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分《高三》,還原現實,一部感人中國高三學生的紀錄片

2020-12-27 明天繼續努力123ab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說到高考,人們會討論閱讀、應試教育以及閱讀帶來的更多可能性。備受詬病和質疑的應試教育,是山區孩子與大山孩子競爭的唯一機會,在扶貧的過程中,教育也被賦予了一代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據說應試教育不好,但更現實的情況是找不到一個不比高考制度差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卻是最不壞的制度。

如果你只是因為覺得不好而反抗和攻擊,卻找不到解決辦法,那你就是在耍流氓。回想起來,中國的大多數學生都經歷過獨木橋,高三不僅是年齡的定義,也是每個經歷過這種經歷的人的青春。

《高三》是中國中第一部記錄高三生命的紀錄片,紀錄片以學生日記林佳燕為主線,記錄了福建省武平縣一中高三(7班)的高三生活。

紀錄片後面有78名學生和他們的家人,班主任王錦春和各科老師,用95分鐘的時間濃縮了一群人的高三年,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得了8.4分的高分,並在贏得了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還原現實,一部關於中國基本生活和社會問題的紀錄片

一位美國的導演這樣評價這部紀錄片:如果有人讓我推薦一部能讓他們了解當代中國的紀錄片,我謹慎地提議推薦《高三》,他觸及了中國的許多基本生活和社會問題。

作為一部合格的紀錄片,唱片本身可能不是觀眾想看到的,但必須是最真實的。因此在這部紀錄片中沒有苦澀的愛情或呻吟,有的只是普普通通,但他能觸動所有經歷過高考的大學生的記憶。

在濾鏡類型的高三生日日常生活記錄中,教室裡桌上擺滿了書,班上有優等生和「差生」,有班主任對學生王錦春負責,也有家長對孩子能走出農村、面對黃土地朝天充滿希望。

類似地,班上總是有兩對高三對,為了逃避學業而沉迷於網絡的迷途青年是真實的、多方面的,但事實上可能每個人的高三都會有類似的記憶。

高三總體的眾生相

高三小組不僅指學生,還包括陪同學生通過獨木橋的老師和家長。在這場競爭中,高三老師註定要承受很多。

1) 班魂,班主任王錦春

從高三的第一天起,王錦春警告他們的學生:你應該像狼勇往直前,往前走,你別無選擇!入學考試意味著人生的重大抉擇。

背負著付出和希冀經過的努力學習,這不僅是78個孩子在鏡頭下需要面對的沉重負擔,也是中國絕大多數高三考生的重擔。家長會上,王錦春將直接實事求是地要求家長全力配合孩子備考高考。這是王錦春在家長會上說的話:

高三是生命的轉折點,尤其是武平,你說鐵路和鐵路從我們這邊沒有穿過高速公路,到現在還沒有高速公路。

在像你這樣的地方,如果你想說資源也是沒什麼資源,你很清楚如果你留在武平你能做什麼;我認為武平人沒有辦法,自古以來華山一條路只能通過一條路入學考試。

對於貧困文化階層來說,教育對於打破命運的桎梏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他盡力讓家長關注高考,在資源匱乏的地區,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對獨木橋的態度。

毫無疑問,王錦春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優秀教師,但這也是高三教師的形象,平凡是偉大的。

2) 父母陪跑者落後於其他人

紀錄片中家長的照片不多,一個是家長會,一個是採訪的小片段。紀錄片中的父母大多來自農村地區,大多數學生的家長在做高付出低回報勞動,但他們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對窮人來說尤其如此。

鏡頭下,長輩們說幾句卻似乎有點緊張,但當他們談到孩子時,他們的眼睛裡充滿了卻,天下父母是一樣的。

通過高考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是中國底層群體,特別是貧困山區群體的普遍心理,也印證了「寒門」在突破自我提升道路上的艱辛。

3) 班上,尖子生都糊塗了,「差生」也不願意

林佳燕,這是紀錄片日記的主線,是全班第一名,但她在高三時也有很多顧慮,她不夠努力。高三的壓力是巨大的,但是在班主任的鼓勵和自我激勵下,大多數高三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當然,也有人選擇「逃避」,「差生」鍾生明其實並不差,他也會說「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而鍾聖明曾經是尖子生。

進入高中後,就有了差距,他開始選擇逃跑,他想整天上網,上課就上床睡覺了。他內心渴望上大學和其他人一樣,去高三,只有無奈和困惑。

紀錄片結束後,生活將繼續

在紀錄片的結尾,78名學生中有985人有211人,其中一人是二本,有些人選擇職業院校,在名單上失敗的18名學生中,有一名選擇了工作,17名學生選擇了復讀,又一年的「戰鬥」又開始了。

