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鋼索的長租公寓

2020-12-16 砍柴網

作者 | 耳 令

編輯 | 汪小樓

來源 | 銀杏財經(ID:xinyingcj)

生意人都愛講故事,因為投資人愛聽,消費者喜聞樂見。

設想一下,假如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意:張三需要用表,我看李四手上有一塊,於是我借了他的表找王五,讓王五分期借錢給張三,然後全額打款給我,我又分期支付給李四。這樣,張三獲得了表的使用權,王五賺到了利息,而我可以錯峰支配閒置中的資金,拿去收更多的表。依賴源源不斷的張三,構建起一個資金池,如此循環。雖然這池子裡的錢大都不是我的,不過池子越大,可支配的錢就越多……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P2P死灰復燃的味道,甚至還有點麥道夫般的旁氏精神。然而就是這麼個邏輯差不多的商業模式,被冠以一個美好的品牌概念,便化身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寵兒。

這便是長租公寓,走在擁有萬億想像空間的賽道上,邏輯裡卻充斥著商業悖論。可即便眼前就是大寫的BUG,賽道裡的人依然向前奮力推動著雪球,越滾越大,直至崩落的邊緣。

當所有人都拒絕面對真相時,未必見得是謊言高明,更有可能是一種荒謬的「倖存者偏差」,讓人們敢於去和危險搏命。

風雨襲「長租」,蛋殼難自如

長租公寓的發展就像是一個莫比烏斯環,至今沒人能走出這個怪圈。

四年前,曾5分鐘搞定雷軍的YOU+公寓,被吐槽為又貴又憋屈的群租屋;兩年前,自如、蛋殼等公寓先後被曝出「甲醛房」,甚至傳出有租戶流產、去世的新聞;半年前,相關部門出手整治出租屋隔離間,以「N+1」模式為主的利潤增長點被拆除;而在這幾年之中,又不斷有大小公寓品牌陷入推高租賃房價、租金貸暴雷、欠房租、趕租戶等等醜聞。

今年年初,蛋殼跟在青客屁股後面流血上市,苦等出圈之日。結果一場疫情爆發,把原本就盈利無望的蛋殼砸成了殼渣,徹底陷入現金流危機。

高大上的品牌概念再也掩不住資金盤的嘴臉。蛋殼一邊向房東要求「免租」,一邊催著房客提前交租,企圖用「一魚兩吃」的手法保住利息差,甚至動手對內部裁員。與此同時,網上也流出了自如在疫情期間強勢漲租的消息。

雖然這些信息多少摻雜著維權者的情緒,蛋殼和自如後來也出面給出了回應和解決方案,後者也在用「送防疫包」的方式保全公關形象。不過空穴從不來風,長租公寓的「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的玩法兒早已是業界公認的驚險買賣。

原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曾在2018年表示:「長租公寓若是爆倉,一定比P2P爆雷更厲害」。這話自然不是空穴來風,做生意都得擔風險,但長租公寓這門生意,就像走鋼索一樣,任何一點意外都會造成可怕的後果。

目前市面上的長租公寓大多採用輕資產的租金收益權 「ABS模式」,像蛋殼、自如、魔方,包括很多已經倒閉的長租公寓都是採用是這種。

所謂「ABS模式」前文已經用張三李四王五的例子提到過,長租公寓的形式大致雷同,但包裝一下看上去更美好。房東可以解決租期穩定、租客穩定的問題;租客可以獲得新裝修的房屋,風格洋氣,還提供打掃;中間的信託公司也能收穫利息。

但假如房源太少,這種操作落到實際中卻是不賺錢的。也正是如此,我們才看到前幾年,一些長租公寓在黃金地段「掃房」,甚至一度推高房價。為的就是搶佔先機,實施區域的價格壟斷。

資金還未回籠,就得靠「燒錢」支撐了。那原本就容易偷工減料的裝修環節會呈現出怎樣質量?基本可以想像個一二三了。

與此同時,這種表面上共贏的機制,實則為三方構建起一條風險鏈:長租公寓用「租金貸」的形式增加資本流動性,轉移了房屋空置風險,但有資金鍊斷裂風險;信託公司站在中間雖然賺了利潤,但承擔了個人違約風險;租客是最受傷的,又要承擔了房屋空置風險,又要違約風險。

