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注意!一歲男嬰顱骨粉碎性骨折,竟因爸爸「舉高高」失手

2020-12-15 齊魯壹點

和孩子玩「舉高高」,不料家長失手,導致剛舉過頭的孩子栽到在地上,孩子不但出現顱骨粉碎性骨折,並且骨折碎片插入了孩子的大血管內,命懸一線。經過手術治療,孩子轉危為安。

日前,家在青島郊區的陳先生剛吃過晚飯,便哄兒子樂樂玩。樂樂一歲三個月大了,陳先生一會抱著他,一會將他舉過頭頂,父子倆玩的不亦樂乎。忽然,一不留神,只聽見「撲通」一聲,剛舉過頭頂的兒子因陳先生失手「倒栽蔥」栽到在地上。頭部撞擊地面的樂樂立刻陷入昏迷。陳先生一家馬上帶著樂樂趕到當地醫院,頭部CT檢查結果顯示患兒硬膜下血腫並腦疝形成。當地醫院由於缺乏診療經驗,建議立刻轉入青島婦兒醫院進一步診治。

當樂樂轉至婦兒醫院時,情況更加不妙,昏迷伴有嘔吐。急診科、神經外科立刻啟動多學科會診(MDT),專家們分秒必爭的判斷孩子病情:腦疝會導致顱內壓力持續增高,腦組織、神經和血管等重要結構因受壓發生移位,如不及時手術治療,不僅會對顱神經和腦血管造成損害,導致偏癱和智力障礙等嚴重後遺症,還會對腦幹壓迫,發生缺血、壞死,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驟停。樂樂命懸一線,危在旦夕,必須立刻進行急症手術。

醫院立刻開通「綠色通道」,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完成術前準備工作後,樂樂被推入手術室。手術時,神經外科團隊發現樂樂傷情更加危重:由於顱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碎片已插入孩子的大血管內,導致患兒上矢狀竇破裂,直接拔除骨折碎片會導致無法控制的大出血。神經外科專家根據病情立刻決定採用硬膜翻轉技術修復破口。醫護人員先用止血紗布壓住出血點,緩慢移除骨折碎片,再以止血紗布完全覆蓋破口防止大出血,將孩子竇旁的硬膜予以翻轉後縫合在血管破口周邊,實現了矢狀竇的修復,孩子的出血終於止住了。最終,手術成功,樂樂轉危為安。手術一周後,經PICU和神經外科團隊精心治療,樂樂康復出院。

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提醒,嬰幼兒墜落導致顱腦外傷一定不要忽視,患兒一旦發生腦外傷,家長應首先判斷孩子的意識情況,不要搖晃孩子,以免引起副損傷,顱內出血的尖峰時間是受傷後5到6小時左右,若期間孩子出現劇烈嘔吐,肢體抽搐,嗜睡等病情,應立刻就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畢乙賀)