很多年過去了,那幾年的人怎麼了?第一名林佳燕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畢業後,他一直在北漂,但他在北京買不到房子。

經過一番積蓄林佳燕在老家買了房子,孩子也因為戶籍問題回到老家參加高考。階級的飛躍仍然很困難,但至少有一個很大的進步。

一年後,遊戲人生的鐘勝明被泉州學院的三本錄取,上大學時,他接觸到物流公司,這些公司仍然是「稀有」。

現在他已經成為領導100多人的副總經理。鍾生明還記得那句話:閾值非常重要。他非常羨慕能在林佳燕學習北京,後悔沒能在北京學習。

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的機會很少,高考也很明顯,如果你知道時間,你就可以做好準備,如果你不抓住他,下一次就充滿了未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4分《高三》,還原現實,一部觸及中國高三學生的紀錄片
    說應試教育不好,但更現實的情況是我們還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如果只因為覺得不好就抵制就抨擊,拿不出解決方法的否定實則是在耍無賴。回顧來時的路,中國的學生大多數都趟過獨木橋,高三不僅僅是年紀的定義,更是每個有過這段經歷的人的青春。
  • 15年前,央視紀錄片《高三》中的「差生」鍾生明,現狀如何?
    15年前,央視紀錄片《高三》中的「差生」鍾生明,現狀如何? 2005年,導演周浩拍攝了一部關於高考的紀錄片——《高三》。這部紀錄片用時一年,跟拍了福建省武平一中當年高三(7)班的真實生活,真實記錄了班主任、學生和家長們圍繞高考的喜怒哀樂。
  • 紀錄片《復學》保定首映 記錄高三師生復學複課歷程
    中新網河北新聞9月9日電 (記者 呂子豪)8日下午,真實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復學複課歷程的紀錄片《復學》在河北保定首映。  據紀錄片《復學》的導演田宇介紹,該片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介入拍攝,120天的拍攝製作過程中多次修改腳本。
  • 昨天,平涼高三學生開學了!
    4月9日,春風和煦,碧空如洗,沉寂了近3個月的校園終於復甦了。早晨6點50分,平涼一中二分部門口第一批返校的學生開始進校了。記者在二分部門口看到,戴著口罩的學生們正分批錯峰返校,校門口的兩個通道都裝有紅外線熱成像測溫儀,鋪有消過毒的地墊,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都要接受體溫檢測。
  • 巴中3萬高三學生複課了!
    4月1日,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巴中市3萬多名就讀於普高、中職的高三年級學生重返校園,正式複課。 開學當天,巴中各學校積極組織高三學生上好開學第一課,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講,強化校園學生學習、生活安全監管,嚴防校園疫情發生。
  • 資陽高三學生,今日正式複課
    根據資陽市教育和體育局 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安排 全市高三年級於4月1日起正式複課 今天早上8點,資陽中學高三1、2、3班的同學們來到學校門口準備報到。在進入校門口前,同學們間隔排隊站好,依次測量體溫、消毒,把健康自測情況登記表交給老師過後,方可進入校園。
  • 明天高三就要開學了!來看光山二高高三學生復學返校方案
    全體高三班主任及學校門崗工作人員配合。工作職責:1、4月7日全天,學校大門口分為三個檢測組。所有體溫檢測 人 員上午7:00到崗,下午14:00到崗。2、實行入校逐人檢測體溫,確保一人一測,不漏檢一個學生, 嚴禁不檢測體溫學生入校,嚴禁家長入校。3、檢測人員工作要做到嚴、細、實。
  • 豐臺區高三學生開學複課第一天
    4月27日,是北京市高三學生開學複課的第一天。 中國教科院豐臺實驗學校高三學生通過測溫入校
  • 全市4.9萬名高三學生複課
    學生在進入教室前洗手消毒。  昨天是我省高三學年復學第一天,哈市百所高中4.9萬名高三學生重返校園。  普及防疫知識 精心設計開學第一課  7時40分,哈六中通過廣播進行了高中生涯最後一個學期的開學升旗校會。同學們起立唱國歌后,校長、學年主任、學生代表通過廣播與高三全體師生共同上疫情防控、高考衝刺等內容的特殊開學第一課。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各學校都結合自己的實際校情,精心設計了開學第一課。
  • 我市高三年級學生返校復學須知
    4月7日統一返校復學。現就我市高三年級學生安全有序返校復學有關事宜發布如下須知: 一、我市各普通高中三年級學生4月7日早上8:00開始,按照學校安排錯時有序返校復學,下午5:00前各高中三年級學生返校報到結束。因特殊情況未能按時返校復學的高三學生需向學校辦理請假手續。高三學生返校後未經批准不得隨意離開校園。
  • 25萬餘名高三學生陸續返校!全省高三學生開學複課
    高三學生嚴格按規定程序進入校門3月25日7時許,位於運城市鹽湖區魏風街的運城中學,校園內懸掛的「歡迎同學們返校、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橫幅醒目耀眼,校長早早便到了學校,準備迎接高三學生返校。校長充滿信心地說,「從3月11日開始,學校對每一名學生和教職工的假期行程、身體狀況嚴格篩查,已瞭然於胸。」「所有的高三學生家長,你們可以放心地將孩子送入校園,我相信今年的一切將會更加美好。」
