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量子計算理論與實驗」正式開課。這是量子計算首次進入中國中小學課堂,為培養量子信息人才起到積極示範作用。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瞄準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無錫市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下,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和國儀量子第一時間組織研發攻關,啟動了基於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的中小學量子計算實驗課程研發項目,並與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合作,共同開展教育研究。
該中學充分發揮課程開發的優勢,開展「產學研育一體化」合作,撰寫課程綱要,製作課件,共同打磨課程。經過規範化課程開發,配套了整套的課程資源。
實驗課現場,結合教學課件和講義,授課老師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了儀器調節以及量子計算相關基礎實驗。學生們普遍反饋,課程雖然「燒腦」,但通過生動形象的實驗內容講解以及認真聽講,還是可以吃透相干、疊加、糾纏等基本概念。同時,藉助親手做實驗,許多同學對量子世界的神奇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
全國政協委員、省錫中校長唐江澎表示,對量子科技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高校、研究所的責任,基礎教育領域也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加強科學素養的培養。
2018年8月,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正式落戶惠山區。研究所圍繞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產業領域打造以產業化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目前已有技術研發人員40餘人,申報智慧財產權15項,發布新產品兩項,受到國內外市場的矚目。
今年年初,在恒生科技園北側的量子感知產業園開工建設。量子感知產業園是量子感知研究所「科學儀器產業化平臺」的載體。產業化平臺包括測試中心、環境實驗中心、樣機試製中心。整個科學儀器產業化平臺的建成,將加速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各種儀器設備的研發、驗證、產業化。
據悉,早在2019年4月,國儀量子與位於惠山區前洲街道的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聯合發布了 「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和基於該產品的「量子計算實驗課堂整體解決方案」,為解決「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教育,缺乏感性直觀認識」的難題提供了可靠的載體和途徑。歷經長時間的研究攻關,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和國儀量子順利完成基於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的量子計算實驗課程研發項目,並在全國30多所高校開課,為量子計算進入中小學打下了基礎。
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令人嚮往,量子科技的行業賦能重在落地。在美國,量子計算教育已經被寫入全國K12教育法案;在歐洲,量子計算基礎教育、量子科普夏令營等活動也普遍存在。「此次開設量子計算實驗課程,是中國教育界在基礎教育領域對量子科技人才創新培養的嘗試探索。」業內人士認為,中小學開設並推廣量子計算實驗課程,一定程度上將擴大量子技術科普教育,提高國民科學素養,同時遴選量子技術人才,助力量子科技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