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智能支付終端具備刷卡支付、二維碼支付、NFC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能夠顯著提高支付環節的效率,其卡券派發、客戶管理、大數據分析等營銷功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商戶MIS系統,不僅節約了商戶購買MIS系統的成本,而且其營銷功能可以使商戶通過後臺對消費行為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進而可以實現對用戶的精準營銷。以主要支付終端類型POS終端為例,截至2019年末,全國聯網POS終端3089.28萬臺,同比降低10%。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智能支付終端行業發展困境
影響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來自於監管風險、技術及信息洩密風險。監管風險主要為行業監管機構如央行、支付清算協會推出規範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抑制行業的持續創新;技術及信息洩密風險主要為支付核心軟體技術含量高,並且支付過程中涉及大量商戶、用戶資金流數據的歸集,如果支付核心軟體相關技術、支付過程中產生的重要信息被洩密,可能會對行業及企業發展造成潛在不利影響。
智能支付終端行業發展前景
1。行動支付的迅猛發展
行動支付的迅速發展使中國真正走向「無現金」時代,行動支付帶來的不僅是支付方式的重大變革,還極大降低了商戶經營成本,提高了商戶經營效率,使「無人超市」、「智慧景區」、「未來酒店」等概念成為現實,不僅為支付IT服務商帶來了豐富的市場需求,還刺激收單機構加強在商戶市場的投入、加速商戶不斷創新經營模式。行動支付已經為線下支付領域的創新打開了入口,未來線下支付領域的創新速度將不斷加快,創新成果將層出不窮,給IT服務商的產品及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新興技術與支付結合程度日益加強
支付業務是金融體系中對大數據、PC互聯、移動互聯乃至物聯網等新技術承載能力、吸收能力最強的業務,雲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等技術最先在支付領域落地生根,目前新興技術和支付的結合程度還不夠深入,未來各種新興技術有望加速在支付領域充分應用,這將使電子支付市場不斷發生變革,同時,也對IT服務商技術儲備及持續創新有了更高的要求。
3。收單機構對線下支付場景爭奪日益激烈
C端用戶已經基本被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瓜分完畢,線下B端商戶網際網路程度極低,目前還沒有機構能夠對其完全壟斷,且B端商戶的商業價值巨大,目前銀行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紛紛加強對線下商戶的爭奪,這客觀上加速了線下電子支付的發展和創新。
(文章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