根據過往報導可以看出,很多租客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租金貸」。青客公寓的租客就曾透露,工作人員在與他們籤署租賃合同時,存在誘導和故意隱瞞,有的僅以辦理「分期」的字眼委婉介紹這項金融產品。明明只是租個房子,很多人就這麼莫名其妙背負了貸款。

除了資金回籠慢,投入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入住率也在威脅著現金流。自如的品牌負責人曾對外公開表示:做不到90%的入住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達到95%,才能實現穩定的現金流。

那麼是否代表存活著的這些長租公寓都有得賺?答案或許可以從上市公司的財報裡找到。

根據蛋殼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前9個月,淨虧損為人民幣25.16億元,2018年同期為淨虧損人民幣8.13億元,一年更比一年高;青客2017財年至2019財年已經連續虧損3個財年,累計淨虧損達12.42億元。

顯然,如此低的空置門檻和如此血腥的掃房方式,讓長租公寓已不備抗風險能力,而且規模越大,風險越大。但背後的運營商和風險投資人可能不這麼想,他們賭的是腳下的鋼索不會斷,至於那些更致命的「不可抗力」,就全部交給命運吧。

規模不經濟,REITs能救命?

ABS模式的商業邏輯存在著根本上的謬誤,表面上看著像是「二房東」,不過真正的二房東可不會「高進低出」。這樣一來,「剪刀差」太小,屬於自掘墳墓,即便融資燒錢也很難長遠。

除了這種「規模不經濟」的模式,長租公寓領域還存在另一種輕重資產並駕齊驅的模式——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這方面,萬豪酒店是傑出代表。

1993年,萬豪將集團拆分為「萬豪國際」和「萬豪地產」。創始人老萬豪把酒店品牌給了大兒子。將酒店資產 「萬豪地產」給了小兒子,做了一個REITs,由小兒子去買樓、收樓、改造樓,將其上市。這些樓又交給萬豪酒店去管理。兩兄弟一個做產品,靠租金收益與物業增值;一個做服務,靠萬豪酒店賺錢。通過這種輕重資產珠聯璧合的方式,萬豪集團穩穩地坐上了美國酒店業和酒店REITs霸主的位置。

和ABS相比,REITs的主要收入是租金以及地產增值,具有向上浮動性,而ABS的收入主要由利息產生,更多是向下浮動。兩種模式的區別在於證券化的底層資產不同,REITs模式相對更重,玩法更艱難,擴張速度慢,所以多數玩家都迴避。

新派公寓算是REITs模式比較堅定的擁護者,然而橫亙在其面前有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在中國現行的政策之下,公募REITs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為此,新派公寓選擇以私募形式進行操作,創始人王戈宏表示找了一些資方為自己的私募REITs提供資金,但因為無法證券化上市,所以僅僅只能緩解一時之需,

儘管這次疫情讓許多人聯想到當年非典時港、臺地區同時推出REITs一事。2月21日,「REITs行業研究」也對REITs如何登上舞臺做了萬字詳解。不過,在中國推出公募 REITs,依然有兩大難點無法忽視。

第一個難點是稅,比如重組稅,從重組成到上市,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增值稅,普通稅,企業所得稅…對很多企業而言都是成本負擔。而且上市能否成功都得另說。

就目前來看,長租公寓為了避稅,大多都已經將自己包裝成科技企業。因為營改增以後,財產租賃企業的增值稅率為6%,增值稅名義稅率高過了從前的營業稅。當然,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提升融資吸引力,因為風投對傳統行業興趣不大。換個身份,故事更好講。

另外一個難點比稅務更大,這直接牽扯到國家管控房價的決心。為了抑制住宅房價上漲,這些年國家推出了許多應對措施,其中一條就是限制開發商的貸款。如果打開了REITs 這道口子,則意味著又給開發商打開了融資渠道。不僅跟現有的政策相違背,而且沒人說得清楚這樣做對住宅價格的傳導機制是什麼。

