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今年受黑天鵝事件影響較為嚴重的幾個行業,顯然體育賽事應該榜上有名。如今,遠在海外的美國各類職業聯賽還在等待重啟的號角,雖然國內目前的情況已經出現好轉,但是許多賽事也因時制宜的發生了一些改變。
例如今年的中超就遇上改制,初步預計將採取「第一階段兩賽區小組賽+第二階段奪冠組/保級組爭奪」的解決方案。此外目前的現狀還不能讓觀眾聚集,因此觀賽方式也或將發生改變,而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再鐵桿的球迷,今年收看各項賽事的主要途徑將從現場變為直播。
眼看著今年國內市場的賽事直播有望迎來流量爆發,但日前的一則傳言卻頗為令人意外,據悉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強調,新賽季所有場次的中超比賽PP體育方面都將進行免費直播。雖然目前官方尚未對此傳言做出回應,但網友們已經多半覺得這事十拿九穩,並紛紛在相關報導中感謝「老闆大氣」。
外界認為,PP體育此次在中超直播上的免費,儘管在情理之中但顯然有些意料之外,畢竟近年來各類體育賽事的版權費用可謂是一路水漲船高。
【大老爺們「敗家」更兇猛,天價的體育賽事直播版權】
說到視頻平臺對賽事的版權爭奪,這種風氣最初可以說是由樂視體育引領,但是讓其「發揚光大」的卻還是「版權狂魔」騰訊視頻。2015年初,騰訊與NBA籤署了一份為期5年的合作夥伴協議,獲得了獨家新媒體版權,當時的費用是1億美元/年。而到了2019年7月29日,騰訊方面又續訂了5年,雖然具體費用官方並未公布,但坊間傳聞高達15億美元,也就是3億美元/年。
有了騰訊的一擲千金,其他賽事版權費用的水漲船高看上去似乎就不是大事了。有消息顯示,PP體育在拿下中超版權期間,也經歷了從「5年80億」的天價逐步談到「10年110億」。而這還只是直播版權的成本,再加上平臺的技術與運營成本,顯然將會是一筆難以估量的開銷。因此可以說用戶在視頻網站上看的每一場直播,平臺在背後的付出顯然都不會太低。
如此高昂的成本,其實也曾一度讓各大平臺猶豫和懷疑。有報導稱,早在騰訊第一次買下NBA版權的時候,時仍騰訊總裁劉熾平就曾詢問黎瑞剛,一年1億美元的版權費是否太貴?黎瑞剛則回答道,「貴是貴,你還得要拿。這種頭部資源是稀缺資源,對用戶具有強黏性的資源未來廣告價值、收費潛力巨大」。事實上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版權付出高昂成本的平臺,也充分認識到這些核心用戶的特點,並通過廣告與付費會員等方式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心知肚明的泡沫,其實還是由觀眾來承擔】
如此高昂的版權費用,其實在業內也一直被認為存在不小的泡沫。早在2015年,網易科技曾在報導中援引行業內某企業高管的表述稱,「在某非核心賽事的競標會上,最終中標公司的開價是我們的20多倍」。因此承受著薛丁格行業泡沫壓力的顯然並不僅僅是平臺,用戶在近年來顯然也能明顯感受觀看賽事直播成本方面的壓力。
目前在幾所有視頻平臺中,體育會員幾乎都是一個單獨的分類,因此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即便已經購買了網站的其他會員,如果想要收看賽事直播,往往仍需額外購買體育版的會員服務。而這些體育會員服務的收費標準,則通常會比其他會員更高。
舉例來說,目前騰訊的體育會員價格為30元/月,高級體育會員則最低為60元/月。而在PP體育,高級會員每月的費用原價是160元,在常規優惠狀態下則仍需98元,此外如果只購買英超新賽季全部內容價格則為398元(日常優惠價為258元),如按時長購買,1個月的英超內容標價則是60元(優惠價40元)。
據相關報導顯示,雖然官方並未公布會員收入的具體狀況,但據往年PP體育的商業廣告收入、同比增幅、以及商業廣告與會員廣告的收入比例,可以大致推算出其2019年會員收入或將在2.4億人民幣左右。然而即便取得了這樣的成績,相對於購買版權的成本,例如中超的「10年110億」來說,顯然還是有些乏力。
【新勢力參與混戰,行業需要再來一個改變的「契機」】
其實在直播視頻網站之外,社交平臺如今也開始影響到賽事直播的傳播效果。畢竟相比起單純的直播視頻,在社交平臺中用戶既可以是觀眾也能夠是評論員,此前就有調查研究發現,在電視和Twitter同時轉播的情況下,觀眾與賽事的互動性更高。並且如今也已經有很多社交平臺紛紛加入賽事直播的功能,滿足用戶對這類內容的需求。
這一潮流同樣也已經影響到了國內具備社交屬性的平臺,例如早在2017年,微博就曾在騰訊與NBA的版權期內,與NBA方面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成為NBA中國官方社交媒體平臺。此後,微博與NBA中國也帶來了每日NBA比賽集錦、球員訪談、比賽圖片和數據等內容。站在騰訊的角度,原本固若金湯的賽事版權被玩了這麼一手,也難怪當時曾有觀點調侃稱騰訊「買的是『假』版權」。
版權費用高昂致使平臺成本升高,為了平衡收支平臺方面自然就需要用戶付出更多的成本,而這就或將致使用戶購買意願出現動搖,與此同時新勢力的蠢蠢欲動,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死循環」。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從這種循環的源頭上看,泡沫是因行業契機而起,又因行業的慣例持續至今。
如今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是否會成為新的契機?還在維持傳統賽事直播運營模式的視頻網站,或許也需要改變過去習以為常的運營模式,來適應行業的改變與觀眾多樣化的訴求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