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等研製出中空碳球負載Co單原子催化劑用於Li-Se電池正極...

2020-12-11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宋禮、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浩及教授汪國秀團隊合作,製備出N摻雜空心多孔碳負載Co單原子納米反應器(CoSA-HC)。該反應器作為鋰-硒電池正極,表現出較高的放電容量、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其庫侖效率接近100%,為金屬-硫族電池(MCB)電極的設計提供新思路。

劉健團隊長期致力於深入研究微/納米反應器中的催化基礎理論,實現活性組分在納米反應器中的精準定位。前期工作中,該團隊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發展出Fe1-xS納米顆粒負載的多孔碳球納米反應器,作為鋰-硫電池正極基體,實現在0.5C的電流密度條件下,容量保持1070mAh/g循環200圈,而幾乎沒有衰減(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Se正極具有較好的電子導電性,與S正極的體積容量相當。然而,聚硒化物的穿梭效應導致Se與Li的反應活性低、容量衰減快,阻礙Li-Se電池的實際應用。

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單原子催化劑獨特的電子結構、優異的原子利用效率及催化性能,通過使用PVP修飾的PS作為模板、調節雙金屬ZnCo-ZIFs前驅體中的Co和Zn含量,合成N摻雜空心多孔碳負載的Co單原子(CoSA-HC)納米反應器。CoSA-HC納米反應器中單原子Co位點可有效激活硒的反應活性,固定硒和聚硒化物;中空結構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及更大的電極/電解液接觸面積,改善傳質效果及抑制反應過程帶來的體積膨脹。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中空碳球負載Co單原子催化劑用於Li-Se電池正極材料