相關焦點

  • 三明一女嬰玩「舉高高」 頭部被吊扇劃傷顱骨粉碎性骨折
    原來女嬰是在被家人抱著玩「舉高高」遊戲時,頭部被房頂的吊扇劃傷,顱骨粉碎性骨折。所幸,醫生經三個多小時的手術,挽回孩子性命。因為大人本身站的位置就比較高,孩子被舉起後已經接近天花板了,因為玩得比較興奮,大伙兒也沒有注意頭頂旋轉著的吊扇。萬萬沒想到,鋒利的吊扇葉片一下子從孩子的頭上削過,鮮血直流,孩子很快就沒了聲。  孩子被送到永安總醫院時已經是當晚10點多了。永安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文生告訴記者,女嬰入院時,因為失血過多,已經是休克狀態。
  • ...青島一幼童顱骨粉碎性骨折……這幾種遊戲,別再和孩子做了!
    不少父母都會有把孩子「舉高高」的情況這種動作對於一歲的嬰兒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動作稍有不慎就將導致意外的發生近日,陳先生(化名)和他一歲三個月兒子樂樂(化名)正在家其樂融融地玩耍時就遭遇到了這樣一場天大的意外!
  • 一個常見動作,青島一幼童顱骨粉碎性骨折……這幾種遊戲,別再和...
    不少父母都會有把孩子「舉高高」的情況這種動作對於一歲的嬰兒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動作稍有不慎就將導致意外的發生近日,陳先生(化名)和他一歲三個月兒子樂樂(化名)正在家其樂融融地玩耍時就遭遇到了這樣一場天大的意外!
  • 掰手腕竟粉碎性骨折,原來是這塊骨頭太脆弱
    近日,21歲的大學生許某,與同學掰手腕而被送進醫院。拍片結果顯示,許某的肱骨竟然是粉碎性骨折!醫院醫生表示,如此嚴重的骨折一般多出現在外傷事故中。像許同學這種粉碎性骨折,他從醫近二十年來還是第一次看到。
  • 組圖:63歲潘長江因拍戲左腳粉碎性骨折 拄拐杖單腳跳著前行
    潘長江是因拍戲受傷的,左腳都粉碎性骨折了,潘長江也沒有告訴任何人,還是助理偷偷告訴的家人。7月1日,潘長江的女兒潘陽在社交平臺曬出了父親的一段近況視頻。新浪娛樂訊 7月1日,潘長江的女兒潘陽在社交平臺曬出了父親的一段近況視頻。視頻中的潘長江拄著拐杖正在院子裡眺望遠方。隨後,潘陽叫潘長江進屋吃飯,他便自己一個人拄著拐杖單腳跳著前行,看上去十分艱難,而潘長江全程面無表情。
  • 髕骨粉碎性骨折會瘸嗎?該怎麼辦才能緩解疼痛呢?
    髕骨粉碎性骨折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吧,一旦發生了這樣的病症都是非常嚴重的,不僅對患者的健康有影響,而且要是治療不及時在運動功能上面也是會有影響的,那麼髕骨粉碎性骨折會瘸嗎?髕骨粉碎性骨折多久可以走路?下面小編就來一一為你解惑。一、髕骨粉碎性骨折會瘸嗎?
  • 打籃球摔倒,摔出個「粉碎性骨折」?醫生:不注意防護可得小心了
    「運動雖好,可要注意安全」大家好,我是「熱愛」運動的黃醫生。今天還是來和大家聊聊運動中可能造成的損傷。今天來和大家談談防止摔跤,以及1個打籃球摔跤,導致粉碎性骨折的例子。病例患者25歲,男性,是一名會計。患者有點偏胖,大概有黃醫生八成重吧。
  • 漯河一少年玩蹦蹦床墜落,手臂粉碎性骨折……
    6月20日,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  漯河醫專一附院)骨科創傷救治中心成功為一名12歲少年實施神經血管探查和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挽救了少年一隻手臂。      6月20日凌晨1點,漯河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護士站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值班護士接到電話被告知急診外科接診一例嚴重上肢開放性骨折患者,患者為一名12歲少年,在遊樂場玩蹦蹦床時自高處墜落著地,導致左側手臂粉碎性骨折。
  • 高處墜落致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急需手術費用
    高處墜落致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急需手術費用 2019-09-11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顱骨骨折術後多久可以做顱骨修補
    顱骨骨折絕大多數不需要進行顱骨修補,顱骨骨折一般很少出現顱骨缺損,但是,如果當時存在粉碎性骨折,進行碎骨片摘除手術,手術後有大面積的顱骨缺損,那在後期需要進行顱骨修補,一般來說
  • 顱骨修復時間需要多久
