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意見》提出,爭取到2025年,有效解決制約健身設施規劃建設的瓶頸問題,相關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更加健全高效,健身設施配置更加合理,健身環境明顯改善,形成群眾普遍參加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在10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意見》進行了詳細解讀。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提高場館利用率
開展「全國社區運動會」
《意見》強調,要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支持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在政策範圍內採取必要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區委託專業機構集中運營本地區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促進學校體育場館開放。
李建明強調,要提高場館賽後利用率,通過多種方式,比如委託專門機構進行運營,加強對大型體育場館開放的支持。「現在中央財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補貼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向社會開放,同時也鼓勵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推進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這樣能夠使體育場館更好為全民健身服務、為群眾體育發展服務。」
《意見》指出,國家體育總局要加強統籌指導和頂層設計,結合開展「我要上全運」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打造線上與線下比賽相結合、全社會參與、多項目覆蓋、多層級聯動的「全國社區運動會」,充分發揮社區體育賽事在激發拼搏精神、促進鄰裡交往、增強社區認同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老舊小區改造
關注健身設施建設
對於老舊小區如何建設健身設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負責人汪科認為,一是解決好建什麼、在哪兒建。在改造中,要進行摸底調查,進行綜合謀劃規劃和計劃,要優先安排好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二是要把握好怎麼建。要注重工作機制保障,各地政府要按照要求成立專班,加強建設、規劃、自然資源、體育等部門工作的協同,形成合力,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推動健身場地設施落地;三是要把握好誰來建。要注重多方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需要居民主動的參與,也需要政府、街道、居委會、企業等多方面的參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建立政府部門協調工作機制,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社區足球場地設施的建設,來改造利用小區的存量建築、存量用地、存量設施資源,建設改造健身設施,為老百姓提供親近自然、休閒健身的好場所。」汪科說。
各部門協調配合
推動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意見》強調,國家體育總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落實本意見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檯帳,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貫徹落實本意見情況進行跟蹤評估並做好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抓緊細化健身設施規劃、用地、開放運營等政策和標準,完善開展社區體育和居家健身的措施,指導地方做好有關工作。
李建明強調,要充分發揮國務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要抓住『十四五』規劃的有利契機,在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制定實施過程當中,使全民健身設施更貼近社區、貼近群眾,更好地發揮作用。」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歷來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十三五」時期,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0多億,支持全民健身中心、縣級公共體育場、社會足球場建設,項目個數超過5700個。「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通過強化規劃引領、加大資金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等一系列「組合拳」,建設更多老百姓身邊的健身場地。
(原標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支持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