目前國內對REITs的呼聲還是比較高,但也夾雜著一些質疑,有人就擔心REITs的推出可能會造成租賃市場的次貸危機。不過這些都是群眾間的紛議,至於REITs何時被中國法律所承認,就不得而知了。

本是民生物,奈何變金融

80、90後是浸泡在歐美文化裡長大的一代。不得不承認,很多盛行於西方的場景對這一代人是具有誘惑力的。他們喜歡《老友記》、《生活大爆炸》裡那種「愛人在身邊,朋友在隔壁」的熱絡氛圍,勝過於形單影隻的住家生活。像《破產姐妹》那樣,驕傲而自我地活著,是很酷的。

凡是希望做成大盤的長租公寓,都深諳這一代的意識形態轉變趨勢。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西方的年輕人很少討論買房,因為租房於他們而言是「生活」。但對中國的年輕人而言,租房,大多意味著「不得已」。即便是在歐美文化薰陶之下長大的80、90後乃至00後,依然繞不開買房這個階段,就算他們自己不去想,身後的六個錢包也會形成推動力。

有一些長租公寓抓住了西方的市場趨勢做中國市場,將自己定位成消費品,與前面 「高進低出」的形式相反,他們的租金最高接近萬元。

新派公寓的王戈宏就曾底氣十足地說:「我一個月收8000塊,你愛住不住。」他還提出一個「九不租」原則:不要50歲以上的單身大叔、不要養寵物的、不要大學本科以下的……對客戶的挑剔甚至上升到顏值程度,他曾言:「我們的客戶基本上都是三高:高學歷、高顏值、高收入。」

YOU+公寓也提出過類似的政策。而且為了營造公寓內部的社交氛圍,甚至提出一項奇葩至極的「社交考核制度」——每個月認識10位公寓裡的朋友,必須參加一次社群活動。

的確,憑藉著小部分人的優越感,使得這類公寓的滿租率挺高。在高出周邊租金50%的前提下,新派公寓的新店依然可以做到三個月內滿租。

但這些長租公寓的租戶特徵也高度一致。總體說來分兩大類,一種是政府吸引的高端人才,在本地暫時沒有解決住房問題。另一種就比較微妙,你無法將其歸納為真正的精英,因為有條件的一定會買房,甚至不止買一套,這就是中國人。所以,這種感覺有點像是豪華版方便麵,你說什麼樣的有錢人會天天吃?

目標人群過窄,加上擴張資本更高,又使得這類長租公寓門店通常很少。所以這類「消費品」,走到後面越來越像是培育消費主義的器皿,一種提升優越感的「奢侈品」。

那些「高進低出」的長租公寓倒是不玩兒這種操縱優越感的套路,巴望不得早點租出去,越快越好,但也並沒有回歸居住的本質。從這幾年頻頻爆出「甲醛房事件」,房東、租客、公寓三方扯不完的皮就可以看出,他們這哪是在造烏託邦,簡直就是在反烏託邦。

長租公寓的品牌化,從文化角度來看也是一個偽命題。在西方,公寓文化可是跟隨著幾百年的人文變化而自然形成的,因為那裡居住過莫裡哀,寓居過香奈兒。而在中國,自張愛玲之後就沒多少文人對公寓感興趣。

公寓在國內本就缺乏文化底蘊,大多數年輕人租房並不是為了文藝棲居。地段和舒適依然是這些生活奔波者的首選。今天工作換了地兒,明天就有可能搬家。但偏偏很多長租公寓想嘗試造IP、造文化,蛋殼搞個不插電音樂節,魔方也搞個虛擬IP「小Mo」,存在感極強。

好玩是好玩,但對品牌而言卻有些畫蛇添足。房子說到底是民生產品,它的優勢應該是潤物無聲地存在於生活中,住著舒適,不給人增添負擔。但這些長租公寓不但存在欲過強,而且顛覆了民生產品的本質。拿著租客的信譽搞金融,搞得租客、房東煩不勝煩。