    顱骨缺損是顱腦損傷病人傷後及術後較常見的後遺症。由於腦組織失去了正常顱骨的屏蔽作用很容易二次受傷,同時顱骨缺損能引起各種症狀和影響外觀,因此不少此類患者需接受顱骨修補成形術,其目的是使患者顱內壓儘早恢復正常穩定狀態,減少顱內壓因顱骨缺損而發生劇烈變化,損害腦功能。
  • 粉碎性骨折不手術行不行?醫生詳細解釋為什麼
    骨折種類多樣,粉碎性骨折屬於骨折損傷中程度較重的一種。粉碎性骨折為完全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一般需要手術治療。但有些病患對手術治療有所顧忌,更希望保守治療處理。那麼粉碎性骨折,不手術是否能達到治療目的?手術治療又該怎麼做好?
  • 一腳踩空女子三踝粉碎性骨折 醫生:都是骨質疏鬆惹的禍
    生活報6月23日訊 一女子下樓時不慎崴腳,本以為沒什麼大事。經過檢查確診為三踝(內踝、外踝及後踝)粉碎性骨折。醫生提醒,平時應多注意補鈣,謹防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周女士今年61歲,幾天前她吃完飯下樓鍛鍊,一不小心踩空了樓梯。
  • 潘長江受傷嚴重嗎 左腿粉碎性骨折 現狀曝光令人擔憂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潘長江受傷,左腿粉碎性骨折是怎麼回事,目前63歲的潘長江左腿粉碎性骨折消息曝光之後,引來不少網友的熱議,潘長江是因為拍戲出現意外狀況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因此很多網友都表示很擔心,上了年紀不服輸可不行哦,潘長江63歲近照曝光。
  • 顱骨修復術全部費用大概需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顱骨是人體一塊很重要的骨頭,如果不幸發生缺損,會給人的健康帶來一系列危害。顱骨缺損常見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外形的不對稱或塌陷,直接影響美觀;其次是患者安全性大大降低,沒有了顱骨保護,腦組織很容易受到外界傷害,使情況變得更糟;顱骨的缺損還會導致顱內環境不穩定,腦脊液的循環和血液循環都受到影響。所以,建議患者在顱骨缺損後儘早實施顱骨修補手術。
  • 曝萬茜出車禍右手粉碎性骨折,一時間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7月1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萬茜出了交通事故,右手骨折了,一時間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與關心。骨折根據其損傷的程度和分類分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性骨折兩大類。不完全骨折主要是指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主要分為裂隙骨折和青枝骨折。其中青枝骨折以兒童最為常見。
  • 3D虛擬技術助力跟骨粉碎性骨折微創手術獲成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薛冰妮圖/醫院提供高處墜落,腳跟腫脹,疼痛難忍,到醫院一查,右腳跟竟粉碎性骨折!高處墜落 阿叔右腳跟骨粉碎性骨折4月14日,李叔在工地做工時,不慎從高處摔下,雙腳沒有出血,只是感覺疼痛。他趕緊去藥店買了跌打損傷藥塗抹在腳部,準備好好休息一天看看情況。
  • 「姐姐」萬茜遭遇車禍,右手粉碎性骨折,壓力太大以至於精神欠佳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在看一檔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群30歲以上的姐姐聚在一起,果然是一副別樣的畫面,隨著時間的流逝,《乘風破浪的姐姐》也接近尾聲了,即將迎來總決賽,雖然她們年齡已經比較大,可是好勝心卻比誰都強,她們依舊拼命的訓練,都想要拿下第一,所以姐姐們精神非常的緊張,在今天下午有醫院傳來消息稱
  • 4歲男童手指被砸,粉碎性骨折,導致截肢
    近日,一名剛滿四歲的小男孩在小區內玩健身器材時,不幸傷到手指致其粉碎性骨折,最終需要截肢。事發當天晚上7點,男孩媽媽肖女士像往常一樣帶著一雙兒女到樓下遊樂區域玩耍,兒童遊樂設施和成人健身設施在同一區域,也有不少孩子會在健身器材上"大顯身手"。肖女士如常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看著孩子,就在她剛在手機上回信息的一瞬間,意外發生了。