【來源: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研製成功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該研究針對鋰硫電池存在的問題和關鍵技術瓶頸,發展出原子尺度的、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殼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多級的孔結構、良好的親鋰金屬表面、優異的催化活性。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2020-12-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研究利用配體交換的合成策略,構築了一系列具有特定電子結構和配位環境的模型單原子Fe催化劑;開發出可用於單原子催化體系表徵的原位57Fe穆斯堡爾譜技術,實現了在電催化ORR反應條件下對不同單原子Fe物種電子結構和配位環境的定量探測;結合原位X射線吸收光譜、原位拉曼光譜、同步輻射核共振振動能譜和DFT理論計算等手段,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在電催化ORR反應中催化位點電子態和配位結構的動態循環
  • 中國科大在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物理系曾傑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團隊發展出了一套利用電化學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了34種單原子催化劑,覆蓋了多種過渡金屬和多種襯底。
  • 陳義旺JACS: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催化劑高效促進ORR反應
    【研究背景】 以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技術在發展上很大程度依賴於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劑,它們是此類能源器件的核心。到目前為止,含有金屬/氮配位活性中心的碳材料(M-N-C,M = Fe,Co,Ni,Mn,Cu等)日益成為貴金屬基ORR催化劑最有希望的替代品。
  • 燃料電池的核心材料催化劑需要重視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燃料電池的技術難度並不低,同時技術儲備和製備氫氣的渠道單一且成本較高。除此以外,燃料電池中還有一核心材料需要重視,那就是催化劑。 眾所周知燃料電池汽車的工作原理,是氫氣通過燃料電池的正極當中的催化劑分解成電子和氫離子。氫離子通過交換膜到達負極,和氧氣反應變成水和熱量;對應的電子則從正極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產生電能。
  • 大連化物所的前世今生
    大連化物所的前身是日本侵華期間於1907年建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中央試驗所」。
  • 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
    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4:49 韓國光州科技學院Chang Hyuck Choi開發了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方法。
  • 氫氧燃料電池原理
    導讀:燃料電池是一類可持續將外界提供的燃料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轉換為電能的裝置,是一類極具發展前途的新動力能源,其電池正極為空氣中的氧氣,而負極通常為外界提供的甲醇、碳、氫氣、硼氫化物、煤氣、天然氣等燃料,本文就詳細講述燃料電池的一種- -氫氧燃料電池,
  • 【動態】大連化物所發表碳一分子溫和條件下催化轉化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6組)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在溫和條件下碳一分子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 「合肥日報」中國科大研製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韓國推出新型複合催化劑 有效提升MAB電池的充放電性能
    MAB是最輕、最緊湊的電池之一,採用由純金屬製成的負極,如鋰、鋅、鎂和鋁,以及空氣正極,通過大氣中的氧氣與金屬發生反應來產生電流。目前,MAB 電池採用鉑等貴金屬作為催化劑,雖然催化效果較好,但是成本太高,使其商業化應用受到阻礙。與此同時,作為替代的鈣鈦礦催化劑,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但是激活率較低。
  • 材料學院黃小蕭教授課題組在鋰硫電池性能提升領域取得突破
    哈工大報訊(材料/文)日前,材料學院黃小蕭教授課題組在鋰硫電池性能提升領域取得突破,相關學術論文「鋰硫電池中氮氧與金屬錳單原子對多硫化物的協同催化研究」(O-,N-Coordinated single Mn atoms accelerating polysulfides transformation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 山東大學許醒課題組ACB:利用富含鐵的生物質滸苔製備鐵單原子/鐵原子簇催化劑:非自由基途徑驅動類芬頓反應降解有機物
    本研究在900℃下對滸苔直接熱解,無需添加任何化學物質(金屬前驅物和碳源),將滸苔中的鐵元素以鐵原子簇和鐵單原子的形態錨定在N摻雜的碳基體上,製備了一種鐵負載量高達0.84%的鐵原子簇/鐵單原子催化劑(Fe-N-C)。這種Fe-N-C催化劑在過硫酸鹽((PMS)體系中對撲熱息痛(PCM)表現出很強的催化降解活性。自由基淬滅實驗和電化學分析測試結果表明,高價鐵氧化和電子轉移是主要的降解途徑。雖然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研究表明,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的直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納米催化劑顆粒的大小。由於碳納米管的管徑和長度的比值(長徑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碳納米管的性能,催化劑的製備成為了 CVD 工藝中最核心的環節。但是催化劑材料的選擇、顆粒的直徑控制需要反覆地進行大量試驗才能加以確定。同時,碳納米管催化劑的動態行為十分複雜,隨著碳納米管的生長,催化劑的表面被重構。
  • 鋰離子電池正極複合材料技術專利簡析
    (文/羅美紅)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放電時則相反。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現代數碼產品中應用最廣泛的電池,結構上包括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其中正極材料的性能直接影響著鋰離子電池的性能。
  •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教授Serge Kaliaguine訪問大連化物所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教授Serge Kaliaguine訪問大連化物所 2015-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雙功能超薄Fe-Nx-C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同時製備乙烯和芳基氯化物
    近日,李新勇教授課題組在1,2-二氯乙烷電催化脫氯方面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為了降低1,2-二氯乙烷電催化還原脫氯體系中的氯離子濃度,作者設計了耦合反應體系,在陽極引入苯甲醚的氯化反應,將陰極產生的氯離子在陽極重複利用,並且同時以單原子Fe-N-C催化劑為陰極和陽極。
  • 純鈷正極片【豐南】資質齊全
    純鈷正極片【豐南】資質齊全鋰電行業大新聞報導:三元正極材料新聞,下一代動力鋰電池還得看三元正極材料.首先介紹三元正極材料鋰電池中三元正極材料的重要性,在講到目前遇到的困難,就是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安全性能需要保證,需要解決的擠壓問題,高溫問題,產生氣體問題,後經過論證分析指出未來一段時間還是需要靠的事高鎳三元材料鋰電池.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深度覆蓋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徵研究組研究員張麗華和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團隊,發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選擇性富集新方法,並結合肽段的高效分離和高靈敏度鑑定,實現了N-磷酸化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