然而這部作品不再以「怪力亂神」為主題,而是為玩家講述一個關於家庭關係的故事。在這裡,玩家將以代入感的第一人稱進入故事,通過解謎和探索來理解整個故事。「步行模擬器」遊戲通常以情節為導向,這種以情節體驗為核心內容的遊戲特別適合於此類遊戲的第一人稱視角設置。玩家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在遊戲中行走,尋找互動項目,觸發並促進劇情的發展,這種沉浸式體驗是「步行模擬器」的獨特魅力。
  • 小鎮美好生活,一個沉浸式體驗營銷的經典案例
    從這一點出發,奧倫達部落特色小鎮的構建從一開始就具備了紮實的根基,並將匠心精神融入其中。釋放平臺力,以社交屬性帶動沉浸式體驗專注打造差異化、沉浸式體驗的小鎮生活讓奧倫達部落展現出豐富的人性化細節。6月23,小鎮美好生活發布是繼奧倫達部落運營模式的聚落1.0時代,同創2.0時代,康養3.0時代之後的再一次升級,全新開啟聚落產業化運營時代!
  • 案例|| SKP-S 重新定義沉浸式商業
    其中在「新體驗場」裡他說道:  影響人們選擇消費場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費,而是新的場域和文化空間。電子商務減少了人們去線下很多零售場所的頻次,而傳統的消費場所應對網際網路的衝擊,體驗和娛樂成為核心。所有的渠道都需要打破僅僅是純粹的交易和消費渠道的概念,而是要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場,即便是一個餐廳、或者是一個快餐店,企業要思考如何從交易經濟到體驗經濟的全方位轉型。
  • 沉浸式體驗 提高應急能力
    記者來到二樓的安全體驗區,幾個大型「器械」引人注目,其中一個是安全帶墜落體驗項目。  2沉浸式體驗讓市民快速掌握安全知識  記者了解到,體驗中心設置的各個危險源環節,能讓體驗者真切感受到違規操作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在每個環節結束後,工作人員還會總結造成這些傷害和後果的原因
  • 品牌觀點|沉浸式體驗與農事節慶傳播
    形式可以改變和創新,但無論線下還是雲上,節慶的共性問題還是存在。芒種品牌管理機構專委會專家、浙江大學李承華老師曾在「新時代美麗鄉村與未來社區」學術交流會分享「農業品牌生態系統構建與實現路徑」,提出以農事節慶傳播為突破點,有利於帶動農業品牌系統的有效構建,而沉浸式設計體驗目前在農事節慶傳播中相對缺乏,亟待加強。
  • 2020全球沉浸式設計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每個行業或個體都有著複雜而獨特的故事。對於「沉浸式娛樂行業」而言,這個故事的版本就好像是一個雄心壯志的賽車手剛加足馬力駛出起點,準備提速時突然被人踩了一腳剎車。年初新冠疫情在美國的全面爆發,使得原定於3月27日舉辦的HERE全球沉浸式設計峰會被迫叫停,今年的行業報告亦不得不延期至六月中下旬發布。
  • 超自然空間全新沉浸式互動體驗項目登陸澳門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澳門6月11日電(記者 毛磊)「澳門teamLab超自然空間」是全新常設沉浸式互動體驗項目,將於6月15日登陸澳門威尼斯人試營業。設於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的「澳門teamLab超自然空間」是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在非博彩元素方面的重大投資之一。藝術團隊teamLab把佔地5,000平方米、高達8米的空間改造成一個精密複雜的立體世界,為所有年齡層的遊客呈現引人入勝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 「和創互動」沉浸式互動|讓你沉醉其中的創意互動體驗
    配合音響、燈光和煙霧等,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沉浸式互動投影從各個層面包圍著觀眾,全面覆蓋觀眾的視覺,並且能夠通過互動感應系統,和觀眾產生互動。讓參與者沉醉在充滿趣味性、夢幻的體驗中。沉浸式互動的要義在於呈現方式的自然綻放、全民一起的參與感。
  • 實景沉浸式劇本殺能持續火爆下去嗎?
    從桌遊、狼人殺,再到劇本殺;從密室逃脫到沉浸式戲劇;這兩條線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我們今天要討論「沉浸式劇本身」。近年「沉浸式密室」,以「沉浸式劇本殺」、「沉浸式戲劇」為代表的一系列「沉浸式」體驗產品,都在逐漸佔據原有的文娛消費場景。 疫情讓實體商業停擺,但同時它也加速了一些娛樂類產業的線上發展,例如最近走紅於年輕人中的劇本殺。
  • 秦淮有戲·夫子廟沉浸式體驗演出帶你「夢回...
    從「天下文樞」到「世界文學之都」,一古一今兩張文化名片的迭代,既開啟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的南京「新篇章」,也給南京城市的未來發展描繪了新的前景。而在這張國際級的城市文化新名片上,讓人無法忽視的更有那一抹閃耀迷人光彩的「秦淮底色」。
  • 關於直播營銷沉浸式體驗的深入探析
    該理論最早由Csikszentmihalyi提出,認為影響沉浸體驗的兩個因素是「挑戰」和「技巧」,當挑戰與技巧處於平衡的狀態時,則會產生沉浸式的體驗。該理論在早期主要用於生活、工作、休閒、運動、閱讀等活動中,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挑戰」和「技巧」已經不能得到解釋大部分的現象,該理論也不斷得到了補充和完善,其應用的領域開始擴大到虛擬網絡的世界中。
  • 探尋沉浸式模擬遊戲的困境與新生
    「往前走」的自我驅動力是構成沉浸式模擬遊戲的關鍵。這很難說,其實有關於這件事情在不久之前就發生過一次爭論,CD PROJEKT RED的《賽博朋克2077》在確認將要使用第一人稱視角進行遊戲之時,大批的玩家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任務設計師Patrick Mills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坦言道:「我們希望玩家講述自己的故事」,言下之意自然是表達第一人稱視角對於《賽博朋克2077》想要讓你感受到的沉浸式模擬體驗有著極大的助益。
  • 沉浸式密室準入門檻低 軟硬體良莠不齊
    在娛躍文化副總裁李安寧看來,沉浸式密室的衍生價值首先在於「體驗」。無論網絡、電商、線上AR遊戲如何發達,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面對面社交娛樂,這也是為什麼影院不會被替代,再怎麼叫外賣也要約朋友在外邊吃飯。「當我們不僅能看電視劇,還能自己演電視劇,這是線下實景娛樂才能帶來的感受。」  滿毅也將沉浸式實景娛樂形容為「IP落地變現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