  • 央視紀錄片《高三》裡面的鐘生明,被稱為差生。他現在生活怎樣?
    央視紀錄片《高三》裡面的鐘生明,被稱為差生。他現在生活怎樣?這幾年由於綜藝生活類節目,非常的受歡迎。生活紀錄片也越來越受人們喜愛了。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這類生活類節目,就廣受人們所關注。誰的中國可以說得上是當時最受人們歡迎的一個紀錄片欄目了。其中一句話被人們廣泛流傳,忙碌了一天,陳師傅準備,,這句話成了網絡上網友們調侃的句子,但也就是因為這樣啊這一類節目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的讓人們所喜愛了。所以紀錄片兒這個節目為人們廣泛的熟悉,曾經在05年的時候,央視就拍攝了這樣一個名叫《高三》的生活類紀錄片。
  • 高三開學第一課,點亮中國心!
    高三開學第一課,點亮中國心!25日下午,進山中學高中1701班的同學們迎來了開學第一課,除了交流衛生防疫知識外,學生們還探討了自然與生命、國家與人民、珍惜與感恩、未來與責任等話題,他們紛紛表示,將不負春光,珍惜來之不易的高三複課學習機會。 六十一中153班的任升老師以《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為主題,向學生們講述了身邊人抗疫的故事,點讚時代英雄,激勵學生們勇敢前行。
  • 學生早戀、翻牆外出上網,老師煞費苦心,帶你走進福建高三
    2004年秋,清晨的校園天空下著小雨,學生們撐著傘往教室走去,這裡是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的第一中學。教室裡高三7班的班主任王錦春正在給準高三學生們報名考試,他十分耐心地給學生家長們講解現在的高考現狀,盡心盡力地給學生校對身份信息,分析志願填報。《高三》是由周浩執導,王錦春、張興旺等人為主人公的一部紀錄片。
  • 15年前,央視紀錄片《高三》裡的學渣鍾生明,高考失利後去哪了?
    「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許多高三生都是秉著這樣的一份信念度過了淚水與汗水並存的高三生活。在高三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那時的生活簡單而純粹,全體學生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但是也有不學習的差生。而鍾生明就是15年前央視紀錄片《高三》中的「差生」。
  • 密雲高三學生返校,開學第一課首講愛國情
    4月27日上午,密雲區四所高中校高三年級試開學,四所高中校571名教職工及1226名學生返校,開學第一課首講愛國情。 在北師大密雲實驗中學,校長張德廣帶領全體師生共同回顧疫情以來我們黨和國家所做的種種努力、湧現出的感人事跡,以及學校和各位教師為同學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所做的種種工作,鼓勵同學們懂得感恩,珍愛生命,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張德廣介紹說,為了開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做了詳細周密的安排。
  • 石家莊高三學生注意!
    為進一步指導石家莊市各高中學校高三年級的複習教學工作,促進二輪複習備考與學生居家學習,3月7日—8日安排一次高三學生的居家自測學習。,促進二輪複習備考與學生居家學習,3月7日—8日安排一次高三學生的居家自測學習。
  • 安徽高三年級學生4月7日返校 初三年級學生13日返校
    原標題:安徽高三年級學生4月7日返校 初三年級學生13日返校 中新網合肥3月25日電 (記者 吳蘭)《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全省學生返校安排的通告》25日晚間發布。
  • 山西25萬餘名高三學生複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太原3月25日訊(記者 趙巖)「終於開學啦,好激動,感謝為這一天辛勤付出的老師們和所有人!」上午8點,山西省太原市第61中學高三153班學生陳宇澤經過測溫門檢測後走進校園,與久別的老師和同學重逢顯得格外高興。當天,山西全省高三年級25萬多名學生正式開學。山西省委作出全省域高三年級按照3月25日開學做準備的決定以來,省教育廳認真貫徹省委會議精神,對全省高三年級開學準備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 山西太原高三學生返校複課
    3月25日,太原杏嶺實驗學校的高三學生開學複課。當日,山西省高三年級學生返校複課。太原杏嶺實驗學校的高三學生開學複課。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返校複課。圖為返校複課高三學生正在測體溫。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返校複課的高三學生正在收拾宿舍。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返校複課的高三學生正在收拾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