而 「租金貸」這個玩意兒,沒幾家能在大量使用的前提下操控好整個大盤。從這些年源源不斷的暴雷、破產和疫情爆發時他們的猙獰面目就可以看出。

不過國家對此也並不放縱。去年12月,六部委印發的《關於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要求在住房租賃企業的租金收入中,租金貸款金額佔比不得超過30%。

然而翻看蛋殼的招股書,上面卻清楚寫著: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九個月,蛋殼公寓使用「租金貸」的租客佔比分別為91.3%、75.8%和65.7%。相關數據也顯示,青客公寓對65.2%的租客採用了租金貸。

只能說,商人若是窮途,國家紅線也照踩不誤。

死棋一盤,長租當哭

「我不建議去做長租公寓,這個生意是虧的。」

早在2018年,潘石屹就曾直指長租公寓商業模式的痛點,他的判斷是基於盈利點。他表示做長租公寓一定會進行銀行貸款,按照銀行基準利率利息是4.9%,但實際可能得5%-6%,然而貸款建成後租出去回報率最高超不過1%,租房價格再翻番還是虧本。

隨著政策收緊,長租公寓未來的日子還將更加難過。去年底,住建部提出要加強監管「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的行為,指導設立資金監管帳戶,嚴查違規建立資金池。

蛋殼們或許早就預料到野蠻生長會走向盡頭,所以這些年一直在和時間賽跑,怎料到一場疫情提前將自己逼向了虧損的臨界值。步子邁得太大,有殼也會蛋疼。

這些行業領跑者都如此艱難,那下面的小魚小蝦又能活下去嗎?

成都的小徐最近就遭遇了一家小型租賃公司跑路的煩惱。2018年,小徐將成華區的一套自有住宅租給了「美一家房產」,雙方籤下了3年租賃合同,並約定好分5次打錢。前3次對方都如期支付了。第4次,也就是最近疫情期間,小徐不但沒收到錢,跑到對方公司去,才發現早已人去樓空,只剩她凌亂在風中。

其實相比之下,房東尚算「幸運」,因為至少還擁有債權,可以要求運營商承擔合同上的違約責任,甚至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但租客就不一樣了,被誘導籤下「租金貸」之後,原本的債權人身份徹底轉換成債務人。假如運營商破產重整,債務人是需要提前清償債務的,如果無法償還,還有可能會列入失信名單。

