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孩子們上小學之後,就要學習寫作文了,他們很多的作文素材都來源於生活經歷,這樣寫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孩子們的作文,不僅會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還會透露出自己的想法和三觀,所以老師在批改作文時,很容易發現孩子在想什麼?價值觀如何?
小學生作文《我家的礦》火了,字裡行間都是「炫富」,老師給滿分
網上的炫富方式,咱們見得多了,無非就是曬車、曬房、曬手錶,但是通過寫作文炫富,我還真是第一次見,而且寫這篇作文的還是一名小學生。
小學生金句頻出,開篇就是「我家有幾個礦」,「讓別人幹活,自己花錢,簡直就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小學生表示:我還有更偉大的夢想,成為最厲害的富二代,並且暢想了自己的富二代生活。文章末尾,還給自己定了小目標,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潛水員。
雖然文章有「炫富」的嫌棄,但是作文通篇語句順暢,邏輯表達也十分清晰,卷面整潔,老師還是給了滿分。
小學生作文《我只穿耐克鞋》火了,將虛榮體現極致,媽媽羞愧不已
有一篇作文名叫《我只穿耐克鞋》的小學生作文,在網上火了,但火的原因,並是因為「搞笑」,而是因為作文的「思想」。
若只是介紹自己喜歡穿什麼鞋子,自然不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和不滿,關鍵小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只穿耐克,什麼貴人鳥、鴻星爾克、雙星,我都覺得很低級,只有耐克才能配得上我。」
孩子還順便介紹了自己的生活日常,媽媽經常帶他買很多耐克鞋,他的鞋可以半個月不重樣,希望可以將每個系列的經典款都買來。
並且說出了母親的豪言允諾:十八歲的時候會送他所有的耐克鞋。
估計大部分人看到這都已經有點不舒服了,並不是說孩子愛鞋有錯,而是孩子的思想表達,一眼就能看出滿滿的虛榮心。
文章末尾處還提及:
「大家穿的都是校服,所以能區分我與他人的與眾不同,只有我的鞋了。」
「希望大家記住半個月穿鞋不重樣的我。」
其實,這樣的話語,在小學生的筆下表達出來,還是令人有些吃驚的,文章的字裡行間盡顯虛榮,在大家印象裡,本該思想單純的小學生,卻佔滿了虛榮氣息。
這位同學,希望同學可以通過「不重樣的鞋」記住他,而不是比誰成績好,誰更加優秀,誰的品質更好。
這些本應該學習的知識和品質,被小朋友拋之腦後,而是選擇在鞋子上面下功夫。
老師看到之後,將這篇作文拍照發到了家長群裡,希望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
孩子的媽媽作為文章中被提及的「配角」,看到孩子的作文後,更是羞愧不已,開始反思自己的對孩子的教育,到底錯在了哪裡?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虛榮心理?
1.父母教育方式有誤
(1)父母溺愛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孩子要什麼,家長給什麼,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甚至滿足孩子的無理取鬧。
要知道,孩子的物質欲望,是家長養出來的,無底線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變得嬌氣、自私自利,養成虛榮的心理。
家長們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要有自己的原則,堅決說「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進而學會克制。
(2)父母本身喜歡攀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人,父母的生活習慣,會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孩子模仿父母的想法和行為。
要知道,孩子一開始是不知道什麼名牌的,如果家長整天在孩子的身邊念叨「這個好,這個貴,只有名牌才配得上我」。
孩子聽多了,自然也就學會了攀比和虛榮,如果父母注重孩子的精神富養,孩子便不會養成如此強烈的物質需求與虛榮心理。
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知道,你可以滿足孩子一時的物質需求,但是無法護著他一世。
2.同學之間的影響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則分享,老師說他在班級裡批評了4個學生,因為他們在互相攀比,並且在攀比當中傷害了其他同學。
其中不乏這樣的言論:
「我穿的是阿迪達斯,鞋子也是名牌的,你穿的是雜牌。」
「我家房子可大了,你家只能住出租房。」
那個被他們嘲笑攻擊的同學,不自覺地漲紅了臉,為了撐臉面,直接說出「我家有三套房子」。
老師對這幾位同學進行了思想教育,告訴他們:「不能因為貧窮看不起他人,未來的日子很長,誰也不知道他的未來會有多棒。」
並且找機會安慰那個被嘲笑攻擊的小男孩,告訴男孩不要哭,也不用編造謊言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為自己創造好的未來,這是最好的反擊。
兜媽寄語
孩子之所以會有虛榮心,可能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以身作則,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在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時,也要對孩子的思想進行一個合理的引導,讓孩子成為一個由內而外都優秀的人。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