這可真是租客哭,房東哭,運營商哭。進也是哭,退也是哭。一種錯誤的商業邏輯,一種荒謬的發展模式,到頭來不過是死棋一盤,長租當哭。

相關焦點

  • 長租公寓行業首個企業標準出爐蛋殼公寓發布《長租公寓室內空氣...
    5月11日,蛋殼公寓正式發布企業標準《蛋殼公寓長租公寓室內空氣汙染控制標準》。這是住房租賃行業首個企業標準,對打造綠色租住環境,從源頭解決長租公寓室內空氣汙染問題意義重大。該標準包括房源控制與設計、材料的選定、裝飾裝修、驗收和維護五方面內容,由蛋殼公寓與生態環境部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以下簡稱「CEC」)共同制定,並經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北京建築材料檢驗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各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通過。北京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慶祥用「新」、「準」、「全」三個字概括了本次企業標準的亮點。
  • 重構長租公寓新美好|「2020中國長租公寓大會」即將盛大開幕
    由會找房&全房通舉辦的"2020年中國長租公寓大會"將於12月11日在上海拉開帷幕。本屆大會將圍繞"行穩致遠"的主題,邀約多位行業協會領導、知名專家學者、上市公司高管、知名公寓創始人等,深度暢聊行業發展,解讀政策、討論經營、碰撞思維火花,共同把脈行業趨勢。2020年是長租公寓穿越周期的一年,在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整個行業跌入了谷底。
  • 英國長租公寓市場現狀解讀
    其中,學生公寓和養老地產針對的群體非常明確,即學生和老人;而長租公寓則可以憑藉上述定義中租期的特點與前兩者區分開來:長租公寓通常租期比學生公寓(租期與學期時間掛鈎)要長,而比養老地產(通常租客不會再搬離)要短。 又由於長租公寓的開發目的是長期的穩定現金流,即租金收入,因此它除了作為單一的房地產項目之外,還有作為一項投資資產的屬性。
  • 尋找長租公寓破局之路特別報導(二)如何打破長租公寓「出租率焦慮...
    編者按:隨著蛋殼風波的不斷蔓延,關於「長租公寓出路在哪」的話題在今年一直大熱。從11月17日起,北京商報地產頻道推出特別報導——尋找長租公寓破局之路,我們希望藉助這個系列報導與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小業主們討論幾個問題:長租公寓還能不能做?誰能做?怎麼做?誰來監管?甲醛、隔斷間等公共安全問題如何破解?長收短付、違規放貸甚至泛資金池等金融問題誰來監管?
  • 蛋殼公寓四面楚歌,長租公寓為何頻頻爆雷
    蛋殼公寓,以清新的裝修風格、不錯的價位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因此而選擇這家公司,本想著能渡過剛畢業捉襟見肘的兩年,卻不曾想會碰到如此情況,憂慮者數以萬計。那麼,是什麼導致這家曾經橫掃租房市場,登陸美國紐交所,一時風頭無兩的長租公寓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來看看今年爆雷的其他長租公寓。
  • 長租公寓:年輕人遭遇的第一坑?
    沒人知道,這場維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事件的背後,一場長租公寓的全面困局正在上演。2月,有長租公寓平臺要求業主降租金租客卻不降租金;4月青客公寓官方承認其資金困難;6月蛋殼公寓CEO高靖被調查,公司股價一度觸底...... 過去,依靠資本、租金貸的助推,長租公寓糟糕的盈利狀況被掩蓋。如今,資本退潮、租金貸被整治,長租公寓一片狼藉。
  • 接盤、併購,誰在收割長租公寓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長租公寓玩家為了爭奪房源付出高成本收房,為了爭奪用戶則低價出租,高收低賣導致長租公寓一直處於虧損之中。 而租金差到目前為止都是長租公寓玩家唯一的營收模式。隨著接盤、併購的進行,行業正在進入寡頭之戰,而最終這些留下來的行業巨頭,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又能否探索出租金差以外的營收模式?
  • 長租公寓的續約「戰疫」:自如漲價 蛋殼降租
    來源:封面新聞原標題:長租公寓的續約「戰疫」:自如漲價,蛋殼降租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依然在繼續,隨著各地陸續復工,越來越多的人從家鄉回到工作生活的城市自如:大幅漲價惹爭議2月10日後,有長租公寓自如的租客反應,在春節後自如續租漲價超過了20%,有的還達到了30%。
  • 長租公寓暴雷後公租房需要補位
    近一段時期,某知名長租公寓項目出現「暴雷」,引起輿論熱議。「暴雷」之後,個人房東收不到企業的租金,不得不試圖清退房客收回房屋,而租客也已經向企業支付長期租金,甚至有的房客背上了租房貸,即便不再租房,貸款一樣要還。公寓一方的「抽身」,令房東與房客都成了受害者,也引發了一定的社會矛盾。事實上,近兩年來,已經有多家長租公寓「暴雷」。
  • 新華網評:長租公寓不能一直「雷聲滾滾」
    黃浩銘近期,不少地方曝出了長租公寓企業「爆雷」、卷錢跑路的事件。一些長租公寓企業無法支付租金給房東,租客支付租金後卻面臨著房子被收回的困境。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長租公寓公司的旗號,通過積累大量房源和租客,一次性收取大額租金,惡意套取資金後再以經營不善為由申請破產甚至「跑路」。為此,有的地方專門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市民警惕出租房低價陷阱,謹慎選擇長租公寓。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人力資源向大城市聚集,一二線城市租房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 魔方公寓:穩定健康發展長租公寓,要提前「避雷」
    大會開致辭近年來,為加快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國家正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更明確提出要發展機構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支持民營租賃機構發展;鼓勵發展長租公寓
  • 蛋殼公寓最新消息 長租公寓場景模式已「信仰崩塌」
    後續處置路漫漫  在過往長租公寓運營商爆雷、跑路的案例中,最後多是由租戶和房東承擔損失。在業內人士看來,微眾銀行此舉為長租公寓爆雷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的樣本。  長租公寓第一股青客公寓(QK.US)今年爆雷之後,將杭州5000間房源轉讓給建融家園,後者為建設銀行旗下長租公寓業務平臺。
  • 除了蛋殼,這些都是「易碎」的長租公寓
    近期,頭部長租公寓平臺蛋殼的暴雷,終於向大眾揭開隱藏在長租公寓平臺租賃光鮮表象下的混亂。 把自己拉入泥潭的長租公寓不止蛋殼公寓。 早在2018年,獲得千萬級融資的杭州長租公寓鼎家,就因資金鍊斷裂倒閉被爆出「租金貸」問題,4000戶租客受損。 兩年後,長租公寓的爆雷風波已經波及到了頭部企業。
  • 徐早霞:現在就是長租公寓最好的時代
    12月11日,由會找房&全房通聯合舉辦的「2020年中國長租公寓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本屆大會圍繞「行穩致遠」的主題,聯合多省房地產租賃協會、知名房產平臺、供應鏈服務企業、多家行業媒體以及超過300家公寓企業CEO,深度暢聊行業發展,解讀政策、討論經營、碰撞思維火花,共同把脈行業趨勢。
  • 長租公寓籤署資管合同有哪些風險
    若長租公寓未按照預期收益如數支付全部款項,房東方將沒有足夠依據維權。 02空置期 在管理期內,長租公寓要求每年有一個空置期,亦屬於不合理要求,即便是標的房屋需要裝修改造,第一年的空置期也足以完成,並不需要後續每年都有空置期,租客提前退租都會提前通知且向長租公寓支付違約金,並不需要如此多的空置期來彌補長租公寓的損失。
  • "蛋殼碎殼"之後,長租公寓如何活的"更長"?
    長租公寓一點也不"長"長租公寓實質上也就是傳統行業裡"二房東"的角色,兩者沒有太大差別,其大部分利潤始終來自基礎的租金差。然而長租公寓憑藉著自身鮮亮華麗的外衣,成為了新風口上的"豬",真的令人唏噓不已。資本的入場加速了行業的泡沫化,野心家們靠競價搶房的模式不計成本的擴張,傳統的"二房東"們紛紛退場。
  • 商業模式存在缺陷長租公寓「提前解約」
    近期,長租公寓機構出現了「提前解約」等問題,長租領域大型頭部企業也不能倖免,機構同房東和租客大量提前解約。在大規模與房東解約的同時,租客也有很多被平臺強制解約的情況,有租客反映,在房子內住的好好的,最近卻被平臺通知解約,但沒有提違約金賠付。
  • 又一長租公寓「跑路」,行業遭遇空前信用危機?
    據樂居財經統計,從2017年開始,到今年8月,全國已有70家長租公寓陣亡,其中60%是在今年倒閉的。今年的爆雷潮也讓長租公寓行業遭遇了空前的信用危機。這些爆雷的大部分長租公寓品牌多為重資產運營商,利用「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金融手段做槓桿、撬動房源增長,為自身埋下隱患。而一旦爆雷,背後則是廣大損失慘重的租房者和房東。
  • 2017年度中國長租公寓品牌排行榜TOP50
    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住房租賃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2018年證監會住建部發布的《關於推進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為長租公寓融資市場注入強心劑。隨著開發商紛紛試水、產業基金進入與銀行開閘,目前長租公寓的融資方式逐漸多元化,融資規模也逐漸增長,形成風險資本股權融資、產業基金、傳統債權融資、租金收益權等債權ABS以及類REITs權益型融資的六大融資方式。長租公寓按照房源及經營方式的不同,一般將其分為集中式公寓企業和分散式公寓企業。
  • 人民日報評論:長租公寓該狂飆突進還是步步為營?
    | 人民銳見  「要麼『自願』降低房租,要麼提前解約退租」,一家知名長租公寓企業的做法引來爭議;「被爆斷電斷水,房東、租客、供應商進行維權」,一家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傳聞不斷。最近這段時間,關於長租公寓「違約」的新聞不絕於耳,圍繞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和風險管理等細節也被放到聚光燈下加以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